慢性胃炎,爲何悄悄纏上你

時間: 2011-07-02
慢性胃炎,顧名思義,是指胃粘膜有慢性炎症,又因胃粘膜病變分爲淺表性胃炎和萎縮性胃炎,是常見病和多發病。

    一般年齡15~60歲間發病較多,而且男多於女。

  其發病率在各種胃病中居首位。

  胃鏡普查證實,我國人羣中慢性胃炎的發病率高達60%以上,萎縮性胃炎約佔其1/5。

  萎縮性胃炎以往曾被認爲是胃癌前奏(癌前病變),這種認識現在看來有失偏頗,但萎縮性胃炎與胃癌確有一定關係。

  引起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慢性胃炎與下列可能因素有關:

  1.急性胃炎的演變

  急性胃炎後,因治療不當或其他原因使胃粘膜的炎症經久不愈或反覆發作,逐漸演變成慢性胃炎。

  2.幽門螺桿菌(生活在人胃內的一種致病細菌)感染,它可能通過以下幾方面損傷胃粘膜:

  ①幽門螺桿菌能直接產生多種毒性物質,破壞胃粘膜。

  ②引起免疫反應,使免疫細胞侵襲胃粘膜。

  ③間接產生細胞毒素作用於胃粘膜表面。

  ④刺激產生過量的胃酸損傷胃粘膜。

  3.刺激性食物、藥物

  長期服用對粘膜有強烈刺激性的濃茶、烈酒、咖啡、辛辣及粗糙食物和阿司匹林等藥物,無規律的過飢或過飽飲食方式,咀嚼不充分及過度吸菸等。

  4.十二指腸液反流

  因某些因素,十二指腸液反流,破壞胃粘膜屏障,促使胃酸及胃蛋白酶損傷胃粘膜,從而產生炎症、糜爛、出血等。

  胃酸亦能使炎症滲出增多,這樣慢性炎症持續存在並形成惡性循環,這就是慢性胃炎難治的原因之一。

  5.年齡因素

  慢性胃炎會隨着年齡的增長,病變程度不斷加重,範圍會由胃的一部分發展到全胃。

  6.其他因素

  胃粘膜營養因子缺乏,另外如患有慢性傳染病、尿毒症、黃疸、甲狀腺功能異常或垂體功能減退等內分泌疾患(如副鼻竇炎、扁桃體炎等),可引起或伴發慢性胃炎。

  另外,萎縮性胃炎與人體的免疫反應關係較密切。

  慢性胃炎的最常見表現是上腹痛與飽脹感。

  疼痛無明顯規律,通常吃飯後較重,空腹時較輕,可能與胃功能障礙有關。

  此外噯氣、反酸、噁心、早飽、上腹部不適或燒灼感亦較常見。

  進食硬、冷、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時可引發症狀,或使原有症狀加重,部分病人出現食慾不振、乏力、消瘦及頭暈症狀。

  如合併萎縮者可出現貧血、全身疲軟衰弱、神情淡漠等症狀,但也有一部分的病人無任何臨牀症狀。

  應該作哪些相關的檢查,及如何診斷?

  一般應做(1)胃液分析(2)血液血清學檢查(3)幽門螺桿菌的檢測(4)胃鏡及組織學檢查是確診慢性胃炎的最主要方法。

  確診主要依賴胃鏡檢查和胃粘膜活檢。

  應用上述各種方法檢測有無幽門螺桿菌感染。

  如懷疑爲胃底萎縮性胃炎,應檢查血中抗壁細胞抗體。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