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亞健康說中醫養生文化

時間: 2012-07-31
傳統中醫學中沒有“亞健康”這一名詞,但可以認爲亞健康就是陰陽失衡,沒有保持“陰平陽祕”的非良好狀態。該理念與《黃帝內經》中所論述的“治未病”頗爲相似。   亞健康狀態是中醫養生文化關注和發揮作用的重要領域,中醫可採用順時養生、調神養生、飲食養生、傳統健身術等多種養生方法,逐漸改善人體的內環境,使人體內環境、外環境以及內外環境達到平衡、和諧,向更有利於人體健康的方向轉化。   “和”爲精魂的養生文化   “養生”一詞最早見於《莊子》。養生的內涵是延長生命的時限和提高生活的質量。中醫養生文化以達“和”爲精魂,即茫茫宇宙,渾然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鬥則俱損,和則兩利。故人類與自然應“和”,人類本身應“和”,每個人的身心也應“和”。   爲達此“和”態,中醫養生文化從理念上提出順應自然、協調陰陽、未病先防、形神共養、動靜互涵、調和臟腑、暢達經絡等;在策略上擁有飲食養生、房事養生、運動養生、精神養生等;在具體方法上擁有飲食、鍼灸、按摩、推拿、足浴、音樂等。中醫養生文化的核心理念即“灌其根,培其本,善其後”,防亞健康於未然。   “灌其根”――做好產前養生   中醫學認爲,先天稟賦和體質因素與亞健康的發生密切相關。體質的強弱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體的健康狀況。一項全國調查發現,氣虛體質與亞健康的關係最爲密切,特別是由於推動人體生長髮育的元氣不足而導致亞健康狀態的更爲多見。   21世紀中國醫學發展的戰略重點前移,其內容包括:從單純重視生命後期到重視生命全過程,尤其重視生命前期,以至個體發生之前,儘可能將遺傳性疾病控制在受孕之前。   中醫養生學早在夏商周時期,就開始重視性與生育的衛生。首先,避免近親結婚。《曲禮》中指出 “男女同姓,其生不藩”;其次,反對早婚早育。提出“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再次,重視胎教。如夏商周時期的《列女傳》已記載了最早的胎教:“太妊者,文王之母也,及其有妊,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最後,現代社會由於受自然、社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爲增強新生兒的體質,預防亞健康狀態的出現,提倡多角度注意養生。一方面男女雙方在孕前應注意自身體質,做好產前檢查,以保障新生兒具有良好的遺傳素質;另一方面,要注意房事養生。房事應在安靜、舒適、健康、愉悅的氣氛中進行,男女雙方患病時不宜同房。   “培其本”――後天的調養   人生活在天地之間,六合之中,是整個世界的一部分,人與自然環境是一個整體。首先要做到順時養生,順應氣候與陰陽的變化規律,從精神、起居、飲食等各方面綜合調養;其次注重調神養生,尤其在現代社會,社會壓力大、信息量廣,更要保持心理平衡,不過度悲喜,適度緩解心理壓力,以達“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再次,性養生是養生之本,其重大意義在於協調人體的陰陽平衡,惜精護腎,顧護人體生命之本;此外,重視飲食調養,利用食物的屬性合理膳食,可有效調節人體的陰陽平衡,保持健康;最後,傳統健身養生、藥物養生、鍼灸推拿養生等,也在現代社會發揮着積極作用。   “善其後”――對屍體的妥善處理   在中醫養生學中,屍體的妥善處理是不能忽視的一環。人死後必須嚴格做好屍體的處理工作,防止屍體對環境造成污染或危害,特別是對於生前有肝炎、結核等傳染病的屍體,更要慎重對待。   現今屍體的處理以火化爲主,但在廣大農村和偏遠山區還有不少地方存在土葬。腐爛的屍體會對周圍的空氣、水源和土壤造成污染,進而影響居民的生產生活與身體健康。這種環境污染因素對亞健康的產生有加速作用,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養生類纂》曰:“積水沉之可生病,溝渠通浚,屋宇清潔無穢氣,不生瘟疫病。”
  健康不僅屬於個人,也屬於家庭和社會。因此,“善其後”,妥善處理死者的屍體,體現了中醫學所特有的整體思想,體現了人與人、人與自然的主動和諧,亦是中醫養生文化的重要內容。
本文章由百度營銷王自動發佈(www.163soft.net)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