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亞健康的剋星,您是亞健康人羣嗎?(圖)

時間: 2011-03-09

亞健康有五大危害

  1.亞健康是大多數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疾病前狀態,大多數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均是從亞健康人羣轉入的。2.亞健康狀態明顯影響工作效能和生活、學習質量,甚至危及特殊作業人員的生命安全,如高空作業人員和競技體育人員等。3.心理亞健康極易導致精神心理疾患,甚至造成自殺和家庭傷害。4.多數亞健康狀態與生物鐘紊亂構成因果關係,直接影響睡眠質量,加重身心疲勞。5.嚴重亞健康可明顯影響健康壽命,甚至造成英年早逝、早病和早殘。

  針對亞健康的成因和危害,必須強化自我防護,牢記預防亞健康的“十字方針”:

  1.“平心”,即平衡心理、平靜心態、平穩情緒;2.“減壓”,即適時緩解過度緊張和壓力;3.“順鍾”,即順應好生物鐘,調整好休息和睡眠;4.“增免”,通過有氧代謝運動等增強自身免疫力;5.“改良”,即通過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和習慣,從源頭上堵住亞健康狀態發生。

亞健康不是市場“標籤”

  近年來,“亞健康”概念伴着新的健康理念脫穎而出,一時間似乎成了一種市場促銷的標籤,各種亞健康機構和亞健康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什麼“亞健康檢測中心”、“亞健康門診”、“亞健康××產品”等等,舉不勝舉。

  然而,熱鬧現象的背後卻是,由於亞健康概念尚未釐清,就過早進入市場,受到炒作,迅即被商品化和產品產業化,使得許多商家連亞健康是什麼都沒搞清楚,便打着亞健康的“標籤”,四處兜售所謂的亞健康服務和產品了。這給很多人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亂,對亞健康概念產生了不好的印象。亞健康來了,人們的認識卻亂了,擔心多了,健康反而沒保證了。這就使得亞健康在很大意義上成了一種市場行爲的標籤,而不是科學的概念。

  對此,醫學保健和健康教育專家認爲,應當儘快從國家層面組建頂層學術研究機構和行業平臺,打造專業研究隊伍和科研組織,研究統一亞健康概念、內涵、界定範圍及其他急需解決的問題,爲最終形成統一的亞健康評判標準和規範提供理論依據;有關部門應當以提高人的健康素質和生活質量爲目標,協調、組織開展亞健康流行特徵調查分析,研究相關干預方案和措施,爲制定全民健康促進計劃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持。專家們強調,亞健康不是市場“標籤”,亞健康研究是一門科學。

維生素,亞健康的剋星

  幾分錢的維生素,怎麼能說是克服亞健康的關鍵呢?殊不知,絕大多數的腦力勞動者,運動少,飯量小,處於一種對維生素需要量大、攝入少的亞健康狀態,迫切需要補充維生素,才能保持充沛精力。

人攝入維生素略顯不足

  據最近上海地區居民營養調查顯示:上海人每人每天維生素A的攝入量只有573.4微克,攝入量是供給標準的69.91%,明顯不足。維生素B1,每人每天的攝入量也只有1.2毫克,攝入量是供給標準量的88.6%。維生素B2,每人每天攝入量也只有1.0毫克,攝入量是供給標準量的75.4%,都顯得不足。

  維生素雖然不是構成人體的原料,也不能提供人體需要的能量,但卻在物質代謝中起着重要的調節作用,是人體許許多多輔酶的組成成分。人體對這類物質的需要量雖然微乎其微,但一點兒也不能缺少。如果供給不足,物質代謝就會發生障礙,健康狀況就會受到影響,亞健康乃至疾病就會發生。

 適當改進飲食習慣

  現在生活好了,物質供應豐富了,爲什麼人體還會缺乏維生素呢?這與人們的飲食習慣有關。我們知道,維生素A、維生素B2主要存在於動物肝臟中。可是近年來,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人不喜歡進食動物肝臟,是造成維生素A、維生素B2攝入不足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另外,近年來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飯越吃越白,標準米、標準粉買不到,而且飯量越吃越小。大家知道,維生素B1的主要來源是糧食作物,而且主要存在於糧食作物種子的表皮和胚芽部分中。由於糧食製品的精加工或重複加工多,維生素B1的損失、破壞明顯增加,以致造成維生素B1的攝入不足。

 研究發現維生素可能有助於抑制艾滋病病毒

  爲了儘快從亞健康狀態中走出來,糾正維生素攝入不足,首先要調整糧食結構,改變糧食越吃越白、飯越吃越少的不良習慣,在適當增加動物肝臟、胡蘿蔔攝入量的同時,建議白領青年每人每天攝入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維生素A、D各一粒。爲了防止維生素過量,週三、週六停服,這樣每週服5天,以滿足人體健康對維生素的需要。維生素是非常便宜的藥品,可是對人體健康的作用卻是非常重大,即使是青年也不能忽略。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