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的老化速度,比你想象的還快

時間: 2013-05-10
      抗衰防老,越早開始越好!

  一提到抗衰防老,一般人都會理解爲“讓身體停止老化”。抗老醫學專家的規範定義是:現代人的身體幾乎都處於亞健康狀態中,人體的免疫功能下降,容易患病。這種無器質性病變但體徵功能改變,生命質量極差的身體狀態即是亞健康。“亞健康”是疾病與老化的前兆,如果能提早預防及消除“亞健康”,就能防止疾病發生,也能避免提早老化。因此“亞健康”已被WHO(世界衛生組織)定位爲21世紀預防性的健康策略。

  一個人如果從年輕時就有“預防老化”的意識,或在中年階段保養身體,注意“抗老化”的話,那麼“多病的老化過程”就不會成爲我們未來的夢魘。

  抗老化的觀念應該是一種“健康的慢老”,除了老化速度比別人緩慢之外,還能把身體從“亞健康”的狀況下,調整到年輕健康的狀態下,這就是抗衰防老,享受無齡人生的另一種境界了。

  絕大多數現代人不僅提前衰老了,且還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到目前爲止,世界上只有極少數的人能夠活過120歲,大多數人都不是真正的老死,而是到了七八十歲時,因患疾病而辭世的。

  很多著名科學家已將衰老視爲一種疾病,他們認爲衰老並非是身體細胞導致的,而是身體細胞在生命週期中長期受環境衝擊和傷害後機能退化,身體功能逐漸後患上的慢性疾病。

  隨着高科技的進步,衰老有了可以被延緩甚至逆轉的可能。越來越多的醫學報告都證明:想要“一輩子健康年輕地活着”並非不可能的事。美國前總統克林頓(Bill Cinton)在卸任前曾經宣稱,在21世紀後,人類的平均壽命將達120歲。

  但要如何才能讓自己越活越年輕、越老越健康呢?首先要時時提醒自己,抗衰防老越早開始越好。

  25歲,把握身體老化的分界點

  很多人以爲人體衰老是五六十歲以後的問題,事實上並非如此。根據醫學專家的研究,一個人發育的頂點,就是衰老的起點,人體的衰老從身體發育成熟時就開始了。英國《每日郵報》健康專欄作家安吉拉?愛潑斯坦博士發現,身體器官會在不同年齡的關鍵點下,逐漸衰老退化。

  《黃帝內經》上說:“女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男子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也就是說,女子在21歲、男子在24歲時,身體就到了成熟的極點,不會再成長了。物極必反,衰老也隨之而來了。

  德國老年醫學專家列爾發現:一些二十幾歲的年輕病人,身體器官已經明顯衰老,這進一步證實老化在20~30歲之間已經開始了。

  元代有名的養生專家王珪就主張,養生防老要從年輕時開始。他在《泰定養生主論》裏將人的生命階段分爲幼年、少年、壯年和老年,並詳盡地說明了如何根據年齡的不同做不同的養生調理。一些西方醫學專家已認識到中國古老的養生法是合乎科學理論的。譬如不想在中老年時患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就得從年輕時開始預防,因爲動脈粥樣硬化是從年輕時開始的。

  此外,人們常常認爲初生嬰兒應該長得肥肥胖胖的,這樣才健康。殊不知肥胖的幼兒長大的成人比瘦弱幼兒長大的成人患冠心病的機率高很多。這些例子都充分證明了古代養生專家對人體抗衰防老的遠見。

  不想讓器官提前老化嗎?想讓自己的身體比實際年齡再年輕10歲嗎?只要把握25歲這個身體器官發育頂點、衰老起點,根據抗衰防老醫生的建議,改善身體狀況、加強飲食管控,注意生活及運動上的調養與保健,相信遠離疾病,延緩老化,增強體制都不會是問題了。

  從27歲開始邁入老人的行列!

  年輕是本錢,就可以任意揮霍身體健康嗎?錯!人在22歲時,精力到達頂點,之後的5年是維持發展期,27歲以後,身體的各方面機能就開始走下坡路了。這是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研究團隊在《老化神經生物學》(Neurobiology of Aging)期刊發表的實驗報告。該團對2000多人進行了長達七年的臨牀研究,讓這些人做了視力遊戲、單詞記憶闖關、故事細節再現、抽象符號辨認等12項檢測。結果顯示,他們22歲時,12項測試有9項成績都是最佳的,但到27歲時,推理能力、思考速度和空間可視化判斷力明顯衰退。此外,檢測還發現人的記憶力在37歲後變差,人體所有能力都在42歲左右明顯下滑。不過,在詞彙和常識信息測試中,發現人們靠積累獲得知識的能力,到60歲都不會衰退,這也應證中國人的一句俗語:人要活到老學到老。

  27歲是人體健康的關鍵年,這一觀點顛覆了一般人的健康觀,也證明了真正衰老的年紀比我們認爲的要早得多。但現代年輕人不是太懶惰就是疲勞過度,有定時走路習慣的人越來越少,半夜三更大吃宵夜的人越來越多。如果你已邁入27歲,請多多注意,該向這種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說再見了,因爲從27歲開始,沒有什麼比珍惜健康來得重要,因爲你已經開始衰老了。
把握一生中的22個關鍵時機

  想知道不同年齡時期,身體器官的發育狀況嗎?想知道不同年齡階段的身體特徵嗎?我們該如何應對器官的變化呢?專家建議把握以下22個能讓自己年輕10歲的關鍵點:

  8歲

  8歲是決定女性生育能力強弱的關鍵時期。此時的雌激素和黃體酮素分泌會影響女性的生育力,是決定女性能否生下健康寶寶的關鍵點。在期間要避免過於劇烈的運動,在飲食方面,父母一定要給予孩子足夠的營養補充,爲女兒儲存將來當好媽媽的本錢。

  10歲

  此時爲女性開始發育的好時期。10歲是奠定女性青春發育的基礎期,有40%的骨骼會在此時以全力衝刺的速度生長形成,此時期的孩子需攝入足夠鈣質如乳製品,有氧運動要多做,千萬不要養出一個體型雍腫的小胖妹來。

  17歲

  此時應注意口腔發育衛生期。17歲是智齒髮育的成熟期,容易患口腔疾病,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使用漱口水或淡鹽水來漱口,以消除牙齒的發炎,也有鎮痛作用,必要時可以使用止痛劑和消炎藥。

  25歲

  該階段,人體骨骼發育已達巔峯。建議每天喝一瓶牛奶或優酪乳,以攝入足夠的鈣質,適量曬曬太陽,獲得更多的維生素D。

  28歲

  男性28歲時,睾丸激素的平均值產生變化,導致毛囊萎縮。爲了避免早衰,一定要注意蛋白質的攝入量,多補充蛋類、肉類(瘦肉較佳)的攝取,可以延緩毛囊的萎縮。

  30歲

  30歲後,人體新陳代謝能力開始下降,身體開始發福。每天減少攝入200卡路里的熱量,就可以防止身體的變形走樣。

  34歲

  34歲女性最後的生育時期。現代社會提倡晚婚,但須把握女性最晚的生育年齡期,在此之前生育的孩子比較健康,母親也比較長壽。爲了讓身體能孕育出健康的寶寶來,應該每天服用葉酸。

  35歲

  人的毛囊中的黑色素細胞不再活躍,35歲後,少數人開始長出白頭髮。爲避免早生白髮,此時要加強B羣維生素、葉酸、甜菜鹼(Retaine)的服用,既可延緩白髮生成,也能緩解精神壓力。

  40歲

  無論配偶多年輕,40歲後的男人,生育能力逐漸下降,受孕兒的流產率也增高。爲避免流產,除讓男性睾丸保持較低的溫度,提高精子存活率外,還應多多攝入富含鋅、硒、維生素C、維生素E的食物,這些都是能提高精子活力及品質的健康食物。

  41歲

  41時,患骨質疏鬆症的機率開始增加。爲了強化骨質,要加強體育鍛煉,每週至少做三次氧運動,每次做30分鐘,如跳舞、跑步、健走等。

  42歲

  大腦正式邁入中年期。42歲後,腦細胞每天流失達1萬個以上。隨着血液循環功能的下降,腦部供氧量減少,記憶力也受影響。應多補充銀杏(Ginkgo)。此外,經常從事動腦的活動,如讀書、下棋、彈奏樂器等,可以幫助我們保持頭腦的敏銳度。

  46歲

  老花眼始發期。此時,眼睛聚焦能力下降,應多補充葉黃素(Lutein)或山桑子(Bilberry)。如有抽菸習慣的人,戒菸可以降低眼睛產生問題的機率,特別是白內障的發生率。

  50歲

  帕金森氏症(震顫性麻痹)開始出現。想要保持年輕太,請多攝入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例如橄欖油、瓜子和杏仁等。

  51歲

  女性進入更年期。在這個年齡階段,如有嗜喝咖啡習慣的人,要減少喝咖啡的次數,改喝茶或水果茶,多攝取含鈣食物,也可以食用各種植物性的更年期補充品。
59歲

  容易受皮膚疾病困擾的59歲,應避免皮膚在陽光下曝曬,即便是在冬天,也要使用防曬霜,避免皮膚老化。

  60歲

  眼睛白內障的好發期。要注意眼部異常變化,定期檢查眼睛是早期發現白內障的關鍵。此外,注意下列事項,可減緩或預防白內障。

  一、禁菸。抽菸產生的自由基會增加白內障的罹患率。

  二、攝取充足的綠色蔬菜。綠色蔬菜中的抗氧化成分有預防白內障的作用。有些營養專家主張,人們每天至少要吃三碟蔬菜,約0.5斤,才能攝取到充足的膳食纖維質、維生素、礦物質,其中至少有一碟是深綠或深黃色蔬菜。

  三、避免在太陽下曝曬。紫外線可能與白內障的產生有關,在戶外時,建議配戴太陽眼鏡。4適當補充營養可補充葉黃素(Lutein)或山桑子(Bilberry)保養眼睛。

  63歲

  女性卵巢癌發生的平均年齡在63歲。爲預防此病症最好多吃十字花科的蔬菜,其所含的蛋白質,經過科學家證實,對卵巢癌細胞有抑制作用。

  68歲

  到了68歲,做人工關節置換術的開始增多。爲避免過重的身體增加關節的負擔誘發骨關節炎,一定要控制體重,多攝入含鈣食物。

  70歲

  腸癌大多發生於70歲後。在飲食上,應少攝取高脂肪食物,避免煙燻、醃製、醬漬及辛辣的食物,多攝取富含纖維素及維生素的新鮮蔬果,增加鈣質攝取量,適度攝取一些乳酸菌、酵母菌、益生菌等,能很好地保護腸道。

  75歲

  到了75歲,大部分人都有高血壓。而高血壓會誘發心臟病和腦中風,因此要定期檢查血壓。建議多補充食用魚油及輔酶Q10,並且養成早晚散步習慣。

  76歲

  76歲是男性延壽期。如能降低飯量,不但可以更長壽,還可以減少包括癌症在類的疾病的發生率。

  81歲

  81是女性的平均壽命。要多節制飲食,食物以蔬果、魚類爲主,適度飲用葡萄酒可以延年益壽。

  認識隨年齡退化的器官蛻變

  爲什麼年紀大小差不多的人,有的人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小,有的人卻比實際年齡老?

  人體器官逐年衰老退化,如果不時時刻刻保養它,就會令衰老加劇,這是導致健康差異化的主要原因。根據最新英國醫學的研究,人體器官有衰老退化的時間表。只要做好防老功夫,相信你的人生是健康愉快的。

  把握以下器官的蛻變期,好好經營自己的身體吧!

  肺

  20歲後,肺臟器官功能開始緩慢下降。到了30歲,肺部功能的健康程度急速下滑,從吹氣檢測上便可得知,30歲以後,吹氣速度每年以30毫升/秒的速度下降,60歲約衰退了三分之一。都市人的肺臟老化速度最快,因爲都市空氣污染、抽菸、氣管感染等都會加速肺臟老化。

  到了40歲,控制呼吸的肌肉和胸腔變僵,肺部運轉困難,這意味着呼氣之後,部分空氣會殘留在肺裏,導致呼吸時氣喘吁吁。

  大腦神經細胞(神經元)

  人的腦神經細胞在出生後便不會再分裂,一旦受損,就無法再生了。

  初生兒的大腦神經細胞數量高達1千億,但是從20歲起,該神經細胞開始逐年下降。40歲後更以每天1萬個的速度快速遞減,大腦功能嚴重受影響,記憶力與協調性也隨之弱化。

  人的腦力在20歲時最佳,之後便逐漸衰退,至65歲後約有5%的老年人會患上老年癡呆症,80歲後,約有25%的人是老年癡呆症患者。

  心臟

  根據調查,男人45歲、女性55歲以後,心臟病發作的機率增大,爲什麼?因爲心臟在40歲之後,向全身輸送血液的效率越來越低,心臟隨着身體的老化而老化。

  45歲後,人的血管彈性逐漸變差,如果出現主動脈擴張彎曲、心臟腔室擴大、心臟瓣膜纖維化、血管壁鈣化等情況時,這表示心臟老化的程度已相當嚴重了。

  乳房

  女人35歲後,乳房組織和脂肪開始減少,乳房的豐滿度嚴重下降。40歲後乳房開始下垂,乳暈也會急劇收縮。

腸道

  腸道內有益菌的數量和有害菌數量,須保持在一個良好的平衡中,身體才能健康不生病。55歲之後,這些有益菌就會開始大幅減少,人體消化功能的下降,腸道疾病風險增加。隨着年齡的增加,人體胃、肝臟、胰臟、小腸液流動性逐漸下降,便祕的機率也增大。

  腎臟

  50歲後,腎臟功能逐漸下滑。它對血流中的廢物過濾量開始減少,人體失去了夜間憋尿功能,需要多次上廁所,大多數老年人的腎過濾血量只有他壯年時的一半。這就是年紀大的人晚上無法安睡的原因。

  肝臟

  肝細胞的再生能力非常強大,肝臟似乎是體內唯一能挑戰老化進程的器官。如果一個人不飲酒、不抽菸,也沒有患過傳染病,就算他70歲了,健康的肝臟仍然可以移植給20歲的年輕人。

  骨質

  女人31歲以後,骨質就開始流失。而女人的“大衰期”從35歲開始,骨密度以每年1%的速度降低,更年期之後,骨密度的降低速度達5~6%。骨質的流失在女性“生殖系統”老化的更年時期感覺最爲明顯。

  肌膚

  肌膚從25歲開始粗糙老化,失去光澤。要想青春永駐,保持25歲的活力,就要懂得保養肌膚。想持久擁有光澤的肌膚,25歲時就得開始打底。

  眼睛

  眼睛在40歲後逐漸退化,老花眼的出現在40歲左右,此時大約100度;50歲時增加爲200度;60歲之後則增加爲300度。

  白內障是老年人常見眼病,大約有30~40%的人在60歲左右患白內障,比例相當高,到70歲後,患比例高達60~70%以上。

  耳朵

  人類的聽力從60歲開始退化,男性的聽力衰退速度比女性更快,若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會加速聽力的退化。

  肝、胃、膽、腸、胰

  肝、胃、膽、腸、胰是不易老化,但卻容易感染疾病,令臟腑的受創,讓人生病衰老。所以應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預防保健工作。爲了不讓病毒上身,應儘早對這些臟腑做最好的保養工作。

  身體有變硬的現象嗎?

  當你抱幼小的嬰幼兒時,會感覺他的身體柔軟無比。嬰兒的腳和手也很柔軟。但成年人按壓自己的腳板或捏大腿、胳膊、肚子時,會感覺身體很僵硬,稍一用力就產生痛感。這是什麼原因呢?小嬰孩是純陽之體,氣血通暢,生命力旺盛,所以摸起來柔軟舒適。成人的身體越來越僵硬,上了年紀後,連彎腰也變得十分困難。按壓手腳、四肢及肚子都會有痛感,這些都是身體老化的現象。

  人體爲什麼會變硬呢?抗老專家告訴我們,身體逐漸變硬也是身體老化的過程。中醫常說:“肝主筋”,換言之,人體的肝血供應不足時,血液無法滋養筋骨。身體變硬時,首先出現的狀況就是我們的筋骨無法拉開。人在幼年時,筋骨可以收放自如,攀爬、跳躍、摔打、彎腰、扭臀,沒有一點障礙,但上了年紀後,這些活動筋骨的動作就無法做了。

  中醫說:“脾主肌肉”,按中醫理論,脾是主要的消化器官,負責將食物轉化爲生化氣血的精微營養。若脾氣運輸轉化的功能健旺,則氣血生化需要的營養就十分充足。但當脾臟運輸及轉化失常時,體內過多的垃圾沉積停滯在肌肉組織間堵塞人體經絡,導致氣血流通不順。

  脂肪是存放垃圾的地方,絕大部分無法被身體代謝掉的垃圾,就以脂肪的形式慢慢堆積起來,久而久之人體就發胖了。

  現代人在日常生活中進食了大量的垃圾食品,體內垃圾堆積過多,導致身體發胖。中醫認爲:人體是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捏捏小孩子的肉,他會不感覺痛,倒是成年人一捏就痛得哇哇叫,這是因爲人體脾臟的運化功能失常了。

  人衰老時,結實而有彈性的肌肉開始變軟,不該變硬的脂肪開始變硬,於是身體發福變形。有些人歲數不大,但是肚子凸得像身懷六甲的女人。肚皮去硬邦邦的,失去了往日的活力。所以千萬別讓你的身體變僵硬了。

讓你年輕10歲的三低指標

  從各種研究報告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長壽與老化的關聯性,70%以上的長壽者都是靠後天保養的,基因遺傳僅僅佔30%左右。

  一項調查發現,百歲人瑞和他們的兄弟姊妹都比較長壽。在137個家庭中308個當事人的基因上,找到四號染色體的某個區域有遺傳連鎖表現。通過單一核糖酸多型性(SNP)的分析,發現微粒體轉移蛋白的特定外顯基因和人類是否能長壽有關。

  2006年,英國、美國、以色列、日本、意大利、愛爾蘭、德國等醫學研究發現了幾種可能長壽的基因和有關生理訊息傳遞路徑,包括:HLA-DRl、PONl、IGF-l、PAPR-1、SOD等,這些基因和長壽人瑞的疾病抗阻性有非常緊密的關係,因此長壽基因與疾病的高抗阻性有成正比的可能。

  但在1998年,瑞典醫界進行北歐雙胞胎的研究,發現人類平均壽命的遺傳僅佔20%~30%,至少有70%是因後天環境的差異導致。北歐的醫學專家指出,選擇最佳的健康方法並持之以恆地執行,是可以增加10年壽命的。早在1978年醫學界就發現,沖繩島的長壽人口比例最高,該島上人的飲食就卡路里而言,比日本本島人減少了20%,沖繩島人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比日本本島人低40%,癌症發病率低30%。

  長壽的三低生理指標

  高危險性的行爲方式與英年早逝有密切關係。這些高危險性的行爲方式包括抽菸、酗酒、嚼檳榔、不良飲食習慣、完全不運動、接觸污染環境或毒物、吸毒、嗑藥、微生物感染、危險的性行爲等。美國醫界對檀香山亞裔居民進行了長達四十年追蹤調查,發現中年時期就擁有良好健康生活習慣的人,尤其是受高等教育,沒有三高一胖症候羣(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中央型肥胖)、不抽菸、不過量喝酒的人,都擁有長壽健康的一生。加州醫界則發現當地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會員長壽和規律單純的生活作息活動、清淡的飲食、定期規律運動、絕不抽菸等有關。

  2006年,美國國家衛生院在一項醫學研究中,限制體重超標的健康成年人卡路里攝入量,以此研究患者的體溫、血糖、胰島素、甲狀素、去氫表雄酮等各項生理指標是否會發生改變。結果發現患者都會有較低的代謝率、較低的三碘甲狀腺素以及較少的去氧核糖核酸(DNA)氧化性損傷。空腹胰島素較低、體溫較低以及去氫表雄酮(DHEA)較低的人,可能活得比較長久。因此,這三項指標是人類能否健康長壽的基本生理指標。

  不老的預防醫學回春法

  21世紀最新現代化醫學的三大主軸爲——防癌、抗衰防老及心血管疾病防治,其中,抗衰防老醫學最吸引大衆。上了年紀的人,都很關心自己的老化速度能否延緩,已經衰老的人則希望能找到祕方恢復青春活力。

  人體就像一座花園,水分和養分十分充足時,土壤很乾淨,花朵就會開得茂盛漂亮,但當水分或養分不足時,土壤被嚴重污染,花朵就會枯萎。人體猶如一輛汽車,必須好好保養,定期送廠維護,纔不會在高速公路上拋錨。年過四十的中年人,也要像汽車一樣定期保養自己,最好每三年接受一次健康檢查。六十歲以上的老人最好每年做一次健康檢查,定期追蹤,才能儘早發現身體的異樣及時救治。所謂“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纔是預防保健的上上之策。

  人體也像一臺計算機,當計算機被病毒入侵後,很有可能得面臨死機的命運。人體也是如此,當大量毒素如農藥、輻射線、污染源、化學物質、食品添加劑等入侵人體後,會直接干擾身體指令的傳輸,發生類似死機的厄運。血糖濃度急劇攀升至500~600毫克時,血漿濃稠、血漿的滲透壓非常高,有發生意識錯亂的危險。血液中的胰島素濃度高於正常值數倍時,會導致壞的訊息傳導物質增加,導致類似指令傳達錯誤的後遺症。

  所以想年輕一定要保持身心的愉快,追求生活上的浪漫,放慢工作步調,注意身心平衡,避免接觸環境污染和攝取食物過敏原,減少長期的發炎,這就是抗衰防老醫學的真諦。

  不老的回春醫學旨在教導大家如何飲食、如何烹調、如何運動、如何生活、如何休閒、如何減壓、如何提升免疫力以及如何發揮潛能等保養自己,絕非僅僅補充健康食品、做做醫學美容,它應該由經驗豐富的醫療專家,根據個人基因及生理檢測報告,從預防保健的角度提供客製化的健康管理,建議大家從25歲開始,定期做“抗老化及動脈硬化”檢查,進行體己健康照顧。隨時監控個人的生理狀況,盡一切力量延緩老化的過程,避免重大疾病的發生。

醫學上衰老的9大主因

  我們應該詳細瞭解不利於人體的9大衰老主因並避免它,這纔是抗衰防老之道。人類究竟爲何會衰老?近代學者提出許多衰老的理論,例如:體內荷爾蒙分泌減少的理論、體內自由基產生的理論、人體承受過大壓力的理論、外界環境污染的理論、還有人體胰島素分泌抗拒性的理論等等。以下是現代醫學對人類衰老主因的闡釋。

  不可忽視的自由基

  自由基是攜帶不成對電子的分子、原子或離子。具有高度的化學反應性,容易和周圍分子起化學反應,使安定分子也變成自由基。如此重複,人體內就會不斷產生新的自由基,每天會有成千上萬個自由基誕生。少數自由基是對人體有好處的,例如一氧化氮(NO)。大多數自由基都是對人體有害的,含有不穩定的氧分子,具有強烈的氧化作用,會給組織細胞帶來氧化壓力,破壞人體的健康。

  1、它會攻擊細胞膜,使細胞膜的流通性發生改變。

  2、它會令細胞膜硬化,養分無法進入細胞,導致細胞老化或死亡。

  3、它會攻擊染色體雙股或鹼基,使染色體變異,有致癌症的可能。

  4、它會攻擊蛋白質,導致蛋白質變性,或與其他高葡萄糖分子聯結成爲複合體,引發器官功能改變。

  5、它會攻擊粒腺體,導致粒腺體無法提供能源。

  當人面在殊狀態下,譬如在緊張、壓力、抽菸、憋尿、空氣污染、水污染、日光照射(紫外線)、農藥、X光輻射線、食用過氧化脂肪、化學添加物、激烈運動、外科手術、身體發炎、血液透析等情況下時,體內的自由基會大量釋放出來,危害人類健康。

  長期發炎是重病的根源

  長期發炎是重病的根源,例如腦中風、心肌梗死、癌症、老年癡呆症等,都是長期發炎導致的結果。免疫系統負荷越重,代表發炎的程度越厲害。臨牀的發炎指標包括C型反應蛋白質與β-類澱粉蛋白。我們必須深入探討引起身體發炎的真正原因,把這些病因根除。

  人體長期發炎的因素有兩大類:第一類是刺激人體腸道淋巴組織的細菌、病毒與食物過敏原;第二類是會令腸道滲漏的物質如酒精、雙糖等,這些物質會讓尚未消化完全的食物進入腸道微血管,刺激血液中的免疫細胞。這兩大類物質都會激活發炎信息——細胞激素(Cytokines),導致老年癡呆症、關節炎、胃潰瘍、癌症、動脈硬化、腦中風,心肌梗死、自體免疫性疾病等。

  建議每隔半年抽血一次,做食物過敏原偵測,瞭解有哪些食物近期內不適合信用或長期避免。

  常見的八種食物過敏原分別有:牛奶、蛋類、麪粉、黃瓜、玉米、大豆、柳橙、芝麻。水果中的香蕉、菠蘿、西瓜、木瓜也有過敏成分,大家應該提高警覺。

  老化源自細胞膜發炎

  老化的原因是身體細胞膜發炎,炎症會破壞細胞膜內某種脂肪酸,而細胞之間訊息的傳遞便依賴於此脂肪酸。脂肪酸變性,就會導致細胞質變。

  人體發炎時,大量自由基會攻擊細胞膜的磷酸脂質,細胞膜的磷酸脂質被氧化,產生脂肪過氧化物(Lipid peroxyl radicals )、脂肪過氫氧化物(Lipid perhydroxyl radicals)與以碳分子爲中心的自由基(Lipid carbon centered radicals),這些最終產物均會損害細胞膜的蛋白質,增加細胞膜的滲透性,導致營養素流失,令細胞膜完全崩潰。而後自由基大量滲入,攻擊粒腺體,令粒腺體無法提供能量;再攻擊染色體,令染色體變異:攻擊蛋白質,令蛋白質變性,最終導致老化或死亡。

  細胞膜發炎會讓人體患上各種疾疾如貧血、過敏症、心肌梗死、腦神經病變、白內障、動脈硬化、帕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病、風溼、肺氣腫、退化性關節炎等,臉上的皺紋、老年斑、皮膚乾燥等都是因爲發炎導致的。

  防止細胞膜發炎的8大飲食黃金定律

  如何防止細胞膜發炎呢?首先要改變飲食習慣,補充抗氧化劑、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其次是檢測C型反應蛋白質(CRP )濃度的高低,進一步瞭解身體的狀況,預防細胞膜發炎。

下面是減少細胞發炎的8大飲食黃金定律:

  1、每餐都從半盤綠色蔬菜開始。

  2、少吃澱粉類主食如米飯、麪食等,以不超過半碗爲原則。感覺飢餓時,可以加重蔬菜沙拉中的橄欖油量。

  3、每餐飯後,喝1~2杯綠茶。

  4、避免含有精製糖的蛋糕、餅乾、糖果、飲料等食物,防範血中胰島素分泌過盛。避免吃非常高溫下所烹調的食物,例如油炸熱炒的食物。

  5、注意自己的排尿情況,每天排尿量至少要超過1500毫升,每天至少排尿7次。

  6、早餐之後,每小時都要喝水,可在溫水中加入檸檬片,每天喝水總量(單位:毫升)爲身高加上體重和再乘以十。

  7、早晨起牀立刻喝杯溫水。早餐不可喝咖啡,咖啡因會刺激胰島素及可體鬆(皮質醇)的分泌。

  8、每天至少攝入4克Omega-3(一種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能提升細胞之間訊息的流通,維持血管的暢通,避免記憶力退化。含有Omega-3的食物可分植物和海洋性生物,植物方面有亞麻子油、芝麻油、芝麻粉、核桃及芝麻等。海洋性生物有大西洋鮭魚、粉紅色的鮭魚、沙丁魚、咖吶魚、鮪魚及蜞魚等。另外,還需要攝取1克Omega-6,可從大豆油、玉米油、紅花子油等烹調油中獲得。

  Omega-3和Omega-6的攝入量必須平衡,法國抗衰老專家沙夏醫師建議兩者比例應爲4:1。根據歐美人士的飲食習慣,這兩者的比例是1:10,甚至於1:25,這完全是失衡的。

  胰島素抗阻性效應

  若體內長期發炎,無論是何原因,常年累月下來都會造成細胞激素(Cytokines)製造增多,刺激自由基增加,激化一氧化氮合成,產生胰島素抗阻(Insulir resistance)效應。

  胰島素抗阻性效應會引發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肥胖症等併發症,甚至引發冠狀動脈疾病的發生。

  患高血糖症的人,體內過多的糖分子會和蛋白質結合,形成黏稠的、類似蜘蛛網的外層,這些“高度糖化的最終產物”(AGES)堆積在關節黏液腔,導致關節炎。堆積在眼球水晶體,導致白內障;如果堆積在血管壁內,就會產生動脈硬化斑塊。

  環境污染造成毒害上身

  近年來由於城市快速工業化,環境污染十分嚴重,包括空氣污染、飲水污染、農藥污染、土壤污染、河川污染等,所以我們每天都會吃入或吸入大量的毒素,進而造成各種重大疾病。

  汞、鎘、鉛、鎳等中毒是常見的重金屬污染,這些污染源大多來自於飲水、食用家禽、染髮劑、鑲牙等,我們不僅須利用頭髮檢測瞭解自身重金屬污染的嚴重程度,還要追查污染源,設法斷絕污染源。近年來人們喜歡吃日本料理,對生魚片情有獨鍾。專家建議選擇深海魚如鮭魚、旗魚、鮪魚等,這類魚的重金屬污染程度較輕。食用家禽類最好選擇雞肉,少吃鵝肉及鴨肉。儘量不吃排翅,以減少汞的攝取量。若體內含有過多的重金屬,可口服或注射的螯合劑(DMPS),促使它們與重金屬結合,再由腎臟排出體外。

  基因是青春永駐的指標

  基因決定了每個人的體質。

  “基因型”是指人在出生時身體上帶有的基因。基因記錄了每個人的生理特質,包括各種可能患上的疾病風險。

  “表現型”是指基因表現出來的特徵。基因型有變異,代表每個人對環境因素的反應不一致,但並不代表必定會患病。只要有充足的荷爾蒙、適當的營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就會讓基因向健康年輕的方向表現,如果每天在重大壓力生活,或生活在污染嚴重的環境中,身體內自由基過多或長期發炎,就會讓基因往衰老的方向表現。

  隨着人類對基因解讀的成功,未來抗衰防老學將進入預測醫學的時代。抗衰老中心積極與基因研究單位合作,開發出了多種適合人類的基因檢測。能讓每個受測者更加了解自己的體質,根據自己的基因落實日常生活和起居作息習慣。例如肥胖基因、抽菸基因、飲酒基因、肝癌基因、骨質疏鬆症基因、半胱氨酸基因、老年癡呆症基因、高血脂基因等。抗衰老醫學協助想要青春永駐的人獲得基因檢測的各項資料,幫助他們做好基因調控的總體規則,讓每個人都活得更長久、更健康、更快樂,充分享受高質量生命。

荷爾蒙調整,體質再造

  荷爾蒙是維持身體運作最重要的物質,荷爾蒙不平衡就會生病。補充荷爾蒙可以把身體調整到最佳狀態。

  人體荷爾蒙與老化有密切的關聯性,例如腦下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松果體分泌的褪黑激素,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分泌的皮質醇及去氫表面雄性酮(DHEA),胰臟分泌的升糖素及胰島素,性腺分泌的雌激素、黃體素及睾酮素,以上六大系統均會直接影響人類的青春、外表、體力、智能、記憶、睡眠、情緒、抗壓力等。甲狀腺素功能不足時將導致肥胖症,胰島素分泌過高症也會導致肥胖症及高血脂症,飲食過量或運動量太少也會令體重超標。因此,瞭解荷爾蒙的分泌情況,就能找出肥胖症或衰老的潛在原因。

  由於女性到某個年齡階段後卵巢功能開始退化,極易導致更年期來臨。有更年期綜合徵婦女會有臉色潮紅、胸悶、心悸、易怒、暴躁、腰痠,背痛等症狀,均可補充天然雌性激素加以改善。

  男性在55歲左右,亦有可能產生男性更年期綜合徵。這可能是因爲睾丸分泌荷爾蒙的功能萎縮,可補充睾酮素及去氫表雄酮(DHEA)改善自身體能。

  經常飛行於國際之間的旅客會有時差問題,非常影響睡眠,可補充褪黑激素提升睡眠品質。

  有關抗氧化元素的補充,也需要專家甄別。人體大約需要三十多種抗氧化元素,但不可能每天都吃,必須充分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通過功能醫學的檢查知道哪些該補充,哪些該降低,讓這些元素在身體內達到平衡狀態,才能充分發揮抗老化功效。

  巨大壓力加速身體退化

  現代人工作繁忙,壓力也相當大。壓力越大,內分泌就越容易失控。

  人類每天都要承受各式各樣的壓力,一般而言,壓力分爲兩大類,包括外在壓力與內在壓力兩種。外在壓力是我們每天在緊張忙碌的日常生活中,自身所承受的種種壓力。所謂內在壓力就是人體因長期發炎、食物過敏、細菌感染及病毒感染等因素,而導致免疫系統負荷過重的壓力。這兩種巨大壓力都會加速人類快速地退化與老化。過多的外在壓力會引發情緒上的焦慮、恐慌、憤怒、悲傷、憂鬱、恐懼,而這些情緒的偏差會導致人類免疫功能變差,腸胃黏膜保護系統喪失,血壓驟升,交感神經素分泌旺盛,心臟功能代謝不良,而造成重大疾病,例如:心肌梗死、腦中風、癌症、腸胃道出血、心臟衰竭等病症。

  總之,壓力是人類健康的罪魁禍首,如何在工作中建立授權的制度,減少事必躬親的辛勞;如何從事休閒活動,緩解各種壓力;培養定期運動的習慣,消除身心上的壓力,讓新陳代謝恢復正常,是抗老化重要的一環。

  食物過敏原的危害

  食物可能在人體內產生不良的反應,這種說法在1905年從事環境醫學研究的英國精神科醫師Dr.Frances Hare 就認爲,許多疾病包括痛風、溼疹和心絞痛等都和糖類與澱粉的不耐症有關。他主張只要除去這些不能忍受或有問題的食物之後,症狀就會消失。當然,這種想法在二十世紀初期並不被接受,因爲這是一項重大而且具有突破性的說法。

  1930 年代Theron Randolph 醫生有了驚人的發現,他是食物過敏學先驅,爲後來的臨牀學打下了基礎,他帶領實習生們尋找患者病因,而非利用當代的醫藥掩飾病人的症狀。Theron Randolph 撰寫了400 多篇與環境疾病有關的文章,他最爲人稱道的是探討食物過敏、酗酒與精神疾病的相關研究,還替健康的人們檢查食物過敏的病歷紀錄。他改變了20世紀人類對於食物過敏的看法,併爲後來的學者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Dr.Brostoff撰寫了大量和食物過敏有關的醫學論文,他在《食物過敏和食物不耐症》一書中,解釋了食物敏感是如何影響許多慢性病和誤診疾病的,例如偏頭痛、鼻竇炎和經常性的疲勞等,並教患者如何鑑定食物過敏原,協助他們重新調整飲食習慣。

  長期食用帶過敏原的食物會刺激腸道淋巴組織,而淋巴組織中有抗原呈現細胞,過敏原食物的碎片被這些免疫細胞攝入後,會立即激活免疫反應。此時抗原碎片會激活T4淋巴球分泌細胞激素(Cytokines)。活化的T4淋巴球會與B淋巴球溝通,促使B淋巴球的分化與增生,形成漿細胞分泌IgG及IgE抗體。人體長期接觸過敏原食物或有長期慢性發炎,最後會導致老年癡呆症、動脈硬化、關節炎、白內障、主動脈瓣膜硬化、自體免疫疾病、癌症等。所以徹底檢查自己對何種食物過敏,並在3~6個月內避免食用,以免反覆性的體內過敏與發炎的連鎖反應,造成對身體的破壞。

過敏反應可分爲四大類

  第一類:免疫複合體的形成,例如腎絲球炎,額動脈發炎。

  第二類:IgE誘發的過敏反應,例如急性食物過敏、花粉症、蕁麻疹等。

  第三類:抗體引發的細胞毒性反應,例如輸血不良反應。

  第四類:遲緩型過敏反應如黴菌、結核菌、披衣菌、血吸蟲感染等。

  食物過敏造成的症狀

  生理方面皮膚皮癢症、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溼疹、皰疹性皮膚炎、乾燥性皮膚炎。

  頭部、眼睛偏頭痛、頭暈目眩、眼睛發癢、常流眼淚、眼皮腫脹。

  耳、鼻、喉反覆性的中耳炎、中耳積水、過敏性鼻炎、鼻塞、鼻竇炎、經常感冒、喉嚨發炎、聲音沙啞、慢性咳嗽、鵝口瘡。

  心臟、肺臟心悸、心律不整、氣喘、呼吸困難、運動後過敏。

  消化道舌苔變厚、噁心嘔吐、餐後腹脹、打嗝、胃酸過多、腹瀉、腸胃發炎、便祕、腸絞痛。

  肌肉骨骼關節發炎、肌肉痠痛、關節疼痛。

  生殖泌尿道泌尿道感染、陰道念珠菌感染、陰道發癢。

  心理方面焦慮、易怒、攻擊性行爲、反應遲鈍、情緒不穩、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低落、異常的食慾過盛或是自閉症、過動兒學習障礙。

  其它全身水腫、體重控制不易、足踝水腫、慢性疲勞、虛弱、失眠、經前症候羣、不斷惡化的疼痛症。

  萬病根源的慢性發炎反應

  腳趾頭髮炎、牙齦化膿與老年癡呆症、心臟病或大腸癌有什麼樣關聯?

  發炎反應:當異物傷到身體後,周圍組織變紅產生炎症的生物過程就是發炎反應。大多數的發炎反應是身體壓制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的救星。當這些可能致命的微生物溜進體內的瞬間,發炎會激活防禦性的攻擊,清除入侵者和可能遭到感染的組織廢物。過一段時間就會平息。

  不過,整個戰鬥過程並沒有停止。有先天體質的原因,也有抽菸、高血壓或缺乏運動等其他因素令身體持續發炎,變成慢性炎症。如果發炎反覆發作,身體就會上癮,就像頑皮的小孩無法停止抓傷疤一樣,最終引發各種潛伏的疾病。

  ◆減輕發炎療法可以防老

  人體胃壁寄生着幽門螺旋桿菌,會引發慢性胃炎,還可引發消化道潰瘍、胃癌等疾病。女人的子宮頸長期遭受乳突狀病毒感染,將會患上宮頸癌。鼻腔內長期感染EB病毒,將會導致鼻咽癌的發生。肝臟長期遭受B型、C型肝炎病毒的侵犯,將會導致肝硬化及肝癌發生。如何將這些潛伏在體內的病原體徹底消滅,或將引發過敏反應的元兇徹底隔離,是預防醫學正本清源的首要任務。

  慢性發炎會讓堆積在冠狀動脈的膽固醇沉澱物變得不穩定,增加患心臟病和腦中風的機率。它還會破壞老年癡呆症患者的腦部神經元細胞,促進異常細胞增生,使它們轉變成癌細胞。

  換句話說,慢性發炎是引發老年人可怕疾病的根源。這種觀念十分有趣,因爲它讓我可以用更新、更簡單的方法躲避疾病。也許,我們不必使用不同的療法治療心臟病、老年癡呆症和大腸癌,未來的減輕發炎的療法就可以同時預防這三種疾病。慢性發炎論令科學家着迷不已,就該觀點來看,人類的身體可能成爲進化成功的受害者,因爲人類具有擊退微生物入侵的能力,所以才能進化成爲高級物種。

  由於21世紀的人類活得比較長久,所以我們更難控制發炎反應。更糟的是,現代人的飲食習慣極差,大量攝入高糖飲料、高飽和性脂肪酸的食物,卻惰於運動,這些不良習慣都讓身體更易發炎。科學家嘗試利用普通消炎藥物治療發炎,他們發現的結果是令人鼓舞的。

  最早的消炎藥物是阿司匹林,數百萬人用它來預防心臟病發作。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它也可以減輕關節、腸道和腦部的發炎反應,可以對抗關節炎、大腸癌和老年癡呆症。該觀點改變了一些科學家進行醫學研究的方式。全世界的心臟病專家、風溼病專家、腫瘤學專家、過敏症專家和神經科專家積極地交流,發現他們的關注點是相同的。

預防老化從心臟開始

  美國紐約有位25歲年輕人突然倒地,搶救無效後死亡,醫生立即解剖他的屍體,發現這位年輕人患有心肌梗死症。但其冠狀動脈光滑,無狹窄病變,故專家論證後認爲年輕人死於血管痙攣,首次證明冠狀動脈痙攣會導致心肌梗死,由此可見心肌梗死已不是五六十歲中老人特有的疾病。

  隨社會的進步,工商業越來越發達,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的發病年齡越來越提早。冠狀動脈的血管較粗厚,時間久了會硬化。其他如眼底、腦、腎、腸等動脈也會硬化,而冠狀動脈硬化是最普遍,對生命的威脅也最大。

  許多年輕人常常問我,胸口處常有憋悶、緊縮的感覺,是否患了狹心症。此類症狀大多爲心理病,多爲焦慮引起的。狹心症發作時,病人感覺心臟處緊縮,有壓迫或悶痛感且呼吸困難,持續1~3分鐘後即停止,很少超過5分鐘,該病多半在爬山、爬樓梯、拿重物、跑步、生氣、憤怒時發作。時間一長,冠狀動脈完全阻塞,就會變成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的症狀爲胸部壓迫、悶痛感,時間持續超過15分鐘甚至1~2小時,患者臉色蒼白、流冷汗、暈厥,甚至有生命危險。

  心肌梗死的原因有二,第一個原因是血管阻塞,血液無法供應心肌氧氣,導致心肌壞死;另一原因爲血管痙攣,無氧氣供給,即“冠狀動脈痙攣”,堵塞與痙攣有同時發生的可能。

  心臟的動態猶如皮球的收縮與舒張一般,均富有彈性, 50歲以後,人的許多器官開始退化。如同房屋住久後,類似水管生鏽,門檻不能關閉,牆壁粉刷脫落等問題就接踵而來。我們該如何保護心臟呢?

  現代醫學強調“預防重於治療”,而“保健”又是預防中最重要的一環,在年輕時就做好保健措施和疾病控制,減少併發症如中風、尿毒症、心肌梗死等疾病的發作機率是非常重要的。

  常見的中老年心臟病共有五種:第一種是高血壓性心臟病,第二種是動脈硬化性心臟病,第三種是瓣膜病變性心臟病,第四種是心肌病變,第五種是心律不整。其中以第一二種最爲普遍,對人類的威脅性也最大。

  高血壓性心臟病

  若血壓長期居高不下,會導致心臟的負荷增加,引起心臟病。中國人罹患高血壓特別多,加上中國人對健康不重視,一旦發病即倒下。高血壓患者平時是沒什麼症狀的,等到某天突然覺得頭痛厲害、四肢麻痹、手腳癱瘓時,已經來不及,所以說它是無形的殺手。

  高血壓可分爲兩大類:其一爲有潛在性原因而引發的高血壓,稱爲“續發性高血壓”,佔總高血壓數的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此型的特色爲35歲以前或55歲以後才發病,若將其潛在性原因去除,血壓即可恢復正常。猶記得我在臺大擔任住院醫師期間,曾有位病人連續三個晚上掛急診,血壓高到220mmHg,平時血壓正常,並無任何症狀,也無家族病史,於是介紹去內分泌科治療,在內分泌科安排一連串檢查的數天中,突然有一天又來掛急診,被診斷爲盲腸炎,在開刀當中,發現在盲腸的尾端長了一顆小腫瘤,這個腫瘤會分泌血清素(Serotonin)引發高血壓,將其切除之後,血壓立即恢復正常。另一種即爲無任何原因而引發的高血壓,稱爲“本態性高血壓”,其特色爲35至40歲後纔出現,有家族性病史。

  ◆高血壓病症的注意事項

  1.高血壓患者應如何服藥呢?

  若是輕度高血壓患者,即舒張壓高在90mmHg左右,可暫不服藥,只須定期進行有氧運動,保持作息規律,控制鹽分的攝取即可;中重度高血壓患者,即舒張壓高在100mmHg或110mmHg以上者,必須長期服藥。將血壓控制在130/80mmHg之下,纔算是理想狀態。

  2.養成經常運動的習慣

  如走路、晨跑、游泳、爬山、打網球等,要持之以恆,一星期三次,一次40分鐘,如果持續6~ 9個月,大約可降8~10毫米水銀柱的血壓,但若停止運動,血壓立即會反彈,故運動應持之以恆,心臟病患者切忌劇烈性、競爭性的運動。

3.務必控制好血壓

  如果高血壓患者無法接受治療,或控制不好,時間一長就會有併發症,如心臟擴大、心臟衰竭、冠狀動脈硬化、腎血管硬化引發尿毒症,腦血管硬化產生腦血管破裂或栓塞等現象。雖然高血壓性心臟病不會立即致命,但若產生併發症,不僅給患者本人帶來極大的痛苦,更會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

  動脈硬化性心臟病

  年過50的人易患狹心症、心肌缺氧、心肌梗死等,這類病人的冠狀動脈都有變窄的趨勢。年輕時的冠狀動脈管腔光滑順暢,隨年齡的增長,血管內腔變得粗糙,管壁逐漸變窄,供應的氧氣和營養不足以應付心肌的需要,就會產生狹心症。

  如果患有嚴重的狹心症,新鮮血栓卡住狹窄的管腔,冠狀動脈完全阻塞,就會發生心肌梗死症。心肌梗死並非是五六十歲老人特有的疾病,都市人患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的年齡越來越提前了。

  瓣膜性心臟病

  心臟主要靠心肌收縮的動力和心瓣的開閉來推動血液運行,將血液導向適當的部分。左心房、左心室間有二尖瓣(又稱僧帽瓣);右心房、右心室間有三尖瓣;主動脈及肺動脈內有半月瓣。瓣膜系由肌腱以及乳頭肌所構成,正常的心臟瓣膜光滑有彈性,可以自由自在地開關,管制血流方向。一旦瓣膜鈣化或硬化,開關就會有問題,產生的心臟病,這就是“瓣膜性心臟病”。

  病情嚴重時,須進行開心手術換掉瓣膜。年紀大的患者,換的瓣膜多爲豬心類動物性瓣膜,可存留七八年之久;年輕患者更換的瓣膜多爲金屬類瓣膜,存留時間較久,但需服用抗凝血劑預防栓塞。

  瓣膜損壞的原因的原因有很多,小孩患的風溼性心臟病,其病菌爲β型溶血性鏈球菌,該菌侵入人體後,刺激人體產生排異反應,此種排異反應會破壞正常的瓣膜結構,使之硬化、鈣化;老年人則因身體細胞衰退導致瓣膜鈣化;梅毒二期會侵犯主動脈,導致主動脈發炎,影響瓣膜開關。

  心肌性心臟病

  這類心臟病可分爲兩類。

  一類是原發性心臟病。原發性心臟病可細分成三小類,一爲擴張性心肌病變,心臟如吹汽球般地越來越大,腔壁變得薄脆;二爲肥厚性心肌病變,心臟如椰子般肥厚,椰肉很多,腔內空間卻很小;三爲侷限性心肌病變,心臟如手榴彈般,硬邦邦的沒有彈性。以上三類,原因不明,究竟是爲先天或後天亦不得而知。不過,若患有病毒性感冒,10%的濾過性病毒會侵犯心肌層,其中99%的病菌能被消滅,1%的病毒會令心肌病變,產生後遺症。曾有人感冒後至醫院打針,結果病人死亡,發生了醫療糾紛。這類死因可能是侵犯心肌,心肌發炎後產生傳導障礙。

  另一類爲續發性心肌病變,即有潛在性原因引發的心臟病,如尿毒症、冠狀動脈狹窄、長期高血壓等原因造成的心臟病。

  心律不齊

  前美國總統布什先生在某日晨跑後因身體不適而被送至急診室,經診斷爲突發性心房顫動,即心臟每分鐘跳350次以上,心室隨之亂跳。心室跳動超過160下,就會發生血液循環障礙。應立即給予電擊,電擊前須打麻藥,若須打麻藥時,總統的工作須有所交代,全國人民爲之擔憂。經醫療小組謹慎研討後,決定給予投藥而不用電擊,事後布什總統病情逐漸恢復正常,布什所患的疾病正是心律不齊。

  威脅最大的心律不齊爲心室顫動,若心室顫動持續1~2分鐘,心肌可能會麻痹,導致生命危險

相關文章
評論
第1樓 熱心網友 2013-09-04
一級措施:正常作息。  除人體自然老化外,熬夜、生活不規律也會影響新陳代謝與血液循環,還會導致荷爾蒙混亂,影響乳房健康。  方法:什麼時候睡覺、什麼時候起牀,形成一個習慣,並長期堅持。  二級措施:選擇合身的胸罩。  成年後,乳房一般變化不大,但仍會因爲飲食結構、身體狀況(如經期、懷孕等)而發生變化。應隨時關注自己乳房的變化,選擇合身的胸罩。穿過緊的內衣超過18小時,也會影響腋下淋巴結的排毒功用,對健康不利。  方法:同時備有不同罩杯的胸罩,在乳房變化時,佩戴合適的胸罩(合身的胸罩不會陷入肩膀或在胸部留下痕跡)。回家可鬆解胸圍,並按摩腋下淋巴結。  三級措施:養成良好的站、坐姿。  含胸對乳房...
第2樓 熱心網友 2013-09-04
堅持鍛鍛鍊,保持好的心情和好的狀態,我想身體是一個整體,只要綜合的身體素質好,就是延緩衰老的好辦法.新陳代謝,日漸衰老是一個自然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