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是不容忽視的

時間: 2012-02-13

  許多女性都有痛經的困擾,每個月的那幾天,總會經受痛苦的煎熬,但她們中的不少人都錯誤地認爲,月經期的疼痛是月經週期的自然部分,忍一忍就過去了,實在疼的厲害,就吃點止痛片救救急,殊不知,持續痛經有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慢性盆腔炎、子宮腫瘤等婦科疾病的報警信號,如果不及時找到病因加以調理,就會養虎遺患。70%的女性是這樣的……

  凍出來的痛經:月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用熱水袋捂一捂可減輕疼痛,月經週期延後,月經量少,月經顏色黯或如黒豆汁樣,有瘀血塊,怕冷,手腳涼,白帶量多。

  這種類型的痛經多見,喜歡吃冷飲、衣着單薄,“要風度不要溫度”的貪靚一族。因爲經期或產後受涼,或淋雨涉水,或貪吃寒涼生冷食物,或居住環境潮溼寒冷。致使寒溼之邪客於衝任,與血搏結,以致氣血凝滯不暢,“不通則痛”。

  誤區:痛經並非只是“宮寒”

  很多人一提到痛經就說是“宮寒”,認爲喝點生薑紅糖水,用熱水袋捂一捂就能緩解。有些深受痛經之苦的女性也的確受宜於這些驗方,可另外一些人使用這些方法卻沒有絲毫幫助。其實,痛經在中醫裏分很多種。由於導致痛經的原因不同,不同體質的人痛經的表現、及伴隨症狀不同,所以中醫將痛經區分爲不同的“證”,只有針對不同的證型,辨證調理才能收到滿意效果。

  其它情況:

  氣出來的痛經

  特徵:月經前或月經期小腹脹痛,經血量少,經行不暢,經血顏色紫黯,有血塊,血塊排出後疼痛可暫時減輕,經期乳房脹痛,胸悶不舒。多與精神過度緊張、心情鬱悶,或憤怒生氣等因素有關。由於情志不舒暢,影響了肝的疏泄功能,肝鬱氣滯以致血行受阻,衝任二脈功能失調。

  調理方案:中醫調理重點在於調理肝經及衝任二脈,可採用中經堂點穴順氣、循經通絡、深度刮痧等調理方法疏通經絡,恢復肝及衝任二脈的功能,還可以配合懸灸促進氣血的運行。也可自行拍打肝經、按揉太沖、地機、血海等穴位幫助緩解症狀,此外,精神調養也很重要,要儘量保持平和的心態,以防痛經復發和加重。

  與感染有關的痛經

  特徵:月經前或經期小腹刺痛或脹痛拒按,有灼熱感,或伴腰部脹痛,月經不調,血色黯紅,質稠,有血塊,帶下量多,色黃質稠有臭味,或伴有低熱,小便黃赤。

  中醫分析溼熱瘀阻證:這種類型的痛經多見於溼熱體質,或有分娩、流產、清宮術史的女性。可因肝鬱化熱、脾虛溼聚,溼熱之邪流注下焦,或經期產後,感受溼熱之邪,與血搏結,稽留於衝任、胞宮,以致氣血凝滯不暢,“不通則痛”。

  調理方案:重點在於調理肝經、脾經及衝任二脈,可採用中經堂循經通絡、羣罐排毒、清宮洗髓(化溼洗髓方)等調理方法,祛除體內的溼熱之邪,恢復肝、脾功能。也可按摩足三裏、陰陵泉、三陰交等穴,此外,還要注意經期衛生,避免吃辛辣及刺激性食物。

  氣血虛弱的痛經

  這種類型的痛經多見於平素體質差,胃口不好的女性。由於氣血不足,胞脈失於濡養,“不榮則痛”。月經後小腹隱隱作痛,喜揉按,月經量少,顏色淡、質清稀,面色蒼白,頭暈,精神疲憊,乏力。

  調理方案:脾胃爲“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採用中經堂培元艾灸、導引推拿等調理方法,可調理脾胃功能,補益人體氣血,使氣血充足,衝任調和,則痛經自止。此外,平時適當多吃紅棗、當歸等補血之品。

  與腎虛有關的痛經

  特徵:月經後1~2日內小腹綿綿作痛,伴腰骶部痠痛,月經顏色暗淡,月經量少,質稀薄,或伴有頭暈耳鳴,健忘失眠,潮熱等。

  這種類型的痛經多因先天腎氣不足,或房勞多產,或久病虛損,傷及腎氣,腎虛則精虧血少,衝任不足,胞脈失於濡養,“不榮則痛”。

  中醫調理方案:重點在於調理腎經、肝經。可採用中經堂循經通絡、經絡導引推拿等調理方法,補益肝腎,使精充血足,則胞脈得養,衝任自調。此外,還可按揉腎俞、太溪、三陰交等穴位,並適當多吃山藥、桑椹、甲魚等具有滋補肝腎作用的食物。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