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讓生活沒有尊嚴

時間: 2011-07-29

來談談城市交通吧,擠公交,擠地鐵。

在北京,每次出門都是一場考驗,每次擠公交、擠地鐵都是一場戰爭。

無論何時,無論何地,總是會有那麼多人,你都不知道哪兒來的那麼多人,把每一輛車都塞得滿滿的。

先說擠公交,前一段時間一直坐701上班、下班,從西三環到東三環,線路段,又經過北海、三里屯,人特別多,這樣的擠況下頗有感觸。

上班族都趕着上班,早晨睜開雙眼,前一天的勞累還沒有恢復,很疲倦的就要開始新的一天。大家都知道公交車座位少,空間也不大。一般都沒座位,好不容易有個座位,那邊售票員就叫了:“年輕人少坐一會,給老年人讓個座。”環顧周圍,老年人還不少,幾乎佔據所有的可憐的一點座位。他們一般身着寬鬆服飾,精神抖擻,一看那樣子就是要去公園鍛鍊身體的;也有的就靠着座位上打瞌睡,一幅香甜酣睡的模樣,既然這麼困爲什麼不在家睡飽了起來活動,真不知道一大早有什麼重要的事情來擠公交。

到了傍晚下班回家,這種情況照樣存在,只是比早上稍微緩和一些。看着搖搖欲墜、滿臉疲憊的年輕人無言的起身扶住身邊的把手,而精神矍鑠的老人家很淡然的坐下去,有的甚至都不說一聲謝謝。

我不是不尊重老年人,也覺得年輕人可以少坐一會,讓給老年人坐。但是,問題是老年人怎麼不能體諒和尊重一下年輕人?

一大早的,年輕人要趕着上班,養家餬口,老年人退休了,不需要上班,是否可以繞開這個高峯期,早一點或者晚一點出門,鍛鍊身體可以就近在附近公園鍛鍊。老年人覺少起得早,早上就想着出去活動,那是否可以考慮在早高峯以前呢,要是沒什麼重要的事,能捱到早高峯以後嗎?雖然說,公交上一直有人讓座,可畢竟空間也很擁擠,走起來並不舒服啊!

年輕人上班一天,要幹活,要看客戶臉色,要挨領導的罵,等到下班只想早點回去休息。此時只恨車子開的太慢,很容易有個座位,真希望長坐不要起。老年人在外活動一天了也趕上這個時候回去,年輕人只好又讓座了。老年人是否可以考慮早點回家,避開下班高峯,既舒服自己,也方便他人。

很多老年人聽到我的言辭肯定很憤怒,覺得年輕人讓座是理所應該,是的,我們尊重老年人,希望自己以後也得到同樣尊重。但是尊重是相互的,希望老年人也能體諒一下年輕人,做互惠互利的事情,皆大歡喜。

再說擠地鐵吧,1號線是最多人的一條線,我坐過最多容量的一段路,從公主墳到國貿。地鐵上大部分是年輕人、上班族,早晚高峯期也不存在讓座的說法。但是,地鐵有地鐵的煩惱。

每天有那麼多人乘坐地鐵,每次入場都很令人焦急,排隊進入地鐵口,人潮像螞蟻一樣,還要安檢,幾十年如一日也沒見檢出什麼東西來。

最後終於進入候車廳,發現前面排着老長的隊伍等着車門,來了一輛車,發現裏面的人已經很多,就差臉都貼到窗戶,變成紙片。車門一開,裏面的人差點要出來了。想上班怎麼辦?只好往裏進,看那麼點空間也進不了幾個,只好等下班車。等到下班車無論如何也要進去。把身子使勁塞進車廂,車門就貼着背關上了。夏天衣服都穿的少,人挨着人感覺黏糊糊的,一股汗味,空調呼呼的吹着冷風也不管用。

每次有人上車,裏面就像波浪來襲一樣,先向裏面傾斜,一陣“哎呀”之聲,然後是調整步伐,重新站穩,想要不貼着別人是困難的。要是不幸站在門口,裏面的人要下車就要和你換位置,那你真希望自己能瞬間漂移,或者飄出人羣,不然人帶着包硬生生的擠過來把你再擠過去的滋味真不好受,真是驗證力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絕佳實驗。

在地鐵上的感覺就是人沒有自己的空間,沒有自己的尊嚴。有時候還得拋棄現在文明好不容易薰陶、灌輸的優雅、禮貌。真的覺得尊嚴不是內心強大就足夠了,當你擠在沙丁魚罐頭一樣的地鐵裏,和很多人耳鬢廝磨、肌膚相親時,你會深刻的感覺到:尊嚴需要一些容納的空間。

城市總是說讓生活更美好,這不過是一句浮誇的口號,一個無法兌現的諾言,一個美好的希望。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