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股骨頭置換手術期的護理

時間: 2011-04-02

術前護理措施:術前應對患者進行全面檢查,重點檢查血常規、凝血全項及心、肺、肝、腎功能。老年患者飲食主要以高能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食物爲主,確保電解質的營養物質的補充。術後護理:讓患者多飲水,深呼吸、協助排痰,防止肺部感染,保持患肢置於外展25~30度中立位。可在兩腿之間放置軟枕,以免患肢外旋、內收。術後不宜過早進行直腿太高活動,以免引起脫位疼痛。­放置便盆從健側轉入,避免置換股骨頭外旋和內收動作,使用簡易接尿器以免移動髖關節。指導病人坐姿時雙腿不交叉,不屈身向前及向前彎曲拾起物體,不坐低椅,坐椅時讓術肢自然下垂。一旦出現脫位,立即制動以減輕疼痛和防止發生血管、神經損傷,然後作進一步處理,牽引手法復位乃至再次手術。

  預防血栓性靜脈炎:臨牀上血栓炎靜脈併發症常發生於下肢,下肢靜脈栓塞佔全身的55.6%[2]。嚴密觀察切口有無滲血,肢端血液循環及活動情況,患肢腫脹程度及疼痛情況,擡高牀尾10°,以利靜脈迴流。鼓勵病人進食,多飲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嚴格執行功能鍛鍊計劃,以促進靜脈迴流。靜脈輸液應儘量避免採用下肢,並嚴格無菌操作,可有效避免血栓性靜脈炎的發生。

    術後常規使用抗生素5~7天,如手術時間延長,手術操作困難,時間可相對延長。

    術後功能鍛鍊:當天即可進行患肢踝關節的背屈和屈趾活動,上肢做屈伸、外展及深呼吸運動。術後第1天,教會病人股四頭肌靜力性收縮練習。術後第4天作直腿擡高60°。術後第5天開始膝關節及髖關節的屈伸活動,並由被動逐漸向主動過渡,運動時以不引起明顯疼痛爲度,活動的幅度應逐漸增大。每次進行新的康復內容時,先對次日康復內容進行回示檢查,以達到鍛鍊到位。
   
  出院後:向病人說明關節置換後的特殊要求,以確保關節置換術的療效,延長人工關節使用的年限。如避免手術後初期長途旅行。不宜長時間站或坐,3個月內由家人協助穿鞋穿補襪。避免任何增加關節負荷的運動,如跑步等。避免增加體重。身體其他部位感染,太小手術前(包括牙科治療)均應告訴醫師曾經接受了關節置換術,以便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關節局部紅腫痛及不適,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便發現和治療感染。禁止做微波治療,應告訴醫師接受過假體轉換。人工關節長時間使用會磨損與鬆動,必須遵醫囑定期複診,完全康復後,每年複診1次。用淋浴洗澡,避免用浴缸。避免髖關節向前彎曲>90°,大腿過分交叉及向內轉等。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