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患者的護理經驗

時間: 2011-05-01
關注:

1817年,英國學者Jams Parkinson首先描述了帕金森病,1892年,此病正式命名爲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它是一種常見於中老年人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主要表現爲靜止性震顫、僵直、行動遲緩,常伴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症狀,抑鬱、焦慮等情感障礙及認識改變[1]。PD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疾病,病程進展緩慢、持續,並逐年加重,一般經過長短不一的時間後,終因全身僵直而行爲困難,嚴重地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PD患者的護理任重而道遠,恰當的護理,有助於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延緩病程的進展[2]。自2005年以來,我們共收治帕金森病53例,經過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恰當的護理,收到了滿意的效果。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臨牀資料

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07年3月,共收治帕金森病患者53例,其中男29例,女24例,年齡最大81歲,最小53歲,平均年齡66歲。在治療上給予適當的藥物治療, 輔以適當的心理、飲食、康復訓練等護理, 症狀有不同程度的減輕,並因此減少併發症而延長患者的生命。在53例患者中,治療效果顯著46例,有效率爲86.8%,效果不明顯7例。

護理措施

1.心理護理抑鬱在PD患者中常見,約有近一半的患者受此困擾,部分病人以抑鬱爲首發症狀[3]。患者會對疾病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對自己軀體的康復、功能的恢復、病後給家庭造成的負擔和社會生活能力等問題而擔憂。護士應配合家屬密切注意其思想動向,及時解除其心中鬱悶,與患者交流,分散其注意力,並針對不同年齡、職業文化水平和心理需求,因人施教[4]。護士應耐心傾聽患者的訴求、細心解釋患者的病因、發病過程、轉歸,讓患者瞭解病情,並讓患者明白該如何康復。尊重患者,稱呼患者不要用牀號代替, 鼓勵患者積極參與各種娛樂活動,向患者傳遞社會信息,幫助患者與其他患者交往,激勵戰勝疾病信心,提高帶病生活質量。

2.飲食護理 患者多爲老年人,消化系統功能減退, 還可合併胃腸蠕動乏力、痙攣、便祕等症,因此,醫護人員應指導患者多吃清淡、富含優質蛋白和維生素的食物;可適量進食海鮮類食物,既可以提供優質蛋白,又可以獲得不飽和脂肪酸,有利於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促進胃腸蠕動,防治大便祕結。如有便祕,可遵醫囑給予通便藥,如開塞露、麻仁軟膠囊等。

3.加強肢體功能鍛鍊本病早期應堅持一定的體力活動,主動進行肢體功能鍛鍊,四肢各關節做最大範圍的屈伸、旋轉等活動,以預防肢體攣縮、關節僵直的發生。症狀重者,可在治療前、治療中、治療後協助病員加強各肢體功能的鍛鍊,如做肌肉、關節的按摩等,同時根據病情的發展、轉歸做一些康復理療,有利促進肌體的血液循環和疾病的好轉。

4.預防併發症本病老年患者居多,免疫功能低下,對環境適應能力差。護理工作者應注意保持病室的整潔、通風,注意夏、冬季病室空調溫度調節適度。天氣變化時,囑病員增、減衣服,以免受涼、感冒,加重病情。對於晚期的臥牀病人,要按時翻身,做好皮膚護理,防止尿便浸漬和褥瘡的發生。被動活動肢體,加強肌肉、關節按摩,對防止和延緩骨關節的併發症有意義。翻身時,應注意有無皮膚壓傷,並防止皮膚擦傷。墜積性肺炎、泌尿系感染是最常見的併發症,因此在給病人翻身後要準確認真地叩背,鼓勵咳痰、最好每天做兩次霧化吸入,預防肺部感染;鼓勵病人多飲水,以稀釋尿液,預防尿路感染,一旦發現尿液混濁,應立即行膀胱沖洗。

5.加強安全措施帕金森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肌肉張力增強,導致不同程度的運動遲緩,肌肉強直姿勢步態的異常,記憶力和反應能力都有不同程度減退[5],容易發生跌倒摔傷等情況,因此,患者在活動、做各項檢查時應有專人陪護。病室內光線不能太暗,地面要平整,患者衣物應以合身爲宜,特別褲子、鞋不宜過於寬鬆,以免自己踩踏不穩導致摔傷。

6.用藥護理目前公認爲中樞神經系統中黑質多巴胺(DA)能神經元丟失,DA遞質含量減少是引起本病各種症狀、體徵的主要原因。現主要以補充外源性左旋多巴或刺激多巴胺突觸後受體作爲它的治療原則,神經保護治療尚未取得令人滿意的結果。

帕金森綜合徵患者在使用多巴胺等藥物治療時往往有“開關”現象和“劑末”現象,所以護理人員應按時給患者發藥,正確指導患者服藥,注意用藥劑量、時間。嚴密觀察不良反應和治療效果,以便收集爲將來更換藥物和調整劑量的依據[6~7]。

護理體會

目前, 對帕金森病尚無有效的根治方法,只有堅持服藥和加強護理才能提高療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在工作中應該加強安全防護,主動詢問病情,瞭解患者思想動態,積極解決患者提出的各種問題,在生活上給予更多關心,做好生活護理[8]。主動與病人家屬交流、溝通,共同做好患者護理工作,提高醫療和護理質量,促進患者病情向好的方面發展,使老年PD患者身心健康地迴歸社會。本組對53例帕金森病患者的護理實踐中體會到,除了配合醫生治療外,護理上給予合理的膳食和營養、生活的幫助、加強肢體功能鍛鍊、預防併發症、注意藥物療效的觀察等方法,可收到良好效果。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