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食療養生與均衡飲食

時間: 2011-08-01

    合理的飲食,可以使人身體強壯,益壽延年。而飲食不當,則是導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所謂食補,就是通過調整飲食來補養臟腑功能,促進身體健康和疾病的康復。同時食補能起到藥物所無法起到的作用。

    九牧林醫家導讀:食療養生過程,關鍵要把握二點:
    一是多樣化均衡。人類所需的營養素有40多種,可概括爲七大類,即: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水和膳食纖維;
    二是均衡飲食。注意飲食中所含的營養素種類齊全,數量充足,比例適當,飲食中所提供的營養素與機體的需要兩者能保持平衡。

  各種食物營養素含量的不同與側重,使得任何單一的天然食物很難提供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素,而食物的多樣化可以做到這一點,從而達到均衡飲食,營養機體的作用。有營養學家提出每人每天的食物種類應在30種以上。

  傳統膳食原則   ● “天人合一,身土不二”(指“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生態觀。   ● “藥食同源,寓醫於食”的食療觀。
  ● “審因施食,辨證用膳”的平衡膳食觀。

  因而遵循:   ● “可一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豆”。   ● “食,不可無綠”。

  飲食養生   飲食是人體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之一,故有“民以食爲天”,“飲食不可一日廢之”之說,華人講究食療歷史悠久,歷代名醫對膳食重要性有許多論述:如“安生之本,必資於食,不知食宜,不足以存生也”;“食物入口,等於藥之治病同爲一理,合則於臟腑有益,而可卻病衛生;不合則於人臟腑有損,而即增病促死。”……
  隨着飲食養生知識的普及,人們的膳食營養保健意識日益增強,不僅對怎樣吃感興趣,而且對吃什麼更健康甚至可預防和治療疾病尤爲關注,食療養生讓人們既可從飲食中得到保健醫療的效果,又能在醫療中品味美食佳餚,得到輕鬆愉快的享受。

  傳統膳食結構   中華民族傳統膳食結構提倡食物來源多樣化,具有廣雜性、主從性和匹配性,形成了以穀物、豆類爲主;進食足量蔬菜;以動物食物作爲補充;兼食水果的傳統膳食結構。   ● 五穀宜爲養,失豆則不良;   ● 五菜常爲充,新鮮綠黃紅;   ● 氣味合則服,尤當忌偏獨;
  ● 飲食貴有節,切切勿使過。

  葷素均衡   在菜餚的配伍上,應注意葷素結合,葷食(魚、肉、禽、蛋等)能提供人體所需的大量熱能,但過量則會損害人體。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膽石症、肥胖等,均與高脂肪飲食有關。   葷素搭配,最好蔬菜的總量超過葷菜的一倍或一倍以上。現代營養學家認爲,新鮮的蔬菜、乾果、漿果等食物的生物活性極高,是延年益壽的良好食物。   性味均衡   食物的性能與中藥一樣有四性、五味。四性即寒、熱、溫、涼;五味即酸、苦、甘、辛、鹹。不同性質的食物,可以不同程度地起到類似中藥的治療效果,如:   ● 西瓜性寒,味甘,功用解暑熱,除煩渴;   ● 大棗性溫,味甘,爲補脾益胃,養血安神之常用藥,也是常吃之佳果;   ● 大蒜性溫,味辛,是常用調味品,但有良好的解毒殺菌作用,能治療腹瀉、咳嗽等症,有天然的廣譜抗生素之稱;   因此食物同中藥一樣,必須平衡組合,才能保證五臟之氣平衡。五味過偏則五臟失衡,產生疾病。   寒熱均衡   常見的溫性食物有大棗、酒麴、黑豆、辣椒、橘子、李子、桃、羊肉、鯉魚、蝦等,這些具有補虛勞、祛寒冷,益氣血,暖腰膝等作用。   飲食調配還應根據人的體質和年齡差異不同而定,不能千篇一律。如小兒處於生長髮育階段,必須有充足的營養以保證其健康成長,食品的營養價值既要“高”又要“精”,以利於吸收、消化,但不能過多,以免損害脾胃或造成營養過剩,特別是零食不能過多過雜,魚肉雞鴨不宜過量,否則造成欲速不達。故應掌握好營養的全面、均衡、適量原則。   老年人飲食   ● 清淡爲主,少吃厚味;   ● 熟軟爲主,少吃粘硬。   婦女飲食
  婦女經產期,其生理特點爲氣血虧損,身體虛弱,故飲食上宜多吃一些補氣養血的食品,如:大棗、小米、雞鴨、蛋類、魚肉、紅糖、龍眼等以保證經產期的營養供應。   不同體質的飲食   體胖者多痰溼,飲食上宜多吃清淡和含纖維素較多的食品如青菜、瓜果、韭菜、芹菜、粗糧等,少吃肉類食物,以健脾,利溼,減肥。   陽盛體質者,體內熱氣較盛,有喜涼惡熱的特點,飲食上宜多吃清熱養陰,清淡之品如蔬菜、水果、綠豆粥、荷葉粥等,少吃辣椒、姜、蔥、蒜、羊肉之類。

附:夏季食譜     清補涼
  材料:黨蔘、薏米、蓮子、百合、銀耳、玉竹、沙蔘、淮山藥、芡實、枸杞子、蜜棗各50克,冰糖適量。   特點:味道可口宜人,實爲家常夏補食品。
  功效:清熱解暑,補脾益腎,涼潤心肺。

  山楂豆腐
  材料:豆腐850克,山楂糕30克,豆油50克,澱粉10克,白糖、蔥、姜、蒜、醬油、鹽適量。   1. 把豆腐、山楂糕切成小塊。分別放入熱豆油鍋中煎透;
  2. 用蔥、姜、蒜末來熗鍋,再投入煎好的豆腐塊、山楂糕塊;
  3. 用剩餘調味品兌好汁,倒入鍋內,用澱粉勾芡,調勻出鍋即成。   功效:山楂性味甘酸,消食健胃,活血化瘀,可防治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等。

  海帶燉鴨
  材料:鴨1500克,水發海帶400克,料酒10克,精鹽4克,蔥末10克,姜2克,花椒2克,胡椒粉2克。   1. 將鴨洗淨,剁成帶骨小塊。海帶洗淨,切成菱形塊;
  2. 鍋內放入清水,將鴨塊下鍋,用旺火燒沸,撇去浮末,加入蔥薑片、花椒、胡椒粉、料酒和海帶塊,改用中火燉至鴨肉爛,再撒入精鹽拌勻,出鍋裝盤。
  功效:中醫認爲,鴨肉性寒涼,脂肪低,海帶性味寒鹹,營養全面。夏季食用海帶燉鴨,既可增加營養,又可祛熱。

  銀耳肺羹
  材料:銀耳25克,新鮮豬肺1付,蔥5克,姜3克,鹽5克,料酒15克,胡椒粉1克,清湯1500克。   1. 將銀耳泡發洗淨。
  2. 洗淨豬肺,瀝乾切塊,沸水氽透,撈出洗淨血水;
  3. 砂鍋注入清水,放入蔥,姜,料酒,豬肺,銀耳,大火燒沸後,小火煮爛,加入鹽、胡椒粉,出鍋即成。
  功效:滋陰生津,益氣養肺。對慢性支氣管炎,肺源性心臟病有一定治療作用。

  山藥小米粥
  材料:山藥100克,小米100克,甜杏仁10克。   1. 將小米淘洗乾淨,甜杏仁泡透,山藥去皮,洗淨後切成小塊;
  2. 鍋上火,加入適量水,放入小米,杏仁煮至熟後,再加入山藥塊煮成粥。   功效:中醫認爲,小米味甘鹹,性微寒,具有滋養腎氣,健脾胃,清虛熱的功效;山藥性平,味甘,入肺,脾,腎經,具有健脾胃,補益肺氣,滋腎固精,治消渴,止泄瀉的功效。

  降脂肉湯
  材料:瘦豬肉150克,枸杞子15克,何首烏20克,草決明15克,山楂15克,丹蔘10克。
  做法:瘦豬肉洗淨切塊,其餘藥物洗淨,全部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文火煲2小時,調味供用。   主治:適用於肥胖、高血壓者。

    在我國,利用調整飲食作爲一種養生健身手段有着悠久的歷史,我們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前周代就已經認識到了飲食養生的重要性。唐代名醫孫思邈對飲食養生非常重視,他認爲食能排邪而安臟腑,悅神爽志以資氣血,而藥性烈,猶若御兵,藥勢有所偏助,令人髒氣不平,易受外患,所以若能用食平痾,適性遣疾,最易收養生之效益。清代著名醫家王孟英說:“頤氣無玄妙,節其飲食而已。”就是說養生長壽奧妙在於調整飲食,充分強調了飲食養生的重要性。飲食是人類維持生命的基本條件,而要使人活得健康愉快、充滿活力和智慧,則不僅僅滿足於吃飽肚子,還必須考慮飲食的合理調配,保證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的攝入平衡且充足,並且能被人體充分吸收利用。

相關文章
評論
第1樓 熱心網友 2013-11-29
食療,脾胃爲後天之本,飲食不節,傷及脾胃,就使人多病早衰。《內經》對飲食不節的危害,有“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多食鹽,則脈凝泣變色,多食苦,則皮枯而毛衰……”等多處論述。孫思邈對飲食宜忌的論述更全面、更科學,除“食不可過飽,務令簡少”,“常宜溫食”,“常宜輕清甜淡之物”等常識外,還對飲食方法、飲食衛生重筆描寫,如“美食宜熟嚼,生食不粗吞”,“食勿大語”,“每食以手摩面及腹”,“勿食生菜、生米、小豆、陳臭物,勿飲濁酒”,“必不得食生粘滑等物”等等,這對避免損傷脾胃以及防止食物中毒,預防傳染病,乃至祛病延年都有積極而重要的意義。中醫養生講究“平衡” ①環境平衡 ②營養平衡...
第2樓 熱心網友 2013-11-29
如果是爲了保養身體可以,如果治病還是要去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