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汁反流性胃炎的防治

時間: 2011-01-09
膽汁反流性胃炎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慢性胃炎,引起此病的主要原因是十二指腸內的膽汁反流進入胃內。膽汁一般多反流到距幽門口(幽門口是胃與十二指腸相連接食物通過的地方)最近的胃竇部,使該處黏膜受損,故又稱膽汁反流性胃竇炎。本病好發於中老年人,主要症狀爲上腹部飽脹感或不適,有隱痛或劇痛,常呈週期性發作,可伴腹脹、噯氣(打飽嗝)、反酸、燒心、噁心、嘔吐、食慾減退和消瘦等;少數還可有胃出血(系膽汁蝕破黏膜血管所致),表現爲嘔血或排黑便(柏油樣便)以及大便潛血試驗呈陽性等。反流輕者,也可無症狀。
患者作胃鏡檢查,可見膽汁不斷由幽門口(或胃腸連接處)涌入胃內,胃黏膜(特別是胃竇部黏膜)有明顯水腫、充血、粗糙、脆弱,觸之易出血,表面較污濁,附有黃綠色膽汁,黏液湖(左側臥位時,胃內黏液集中在胃近端的大彎處,此處稱黏液湖)內含大量膽汁,即可確診。膽汁爲什麼會發生反流呢?正常情況下,幽門口是收縮關閉的,當胃內食物經胃蠕動排入十二指腸時,幽門口舒張開放,食物排空後,幽門口又收縮關閉,從而可防止膽汁反流入胃。但當出現下述情況時,諸如胃部分切除術後,施行過迷走神經切斷和幽門成形術、胃腸吻合術後,進行過膽囊摘除術,先天性幽門口關閉不全和中老年人臟器發生了生理性退行性改變等,可破壞幽門口的“把關”作用,於是就可發生膽汁反流。膽汁反流是怎樣造成胃黏膜損傷的呢?膽汁反流(更確切地說,是混有膽汁的十二指腸液反流)時,十二指腸液中的膽汁(內含膽酸)、胰酶和卵磷脂等可破壞胃黏膜的屏障作用。緣由是,膽酸可溶解胃中的黏液(黏液有保護胃黏膜作用)和破壞黏膜表層細胞,這樣就導致了胃酸直接刺激胃黏膜使之受損;進入胃內的膽汁,還能激活卵磷脂A,使卵磷脂變爲溶血卵磷脂而破壞細胞膜;另外,當鹼性的十二指腸液與酸性的胃液中和,胃竇pH值(酸鹼度)接近中性時,可激活胰酶引起胃黏膜損傷。還有,膽囊切除後此病的發病率也增高(有人報告,60%的本病患者有膽囊切除史),這與十二指腸內一天24小時都有膽汁不間斷地流入有關(正常膽囊時,膽汁是餐後定時進入十二指腸的)。
相關文章
評論
第1樓 熱心網友 2013-05-08
1.消除病因去除致病因素,如戒菸茶酒,避免對胃粘膜有刺激的食物和藥物;如胃鏡檢查發現明顯膽汁返流者,可服用胃復安和膽酪胺治療。 2.一般治療:應避免精神刺激,少食多餐,低脂肪,清淡飲食,避免刺激性食物;不宜吃的過飽,特別是晚餐;睡前不要吃東西;忌菸,酒和咖啡,餐後不要立即躺平,睡眠時應把牀頭擡高,以減少胃酸反流的機會. 3.藥物治療,需在醫囑處方下服用,根據各人體質 發病原因合理用藥。常用雷尼替丁,法莫替丁或奧美拉唑等抑制胃酸分泌,應用氫氧化鋁凝膠及氧化鎂可中和胃酸,從而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減少酸性胃內內容物對食管粘膜的損傷.並加用嗎丁啉,西沙比利或莫沙必利促進食管和胃的排空,減少反流.
第2樓 熱心網友 2013-05-08
膽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是因胃部分切除術後,幽門被切除或其功能受到破壞,因消化性潰瘍和慢性炎症,十二指腸炎及膽道疾病所致幽門功能不全之非手術的人,出現膽汁、胰液和腸內鹼性液體向胃內反流,引起胃粘膜充血,水腫等炎性病變,甚至發展爲萎縮性胃炎。幾乎所有的經胃部分切除術的病人都存在膽汁反流性胃炎。在無手術史的病人中原因發病之不同,膽汁反流的發生率也大不相同。有調查表明,患慢性膽囊炎、膽石症的病人胃檢查結果80%合併膽汁反流性胃炎、膽囊切除術後出現消化道症狀者,檢查結果40%合併膽汁反流性胃炎,在無胃部手術史的胃炎病人中,因幽門功能不全而致膽汁反流的佔1.5%,中醫認爲膽汁反流性胃炎因脾胃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