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CSG)的特效方案

時間: 2012-08-20

       慢性淺表性胃炎(CSG)是消化系統的一種常見病,屬慢性胃炎的一種。

       臨牀表現爲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狀,進食後上腹不適、不規則疼痛、胃脘飽脹、可伴有噯氣、泛酸、納少、噁心、偶有嘔吐等症狀,但症狀一般比較輕微,甚至無明顯症狀,僅在胃鏡檢查時發現。體徵:上腹部有壓痛等。慢性淺表性胃炎,現代醫學可分爲:單純型、充血型、糜爛型、出血型。其在胃鏡下主要表現爲粘液增多,粘膜充血水腫,嚴重者可表現爲糜爛及出血斑點。

       現代醫學認爲,慢性淺表性胃炎是指胃粘膜呈慢性淺表性炎症,其發病原因不一,可因嗜酒、喝濃茶、咖啡,或膽汁返流,或因幽門螺桿菌(HP)感染等引起。現代醫學對慢性淺表性胃炎的治療,仍然沒有特效方法,多爲對症治療。如保護胃粘膜、減少胃酸分泌、促進胃腸蠕動、抑制幽門螺桿菌(HP)感染等。

       總之,慢性淺表性胃炎的治療,單純用西醫藥物,雖然有效,往往治癒率較低,複發率高。

       中醫歷代醫家,對該病病因、病機均有論述,治療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中醫學將其歸於胃脘痛、痞症、反胃、嘔吐等的範圍。

       中醫學認爲,六腑以通爲用,胃氣以降爲順。胃與脾互爲表裏,胃爲陽腑,喜潤惡燥,主受納,胃氣主降;脾爲陰髒,喜燥惡溼,主運化,脾氣主升;臟腑兩合,升降相宜才能發揮正常的生理功能。而本病多因外感寒熱、內傷勞倦、飲食不節、情志不暢使脾胃功能受損,運化失司,胃失和降,氣機阻滯。該病病位在胃,初期大多以脾胃虛弱爲主,久則脾虛生溼,溼蘊化熱,熱傷胃陰,結於脾胃。

       由於中醫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主要是針對病因進行治療,所以治療的效果比較明顯。中醫在治療上以健脾理氣和胃、滋陰,清熱解毒(蒲公英對抑制幽門螺桿菌有良好的效果)等爲主要方法。

       本人通過二十多年的臨牀經驗,研製成功:楊氏胃安湯、複方胃康散。兩聯療法。該兩聯療法,專治慢性淺表性胃炎,迅速消除胃粘膜炎症,增強胃粘膜抗病能力,更有利於胃粘膜徹底修復。同時,能夠彌補單純運用西藥的不足。

       一般十天見效,1-3個療程康復。

     建議:胃病三分在治,七分在養。平時生活要有規律飲食,定時定量,不要飢飽無度,儘量不吃刺激性食物,戒菸忌酒等。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