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營養與養生

時間: 2011-09-22

選自(醫林營養)

一. 概述:

胃下垂是胃體下降至生理最低線以下(胃小彎角切跡低於髂嵴連線以下,十二指腸球部向左偏移時)的位置。胃下垂的程度不一,且常伴有其他內臟下垂,多見於瘦長體型者。多因長期飲食失節,或勞倦過度,致中氣下降,升降失常所致。病者感到腹脹(食後加重,平臥減輕)、噁心、噯氣、胃痛(無週期性及節律性及節律性,疼痛性質與程度變化很大),偶有便祕、腹瀉,或交替性腹瀉及便祕。患此病者,多爲瘦長體型,可伴有眩暈、乏力、直立性低血壓、昏厥、體乏無力、食後脹滿、推腹有震水聲、食慾差、噯氣、噁心、頭暈、心悸等症狀。

二.臨牀表現:

1.消化系統症狀,可有腹脹、腹痛、噁心、噯氣等症狀出現。腹脹的特點是飯後加重,平臥減輕。胃痛的特點是無週期性及節律性,疼痛的性質與程度變化較大,還可表現有便祕、腹瀉或交替性腹瀉及便祕。2.全身症狀,患者多體型瘦長,伴眩暈、心悸、直立性低血壓等症狀。病因複雜,不十分清楚,凡是因神經調節障礙、慢性胃的疾患或全身疾病等因素引起胃的緊張力下降,均可發病。下腹酸脹,伴下墜感,除發現胃下垂外,請查查結腸,尚需排除結腸疾病。

X線胃腸鋇餐檢查可幫助確診。

三.西醫治療:

對症治療:⑴消脹可用嗎丁啉、瑞復林等胃腸動力藥。⑵胃病可用H2受體阻滯劑等治療。⑶便祕,可選擇通便劑。腹脹、噁心明顯者,可服用嗎丁啉、維生素B6以促進胃蠕動、增加胃的張力;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者,以多酶片、酵母片助消化。

四.中醫治療;

中醫認爲胃下垂是脾胃氣虛、中氣下陷、升舉無力造成的。常採用健脾、益氣、升提等方法治療。

中醫治療如下: 

1. 由於素體脾胃虛弱或飲食不節、過度勞累等引起脾氣虛衰,中氣下陷,治療以補中益氣丸或補中益氣湯

健脾升提。 

2. 若脾胃不和,升降失常,導致氣機不暢,表現爲胃脘脹滿、噯氣後舒適,屬脾虛氣滯型,以健脾丸加香砂養胃丸健脾理氣和胃。 

3.脾氣虛不能正常運化水溼,溼聚爲飲,水飲停留胃脘,可見胃脘痞脹、感覺胃中有水液晃盪、腸鳴作響,治以苓桂術甘湯健脾化飲。

飲食要少食多餐,選擇易消化而富於營養的食物,餐後應臥牀休息45分鐘至1小時,以減輕胃的負擔;減少站立時間,避免過度勞累。

4.“昇陽益胃湯”含有強烈的益氣昇陽、養陰補膜、提氣健脾藥物,如,升麻、復花、丁香、砂仁、桔梗、香茹、天冬等特效中藥。一般1-2個療程

五.驗方自療法

(1)蜜根30克、生薑3片、紅糖適量,每日1帖,分2次煎服。

(2)炒黃芪30克、枳殼15克、甘草10克,每日1帖,分2次煎服。

(3)肉桂10克、五倍子20克、炒何首烏30克,一起研粉,每次6克,每日1-2次,溫水吞服。

(4)枳殼15克,煎湯服,每日2次。

(5)補中益氣湯

功效: 調和脾胃, 補血, 降壓, 能增加血液中的白血球

材料: 羊腩(3粒), 黨蔘(5枝), 紅棗(10粒), 水(5碗)

做法: 黨蔘切段, 紅棗去核. 將材料放入煲內用慢火煎至2碗水即可

(6)黨蔘炒米茶

功效: 補中益氣, 調理脾胃, 補血降壓

材料: 炒米(半兩), 黨蔘(一兩), 水(4碗)

做法: 將粘米白鑊炒香(即炒米), 黨蔘切粒. 將材料放入煲內用4碗水煎至1碗半即可

(7)黨蔘白芍湯

功效: 養血柔肝, 緩和止痛, 收a汗水, 治肝火盛, 補中益氣

材料: 黨蔘(4 條), 白芍(一兩), 燉肉(1塊), 紅棗(10粒), 水(5碗)

做法: 黨蔘切段, 紅棗去核, 燉肉切片. 將材料放入煲內, 用慢火煲至2碗即可

六.飲食自療法

(1)豬肚1只、黃芪30克、龍眼肉30克,砂仁5克,加調料煮熟後分次食用。

(2)鯽魚500克、黃芪50克、枳殼30克,加調料烹製食用。

(3)榛子60克、淮山60克、黨蔘30克、砂仁15克、陳皮15克,研成粉拌入白糖,每次取適量用開水沖服,每日3次。

七.鍼灸療法:

(1)取百會、足三裏二穴。用指端及指甲按掐二次,各3-5分鐘,每日多次。

百會穴:兩耳尖連線頭頂上的中點處。足三裏穴:在外膝眼下四橫指寬、脛骨外側一橫指處。

(2)代灸膏貼百會、足三裏、中脘三穴。隔天調換。

中脘穴:在劍突與臍連線的中點處。

(基本手法)

1.推揉背俞健脾法 單掌或掌根交替推顫,雙拇指重疊頂推,疊掌上行攏揉,雙掌快速交替推搓背部膀胱經內側線大腸俞至膈俞一段,在主要穴位上,頂推時應重點刺激,以上手法自下而上,以左側爲主,反覆操作約十分鐘。

2.壓推三穴提胃法 單肘按壓三焦俞,在保持壓力的前提下,緩慢上推至脾俞,熱後輕輕擡起,再重複以上動作。

3.揉壓腎俞固本法 雙掌根同揉,對擠、按壓雙側腎俞。亦可左右撥動。

4.推顫腹部益氣法 兩手掌自右下腹交替推、顫至左上腹,兩手多指揉撥腎區後,捧攏腹肌向上推顫;單手多指左右輕撥腹直肌,自下而上;疊掌上行揉左側腹部胃經路線,掌根揉關元,拇指揉脘,單指壓顫膻中穴等;以上手法應反覆操作約8分鐘。

5.牽拉肢體升舉法 雙拇指分拿患者雙合谷或雙行間,令患者肢體屈曲,待肢體伸展時加外力牽拉抖動,患者應配合深呼吸,反覆十次;平復後揉孔最、足三裏,按壓公孫。

6.對症處理手法 若患者伴左下腹墜疼,可按壓大腸俞、中脘、重壓粱丘;腹瀉者可採用掌搓八繆;便祕嚴重可側指敲擊結腸部位;腹脹嚴重者可握拿背肌;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者加捏脊法;失眠者,可同時按壓雙神門,交替壓兩側枕骨下緣;合併腎下垂者,可採用上摩百會,中按揉關元、擦搓、揉涌泉穴。 

八養生:

胃下垂的治療,要以功能鍛鍊和飲食調節爲主。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着重對腹肌進行鍛鍊,沒有體育器械者,可採取仰臥起坐的簡便方法,每日做三至五次,做累爲止。飲食要少食多餐,選擇易消化而富於營養的食物,餐後應臥牀休息45分鐘至1小時,以減輕胃的負擔;減少站立時間,避免過度勞累。

1.合理飲食,少食多餐,食後平臥。

2.加強腹部肌肉的鍛鍊,以增強腹肌緊張力。

九。自療注意事項 :

(1)患者多數體質虛弱,故自療要“治本”,從改善整體素質着手。例如,平時要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運動量可由小到大。氣功鍛鍊對本病也有較好效果。

(2)避免暴飲暴食。選用的食品應富有營養,容易消化,但體積要小。高能量、高蛋白、高脂肪食品適當多於蔬菜水果,以求增加腹部脂肪積累而託胃體。減少食

量,但要增加餐次,以減輕胃的負提。

(3)不宜久站和劇烈跳動。飯後宜半平臥半小時。

(4)臥牀宜頭低腳高,可以在牀腳下墊高兩塊磚頭。

(5)性生活對體質衰弱者是較大負擔,應儘量減少房事次數。

(6)康復鍛鍊期間,嚴禁做跑跳動作,不要長時間站立或久坐。

十避免誤診:

許多女性愛美節食,體弱消瘦,腹腰部脂肪極少,腹壁單薄,容易導致胃、腎等臟器下垂。

由於胃體下垂,出口擡高,胃內食物排空延遲,故患者時有飽脹不消化感、噯氣噁心等症狀,倘誤作胃病進行治療,會延誤病情。

(1)加強營養:胃下垂的孩子形體消瘦,營養不足,所以應該選用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尤其是蛋白質、脂肪的含量應豐富一些。由於小兒食量少,應該用少食多餐的辦法,逐漸適應胃的承受能力。進餐後應該有一段時間平臥,切不可暴飲暴食。經過一段時間的飲食調養,身體會逐漸強壯起來,胃下垂的症狀也就會大大減輕了。

(2)全身性康復鍛鍊:患兒午飯後取頭低位、墊高骨盆的姿勢仰臥牀上20~30分鐘。仰臥後雙腿伸直,然後擡高、放下,反覆進行數次,稍事休息,再重複做數次。也可在仰臥時,雙腿做仿蹬自行車的動作。晚飯後散散步,回家後再仰臥牀上,自行按摩腹部,從臍下輕柔地向上按壓,然後在胃脘部做環行按摩。每天堅持可使胃逐漸上移。

(3)仰臥起坐鍛鍊:患兒仰臥在硬板牀上,頭部端正,雙腿伸直,足尖向上,雙手放在大腿兩側,全身肌肉放鬆,做腹式呼吸,即吸氣時腹部隆起,呼氣時腹部下陷,反覆做數次。一呼一吸應保持每分鐘16~18次。吸氣時思想集中在下腹部的丹田穴(臍下1.5寸處) ,呼氣時思想也要集中,四肢肌肉隨呼氣而放鬆。15分鐘後做仰臥起坐,即身體平臥,雙手放於頭後,收縮腹部肌肉,上身由平臥位漸上擡,雙肘向膝部靠攏,隨後復位。仰臥起坐次數由少而多,逐漸增加,3個月爲1療程。

【附1】胃下垂醫療體操一

1.腹式呼吸舉腿法

(1)兩腿交替擡舉法配合腹式呼吸,兩腿交替伸直,擡舉90度停片刻放下,反覆數次。

(2)兩腿一齊擡舉法配合腹式呼吸,雙腿伸直,一齊擡舉至最大限度,稍停片刻放下,反覆數次。

2.雙足空中蹬車法屈膝曲髖在空中作蹬自行車動作1~2分鐘。

3.雙手抱膝屈腰法雙腿舉至90度屈膝,然後兩手抱膝,屈髓擡髖使腰部屈曲,復原休息片刻,反覆數次。

4.仰臥起坐收腹法雙下肢伸直靠緊,兩手十指在枕部交叉,腹直肌用力收縮,同時上身擡起坐立,再慢慢躺下還原,休息片刻並逐漸增加其次數。

5.收腹擡臀縮肛法屈膝擡臀,足蹬牀面,然後收腹擡臀,肛門緊縮停半分鐘後,臀部着牀,腹肌放鬆,休息片刻,復作數次。

6.靜臥雙掌摩腹法雙掌緊貼下腹部,循順時針方向掌揉全腹部(自下腹起經右下腹向上,橫過上腹,轉向左側,向下至左下部,循環全腹部),連續摩揉10至20遍。

注意:此醫療體操,有利於鞏固療效,但在進食前後一小時內慎用。

【附2】 腎下垂醫療體操二

第一節腹式呼吸 :口呼鼻吸,呼時收腹,吸時鼓腹。

第二節仰臥半坐 :拾起上身至半臥位,兩臂前平舉,呼氣,躺下,吸氣。

第三節單擡腿 :兩腿伸直,輪流擡高和放下。

第四節挺胸 :頭和兩肘支牀面,擡起胸肩部,臀部不動。

第五節轉體 :仰臥,兩臂側平舉,輪流向一側轉體,同時一臂經體前擺,至對側擊掌。

第六節雙擡腿 :兩腿併攏伸直上舉到垂直位,呼氣;放下,吸氣。

第七節“半橋” :兩腿屈曲,足踩牀面,擡起臀腰,同時收緊肛門,吸氣,放下,呼氣。

第八節仰臥起坐 :兩臂舉向頭側,掌心向上,起坐,儘量以手抵足。

第九節舉腿側倒 :1.兩腿伸直上舉至和地面垂直; 2.兩腿併攏向左側倒下; 3.還原到1:

4.兩腿併攏向右側倒下。

第十節擡腿剪交 :1.兩腿伸直拾起約30度,然後左右分開; 2.兩腿伸直交叉,右腿在上; 3.兩腿伸直分開同1; 4.兩腿伸直交叉,左腿在上。

第十一節“全橋” :頭、兩臂、兩足撐地,擡起臀、胸及肩,吸氣,放下,呼氣。

第十二節蹬“自行車” :兩腿擡起,交替屈伸,模仿踏自行車動作。

說明: 1.體力較差時先練1至5節,1至2周後加6至8節,以後酌情增加11、12節,最後加9、10節。

2.每節重複1至2個八拍,逐步增加至3至4個八拍。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