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安全使用農藥

時間: 2011-06-13
 1.合理用藥,提高藥效
要做到合理用藥,提高防治效果,應注意以下幾點。
(1)對症下藥:各種農藥的性能不同,防治對象出不同。殺蟲劑中的胃毒劑對咀嚼式口器害蟲有效。對刺吸式口器害蟲無效。觸殺劑對種種口器害蟲有效。內吸劑一般對刺吸式口器害蟲有效。殺菌劑中,硫製劑對多種白粉病菌有效,而對霜黴病菌無效;銅製劑對霜黴菌有效,對白粉病菌無效。除草劑中,二甲四氯對雙子葉雜草有效,而對多數單子葉雜草無效;草甘膦對多年根櫱雜草有特效(如茅草)。殺鼠劑安妥對褐家鼠的毒效很好,但對黑家鼠的毒效很差。因此,每種藥劑都有它的一定特效範圍,應針對不同防治對象,選用合適的藥劑進行防治,才能得到應有的防治效果。
(2)用藥量要適當:各種防治對象所使用藥劑的濃度和劑量,是根據藥效試驗結果而確定的。用量過多,既造成浪費,也會增加對周圍環境的負作用。當然也不能低於單位面積防治需要的劑量。否則,一方面達不到有效的防治目的,另一方面由於不能殺死害蟲,有時反而引起害蟲產生抗藥性。因此,適當使用劑量,既經濟而又能達到有效的防治目的。
(3)講究施藥方法,提高噴藥質量:因爲農藥的種類及劑型不同,施藥的方法也不同。如粉劑就不能對水噴霧使用,可溼性粉劑則不宜噴粉使用。在噴霧方法中,由於霧化的手段和技術條件不同,生成的霧滴細度會有很大差異。常量噴霧法所產生的霧滴細度在150~1200微米,往往由於藥液過多而流失,而且噴灑工效也低。所以單位面積在適宜劑量下,提高噴藥濃度,進行細霧滴噴灑,如低量或超低容量噴霧所產生的霧滴細度小於150微米以下,不存在藥液流失的問題,又容易做到噴灑均勻周到,提高工效及噴藥質量。
(4)適時用藥:各種病蟲害的發生都有一定規律,有它的薄弱環節或對林木危害的關鍵時期。對於病害要掌握在發生中心區和病原菌侵入寄主之前進行防治;對害蟲要掌握幼蟲的低齡時期。例好對松毛蟲,幼蟲在4齡前蟲小,抗藥力弱,對藥劑最敏感,危害還小,因此,及時施藥可以獲得好的防治效果。同時,也要考慮農藥的性能和天敵等因素,應儘量避開天敵出現的高峯期施藥,減少農藥對天敵的危害。如松毛蟲在越冬代防治,即可達致電此目的。
此外,還要考慮到用藥時環境條件對藥效的影響,例如溫度的影響。一般藥劑在一定溫度範圍內,溫度升高,藥效提高。像敵敵畏、樂果等一類有機磷殺蟲劑基本屬此例。但也有少數藥劑,溫度升高,藥效反而降低。如溴氰菊酯、氰戊菊酯等農藥,在氣溫20℃使用比30℃時爲好。風的影響也較大,微風(1米/秒以內)進行施放煙霧或超低容量噴霧爲宜。風大時,不宜噴藥。溼度、降雨、光照、土質等因子,對藥效都有影響,使用時要注意。
總之,要在掌握病蟲害發生規律的基礎上,做好預測預報工作,做到適時用藥,把農藥用在“刀口”上,以取得最好的防治效果。
  2.安全用藥,防止毒害
在合理用藥過程中還要注意安全問題,概括起來有以下幾方面:
(1)農藥對植物的藥害:合理用藥不但可以防止病、蟲、雜草的危害,還能促進行植物的生長髮育,提高林果速豐產。如用煙霧劑防治松樹落針病,可以促使針葉茂盛。但是如果使用不當,不僅不能發揮藥劑的作用,反而會對植物造成不同程度的藥害,或者使果實、茶葉等失去固有的風味,甚至不能食用。因此,必須瞭解植物對藥劑的耐藥性,分析植物對農藥的反應,然後對症下藥。
農藥引起的藥害呈現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藥害,一般在噴藥後幾小時至幾天內即出現,葉片出現斑點、條紋、變黃、變紅紫、變形、捲縮、焦枯、落葉等症狀;種子發芽率降低,幼根粗短肥大,缺少根毛等;果實變色、幼果畸形、花瓣焦枯、落花、落果等。急性藥害發展的快,如果樹苗受害,葉子很快就被燒傷,以致全株枯死。慢性藥害,在施藥後經過較長時間纔會出現,一般表現爲光合作用減弱,植株生長緩慢,花芽形成及果實成熟延遲,果實變小,風味及色澤惡化等。
產生藥害的原因很多,主要有藥劑、植物和環境條件3個方面。例如,藥劑的加工質量差,像乳油分層,可溼性粉劑在水中產生大量沉澱,使用時對水稀釋是硬水,不適當的農藥混合;幼苗耐藥性差;噴藥時高溫,施藥方法和用藥量不當等等,均容易發生藥害。所以在施藥時,既要能有效地防治病蟲害及雜草,又必須注意以不傷害被保護植物爲目的。如果出現了藥害,在不嚴重的情況下,及早採取有效措施,尚可以挽回損失。常用的措施是噴水淋洗受害苗木,追施速效性肥料等。
  (2)農藥對有益生物的毒害:林間施用農藥,除對植物病菌、害蟲和寄生植物有直接和間接作用外,對周圍的生物羣落也發生一定的影響,特別值得重視的是對害蟲和病菌的天敵、授粉昆蟲、有益動物和微生物,產生不良影響。有時會引起某些害蟲或病菌的再次猖獗。爲了避免化學防治對生物羣落,特別是對害蟲天敵產生的不良後果,可以通過兩條途徑來解決。一條是選擇適當的施藥時間、施藥量、藥劑應用方式和施藥方法等來避免對天敵的毒害。例如,在南方防治松毛蟲宜於越冬代幼蟲進行施藥;在北方防治松毛蟲則利用幼蟲下樹越冬或越冬後上樹取食的時機,採用在樹幹上塗毒環的施藥方式,均可避免或減少對天敵的殺傷。這是協調生物防治與化學防治予盾的有效方法。另一條是應用具有選擇性的藥劑,即對害蟲有高效而對天敵無害的藥劑。如敵百蟲對多鍾鱗翅目害蟲有效,但對捕食性天敵及寄生性天敵比較安全。
(3)農藥對人、畜的毒害:農藥對人、畜都是有毒的,不過藥劑種類不同,毒害的程度有很大差別。如果使用不當,會造成人、畜中毒事故,這是一個更爲重要的安全問題。通常發生農藥中毒的情況有:①在農藥生產過程中或運輸保管農藥過程中發生中毒;②管理不嚴,誤食中毒;③在使用過程中,沒有按照操作規程進行配藥和噴藥,沒有做好防護工作而引起的中毒;④由於食用剛噴過農藥的果品、蔬菜或長期食用被農藥殘留污染的農林產品及食物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中毒;⑤牲畜中毒多半是因爲牲畜誤飲受農藥污染的水,誤食了剛剛噴過藥的食料,或以農藥作爲防治家畜體外寄生蟲而造成的。
農藥進入人、畜體內的途徑有3方面:①經口進入消化道,由胃腸吸收而引起急性中毒,多數是誤食或食用農藥污染的食品和器具所造成,一般病情比較嚴重。②經皮膚侵入體內,由血液輸送和擴散到各組織,引起急性中毒,多數是由直接接觸農藥,或在噴藥時污染衣服和進入眼、鼻、傷口等,而被皮膚或粘膜吸收所造成。③經鼻孔吸入呼吸道,多是農藥的氣體、煙霧、或極細的霧點和粉粒,由氣管或肺部擴散入血液,引起急性中毒。如果是熏蒸劑形成的毒氣,中毒速度很快,危險性更大。
農藥的中毒可分爲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急性中毒是一次服用或接觸大量藥劑後,很快表現出中毒症狀。急性中毒又分爲輕、中、重三級。輕度中毒的症狀爲:頭昏、頭痛、無力、噁心、嘔吐、腹疼、腹瀉、視力模糊、少數患者有瞳孔縮小。中度中毒除上述輕度中毒症狀外,還可以出現肌束震顫、瞳孔中度縮小(1?2毫米)等典型症狀,另外還會輕度意識障礙、全身緊束感、動作不靈活、發音含糊、胸悶等。重度中毒除以上二型的症狀和體徵外,患者發病後很快昏迷,瞳孔縮小如針尖狀,呼吸極度困難,發紺,肺水腫,肌束震顫更明顯,心跳加快,大小便失禁,驚厥或呼吸麻痹。慢性中毒是長期經常接觸農藥的人員,逐漸表現出中毒症狀,如頭暈、頭痛、食慾減退、噁心、氣短、胸悶、乏力、多汗。
在農藥生產、運輸、貯存及使用進程中,必須嚴格遵守《農藥安全使用注意事項》和有關規定,既要敢於使用,又要克服麻痹大意,做好農藥的運輸、保管、配藥、施藥和施藥後的防護和保衛工作,確保人、畜、家禽、魚類等的安全。同時也需要了解農藥中毒症狀和急救措施的基本常識(見本書164)頁。
  綜上所述,要做到農藥的合理和安全使用,必須從藥劑、防治對象及環境條件等方面綜合考慮,針對不同對象的發生規律,抓住其薄弱環節和有利時機,適時地使用合適的藥劑,採用正確的使用方法,才能獲得理想的防治效果。總之,要對症下藥,適量施藥,適時施藥。同時,在施藥過程中,要考慮避免或減少對害蟲和病菌的天敵及有益昆蟲等的毒害,還必須十分注意對人、畜的毒害,防止中毒事故的發生,做到安全用藥。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