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物品急救措施

時間: 2011-05-24

有毒物品中毒事故是一種或數種物質釋放的意外事件,在短時間或較長時間內損害人體健康或危害環境,使機體引起中毒病變,常危及羣體發病造成環境公害,給國家和民衆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和不良社會影響。

  因爲有毒物品中毒,常爲羣體發病,故現場的及時、準確搶救處理受害者,對其健康及疾病轉歸起着關鍵性的作用。在搶救過程中,時間就是生命,須爭分奪秒地果斷處理,如報警、堵源、清除有毒物質危害源,防止毒物擴散對人體的繼續作用。另一方面則是醫學急救,採取正確、迅速的急救措施去處理各類中毒者。但正確的處理來源於正確的診斷,正確的診斷來源於生產現場的實踐。各種毒物有不同的理化性和毒性,對人體可累及不同的靶器官而出現不同的臨牀表現。只有熟悉和掌握各種有毒物品的特性和毒性,纔能有的放矢進行有效的現場急救和處理。

   一、有毒物品中毒事故的危害性

  有毒物品中毒事故是災難醫學的重要內容。50年代以來,各發達國家不斷髮展各種工業,各類事故業與日俱增。我國由於工業發展很快,在各類化學物品的生產、運輸和使用過程中,急性中毒事故屢有發生。

  1979年9月7日浙江溫州某電化廠,因一隻鋼瓶內儲留液體石蠟油10ml,在灌注液氯前未淨化,液氯與石蠟起加熱反應,急劇增壓膨脹而致液氯鋼瓶爆炸,使車間內所有液氯鋼瓶及貯氯槽發生連續爆炸,10.2噸液氯瞬間泄漏,廠房炸燬,職工和居民1200餘人在毫無防備下吸入氯氣,當日死亡59人,中毒住院近800人。1992年3月18日上海某製藥廠兩職工在生產時違章離崗,將1.8噸硫酸二甲酯(DMS)溢至真空泵內,造成生產事故,搶修人員即用30%氨水2噸沖洗真空 泵後未帶好防毒面具進入現場拆泵檢修,造成18人DMS和NH3混合氣吸入中毒,1人誤診死亡。1995年7月30日煤氣公司管道工在上海中山南路地段爲居民安裝低壓煤氣接管過程中,阻氣袋意外發生爆裂,5名工人先後因CO中毒死亡,其他13名民工CO中毒。2000年10月24日,一輛運載10.7噸氰化納毒物品的槽車在福建省上杭縣境內翻車,毒品外泄,造成周圍羣衆急性中毒90人,經過有關部門六個晝夜的精心組織,通力協作和科學搶險施救,事故現場及周邊由於部分泄漏的氰化納造成的污染基本得到控制。2000年11月24日重慶市發生一起氯氣泄漏事故,毒源來自一個被廢置在公共垃圾場的氯氣鋼瓶。事發當晚,有200多位中毒人員到醫院就醫,氯氣泄漏區域內很多家畜死亡,無疑已構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2001年5月26日,廣東省湛江市麻章區發生一起高濃度硫酸泄漏事件,突然涌出大量的帶有刺激氣味的濃煙,在雨中迅速形成酸霧,向四周瀰漫,造成90人因吸入硫酸霧而不同程度中毒灼傷。

  從上述中毒事故中,可知其對國民經濟及人民生命健康帶來及其嚴重的危害,尤其要吸取教訓的是,其中毒事故傷亡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未能做好現場的急救處理,缺乏訓練有素和經驗豐富的醫務人員及時分類鑑別傷病員,缺乏有毒物品中毒事故應急救援的預案計劃。如溫州“液氯爆炸”很多輕症中毒病人,早期未採取相應急救措施,來回走動,大大增加了耗氧量,加重心肺負荷出現肺水腫。上海某製藥廠DMS吸入事故中,一患者誤診爲慢性支氣管炎及哮喘,後出現喉頭水腫窒息死亡。

  二、急性中毒的現場急救

  將中毒者安全脫離中毒環境至上風向或空氣新鮮的場所,必須做好自救和互救的應急措施,救援者必須佩帶個人防護器材進入中毒環境搶救出中毒者,並迅速堵住毒源及洗消毒物,阻斷毒物散發及繼續侵入人體。在自救互救中可採取簡易有效的防止毒物進入呼吸道及消化道的方法,如用溼毛巾捂住口鼻,塑料馬夾袋套住頭面部等。

  (一)做好對中毒者保心、保肺、保腦、保眼的現場急救,如心肺復甦術、口對口人工呼吸術(救護者應注意避免吸入患者呼出毒氣),眼部污染毒物的清洗術等,對重症患者應注意其意識狀態、瞳孔、呼吸、脈率及血壓,若發現呼吸循環障礙時,應就地進行復蘇急救,並應急使用中樞及呼吸興奮劑等措施。

  (二)污染的皮膚、毛髮、衣着必須及時、徹底用流動清水沖洗(冬天宜用溫水),沖洗時間不少於15分鐘,防止毒物從皮膚吸收中毒或灼傷,切忌用油劑油膏塗敷創面。

  (三)根據不同毒物的接觸進行預防性治療,如鎮靜、保持呼吸道通暢、保暖、氧療、解毒、排毒、抗過敏、抗滲出等針對性的對症處理,並應注意生命體徵(呼吸、心率、體溫、血壓)的醫學監護。

  (四)中毒者病重需轉送醫院時,應隨症採取相應措施,並佩戴好毒物周知卡。治療措施如吸氧、補液,使用中樞及呼吸興奮劑、去泡沫劑、糖皮質激素等。昏迷者應取下假牙,將舌引向前方,以保持呼吸道通暢。在轉送醫院同時,應先電話通知醫療單位作接診準備,以便到達醫院後參考毒物周知卡,採取及時有效的搶救措施,防止病員頻繁活動增加耗氧,使病情加重及誤診。

  三、掌握病變輕、重,對症急救處理

  各種毒物對人體有一定的靶器官損害,但相同毒物不同濃度,不同接觸時間、方式以及個體差異出現不同的臨牀表現,有的是一過性的刺激反應,有的是造成實質臟器官損害(中毒),有的毒物(如光氣、氮氧化合物等)因水溶性低,吸入早期症狀不明顯,不典型,有一定的潛伏期,但其潛在危害較大,均應高度重視,區別對待。已知不同毒物高濃度接觸後造成病變的有:刺激性氣體中毒的肺水腫;窒息性氣體及有機化合物等中毒的腦水腫;砷化氫、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的溶血而致肝、腎損害;酚類和無機磷的腎臟損害;四氯化碳、三氯乙烯的肝臟損害;氯化鋇中毒的低血鉀;氟化物中毒的低血鈣所致的心肌損害均應採取針對性的綜合性救治。

  (一)對症治療。絕對臥牀休息,鎮靜以減少耗氧,合理氧療,一般採用鼻導管或面罩給氧,對窒息性氣體中毒者用高壓氧治療,尤其對重度CO中毒者清醒後,還應持續1-2個療程高壓氧,可防治其繼發症。靜脈及早投以大劑量、短程糖皮質激素作爲非特異新的“解毒”藥,以減輕毒物對機體的應激發應,改善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具有抗過敏、抗滲出、改善微循環的作用,對防治腦水腫、肺水腫、心、肝、腎損害及滲血性貧血均有較好的療效。

  (二)“滅活沉澱”及中和療法。如使用某些藥物防止毒物在體內發生毒害作用,促使生成不溶性物質以滅活沉澱而排出體外,如氯化鋇、碳酸鋇中毒,可用2%-10%硫酸鈉10g-20g/d靜脈注射,使血液、腸道內排泄的鋇離子結合成不溶性的硫酸鋇而解毒;氫氟酸中毒用10%葡萄糖酸鈣20-40m1靜脈或動脈注射,使氟離子與鈣結合成不溶性的氟化鈣而“滅活”,從尿中排出。凡吸入成酸類毒物的用3%-5%硼酸或檸檬酸進行霧化吸入均可作爲中和劑以減輕其酸、鹼毒性。一般使用超聲霧化液內常加入抗生素、地塞米松、氨茶減及1%普魯卡因。

  (三)解毒―排毒療法。解毒劑指能解除毒作用的特效藥物,但必須抓緊時機及早應用,當毒物已造成嚴重器質性病變時,其療法效將明顯降低或產生毒作用。常見的有以下幾類:

  1、高鐵血蛋白還原劑,主要是美蘭(亞甲蘭),治療急性苯胺、硝基苯類中毒,用量爲1-2mg/kg,以1%美蘭5-10m1加入25%GS20―40m1靜脈注射。

  2、氰化物中毒解毒劑。a、亞硝酸鈉―硫代硫酸鈉療法;b、抗氰新葯。4―二甲基氨基苯酚(4―DMAP),對氨基苯丙酮(PAAP)。C、有機磷農藥中毒解毒劑。常用膽鹼酯酶復能劑和抗膽鹼劑(解磷定、氯磷定、雙復磷和阿托品等);d、氟乙酰胺中毒解毒劑,乙酰胺。

  四、有毒物品事故醫療急救措施

  大致可分爲五個方面:

  (一)建立急救醫療服務體系。一般分院前急救(現場急救),醫院急救中心和重病監護(CCU)三部分,其中以院前急救對挽救傷病員生命最爲關鍵。故必須作到下列四點:

  1、 建立暢通無阻、不間斷的通訊聯繫;

  2、 建立起指揮和協調作用的急救調度中心;

  3、 組織現場羣衆互救和醫務人員急救的現場救護;

  4、 備有安全、迅速運送傷病員的工具。

  (二)現場急救任務。組織受害者撤離事故現場至新鮮空氣之上風向;迅速鑑定中毒物品的毒性;傷病員的揀別分類處理;醫療救護和清除毒源及污物。

  (三)現場急救的基本器材。維持呼吸功能有關用品,如氧氣、喉鏡、氣管插管、面罩、吸引器、氣管切開包,簡易人工呼吸器,自動衝氣牀;保持心血循環功能的有關用品,如心臟監護設備、除顫器、體外起搏器;對症和特殊治療藥物,如膠體、晶體液、解毒劑、排毒劑等;清除污染物,防止毒物經皮吸收,需備用清洗液、酸鹼中和液,眼沖洗設備。救援人員自身防護服,呼吸保護器等防護用品。

  (四)正確診治,防止誤診誤治。由於診斷失誤,造成醫療措施不當,導致醫源性病變,如把甲胺磷當作甲硫醇治療,把無機氟的氟硅酸鈉當作有機氟農藥氟乙醇酰胺來處理;把一次性刺激及應當作肺水腫,腦水腫處理,大量使用糖皮質激素、利尿劑、脫水劑而導致水鹽代謝及電介質紊亂;急性硫化氫中毒後大劑量使用美蘭產生柴紺、缺氧而危及生命;把肺源性的肺水腫按心源性肺水腫處理,大劑量使用強心藥而發生洋地黃中毒。

  五、幾點體會

  (一)配備必要的醫療器械及藥品

  由於各種有毒物品的化學成份不同,應配備心要的醫療器械及藥品,如氧氣鋼瓶、氧氣袋、擔架、霧化吸入器、急救箱,急救箱內應有亞甲蘭、10%-4DMP注射液,50%硫代硫酸鈉特殊解毒藥,以及呼吸興奮劑:洛貝林、可拉明等。

  (二)普及現場急救醫療知識――心肺復甦

  現場急救目的在於使病人立即獲得最基本的生命支持。不論何種原因的中毒,一旦發現病人呼吸循環停止,立即採取措施維持其呼吸及循環功能爲壓倒一切的任務。上海消防部隊各級領導及醫護人員深知掌握與運用此項基礎醫療技術的重要性,故基本上每年都要組織一次心肺復甦培訓及考覈,總隊全體官兵都要參加,由心肺復甦模型作鑑定,定期反覆的在模擬人上操練,達到熟練、正確、敏捷的程度。幾年來消防官兵在現場以心肺復甦技術搶救了許多中毒病人。

  (三)觀顏察色,分清輕重緩急

  有毒物品中毒事故一旦發生,常造成多人羣體性傷害,特別是刺激性氣體,易從職業危害發展到公害,影響周圍居民。如何針對人數衆多,輕重不一的中毒人員進行分類,並作不同的處理,同時宣傳安定周邊居民是至關重要的。面對大批受有毒物品影響的病人,首先要巡視一下,對事故現場下來的面色差、神萎、氣急、劇咳病人與周邊影響小、面色可、精神好、症狀不太明顯的病人分別開來,前者先處理,後者後處理,分清輕重緩急。

  六 小結

  有毒物品中毒事故的醫學救護應做好“三要四防”,即“三要”是一要做好現場處理(堵源斷毒),二要做好診斷和鑑別診斷,三要做好預防性治療。“四防”是一防病情加重,二防治療矛盾,三防醫源性病變,四防後遺症。職業醫學的急治目的,不僅是搶救病人生命,還要使中毒者恢復勞動力。一旦發生中毒事故,儘快制訂切實可行的搶救治療方案,如一時弄不清何種毒物,應根據臨牀表現對症處理。在搶救病員過程中,要防止輕外現場處理,輕視場調查,輕護理等現象,要做好生物學檢測和環境監測。對所有接觸毒物人員,均要進行造冊登記,既不遺漏中毒病人,也不亂診斷無病人員。總之,現場急救是一項很複雜的系統工程,在實施的過程中,要結合中毒事故不斷變化的動態過程,採取相應對策。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