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體病亞健康病因病理

時間: 2011-01-26

一、椎體病亞健康病因:
(1)特殊姿勢下工作的體力勞動者或長期低頭工作者;而不作肌力平衡運動者;
(2)姿勢不良者:如歪枕在沙發上看書或看電視,歪頭歪身寫字、看書報、打字打牌、打電腦、遊戲機等;
(3)在做劇烈活動之前未作適當預備活動者:人一生中疲勞過度無法避免,所不同之處,是正常人疲勞後休息一陣就恢復了,然而對椎間盤蛻化變性、椎體間關節紊亂者,則稍有活動過度,即可發生椎間關節錯位、椎間盤突出;
(4)閃挫傷,舉、擡、扛、挑、拋、提過力及各種用力不當、超負荷、跌摔傷。 反覆輕度扭傷者對正常人而言,不會造成病變,可是對於已經潛伏下椎間關節紊亂的早期患者,有輕微的扭傷,就會造成已經紊亂的椎關節從量變到質變飛越,而發生椎間關節錯位、椎間盤突出;
(5)因病導致體質虛弱、氣血不足,或缺乏鍛鍊者,突然強行持久的作頸背腰的過屈、過伸和超負荷之勞動;
(6)頭、頸、胸、肩背、腰部受到撞擊,無論撞在那個部位,儘管外表無傷,也無症狀,但椎間關節錯位無法避免。其潛伏期半年以上爲多,尤其頸椎關節錯位發病率更高,所以凡車禍後,無論有無症狀,都必須手法檢查或X線新影象學診斷是否有椎關節錯位徵;另外由於軟組織急性扭閃挫傷,會造成軟組織局部撕裂、水腫 、血腫,如未及時處置,也可發展成肌纖維化病變,嚴重可致肌肉、韌帶、關節囊等發生粘連,同樣會造成椎體周圍軟組織僵硬或痙攣而導致加劇椎間關節紊亂錯位;
(7)先天性畸形:可見到的頸肋、椎管、椎間孔、橫突孔狹窄、椎體部融合、椎弓崩裂、椎體滑脫等。頸肋出現必然影響頸肋部的活動,而增加牽累了其上或下的椎體部關節負擔加重,導致椎體病變發生。由於椎管、椎間孔、橫突孔的骨性孔道生下來就較小,會影響椎體機能,會過早地發生骨質增生之病變、韌帶肥厚、鈣化,椎間關節過早紊亂錯位。
(8)風寒侵入:紊亂的椎關節最容易受風寒侵襲,使原有的椎體病變加劇。 如感冒高燒、上呼吸道感染、咽喉部炎症,均會造成椎關節囊及周圍韌帶充血而鬆弛或骨質流失脫鈣,會造成肌力韌帶收縮失衡,椎間關節錯位而發病;
(9)   睡枕不科學:是椎體慢性傷害的病因之一,尤其那些椎體關節紊亂者或椎間盤蛻化變性者,更容易在睡熟時引起椎間關節錯位而發病,比如‘落枕’。
如果‘枕’不是枕在頸椎上,而且枕在頭上或不枕,使拱形(凸)橋樑一樣的頸椎長期懸空。當人睡熟後,頸部(7節頸椎35個小關節)的韌帶、肌肉完全鬆弛,無力維護頸椎關節的穩定性,久而久之凸形的頸椎開始下沉,變成了凹形,椎關節開始紊亂、錯位,頸椎生理曲度變直、反弓,頸椎病發生了。如果人類睡眠不夠、不深,必然導致早衰多病。人一生中要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時間躺在牀上(從嬰兒到準老年按81歲3萬天計算的話,約在睡枕上渡過24萬小時=10000天=27年),要睡得深層、睡得好,首要是要保護好頸椎的生理曲度,絕對不能以個人的習慣爲標尺選枕。要如同量體裁衣、定號穿鞋一樣,依據每個人的頸、肩、頭的實際尺寸,選用高、寬、長度適當的頸椎枕,纔是科學的用枕。
(10)骨質疏鬆:造成骨質疏鬆因素多種。如大病之後氣血極虛、月經期、產後期、更年期、最容易出現骨質流失、疏鬆。造成多個椎間關節錯位,壓迫神經根、交感神經而加劇整個椎體關節紊亂錯位的動盪,此時無論男女均會出現內分泌失調、免疫功能低下等病理改變,我認爲:更年期綜合症,實際上就是椎間盤大蛻化期、骨質疏鬆高峯期、椎關節錯位量變到質變期;
(11)椎間盤膨出、突出:多數發病在腰椎。大多數病人有急性扭傷史,因爲全身負重點在腰5骶1椎   ;頸椎發病次之,因爲有鉤突關節保護;胸椎發病極少,是因爲椎間盤較小,而且有胸廓肋骨固定,運動量受到限制之故;
椎間盤膨出、突出並不可怕,我在實踐中發現:椎間盤膨出、突出症人中,有80%者用椎關節五點一線手法復位術可臨牀治癒(症狀消失),僅有20%者壓迫了的脊髓神經,需要手術治療。
(12) 椎體部骨質增生也不可怕,不僅不能造成發病,而且對椎體之負重有益處(例如焊接)。骨質增生突入椎間孔、橫突孔、椎管內的條件下,才能直接壓迫刺激到脊神經根、椎動脈、交感神經或脊髓而發病(經對1000例骨質增生病人進行檢查時,因骨質增生俱備以上三個條件之一者只佔5%)。
(13) 韌帶增生肥厚:纖維化、鈣化、骨化的韌帶可以直接壓迫刺激到神經根、椎動脈、交感神經、脊髓而發病,尤其黃韌帶肥厚更甚。
凡骨質增生者皆伴有椎間關節錯位。
二、椎體病亞健康病理:
(1)椎動脈病變:椎動脈可因頸椎間關節錯位或鉤突關節骨質增生、骨刺所壓迫,出現對椎動脈的擠壓或造成扭曲,椎動脈受壓後可發生血供障礙,僅一側受壓尚不致於造成腦基底動脈缺血癥狀,但由於一側椎動脈病變,而向健側轉頭時會造成健側椎動脈也受到壓迫,就要出現腦供血不足症狀了,尤其枕寰椎關節錯位、寰樞椎關節半脫位,更會加大椎動脈第三段造成扭曲、而導致雙側腦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致使腦幹缺血造成眼、鼻、耳的動脈供血不足,尤其迷路動脈缺血迷路神經紊亂而發生眩暈或昏厥(即腦供血不足)。
(2)植物神經病變:
由於椎間關節紊亂、錯位、椎間盤突出、韌帶鈣化或骨質增生、骨刺等造成壓迫牽動了交感或副交感神經,即會引起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而出現許多器官和內臟的病症。例如:
A   頸椎病變可引起眼、耳、鼻、舌、喉部症狀(因爲椎動脈負責供給腦幹和枕葉視中樞的血氧)。頸上交感神經節位於頸1-3橫突前方,它所發出的節後纖維分佈於眼部及頸動脈叢,主宰着調節眼血循環和瞳孔擴大肌、眼瞼肌。當上頸椎間關節出現錯位、關節突、偏移時,即會牽動剌激到上交感神經,而引起眼部、五官器官的症狀。如若枕寰椎關節錯位,則會牽動剌激到頸髓中的三叉神經脊髓束,就會引起眼周圍神經痛、前額痛、頭維穴痛。如頸動脈叢受刺激,可導致眼循環障礙,甚者造成視網膜病變。
B   頸交感神經節,是由頸上、中、下三個神經共同發出節後纖維,而組成心支,主宰心臟功能。頸交感神經節前纖維來自於胸髓第1、2胸交感神經節的白交通支,其中右側的交感神經纖維大部分止於心臟竇房結,而左側的交感神經纖維大部分止於房室結和房室束,若頸2-3椎間關節錯位則會出現竇性心動過速、心悸;頸4-6椎間關節錯位則會出現心動過緩;頸7-胸1椎間關節錯位會出現心房纖顫;胸3-5椎間關節錯位會出現室性、房性早博及房室傳導阻滯。
由於頸5—7椎間關節錯位,刺激神經根即會出現胸腋下疼痛,頸髓第7、8神經根受刺激可引起胸大肌痙攣。一旦是副交感神經處於相對興奮狀態,就會出現冠狀動脈痙攣性收縮,而發生心肌缺血、氣短、心絞痛,同時會導致心臟異博點的出現,從而心律失常。
C 胸痛悶的病理:若胸椎間關節錯位造成椎間孔變窄,勢必壓迫刺激到神經根,就會出現胸痛悶症狀,因爲胸髓所發出的肋間神經只有一級神經元直接分佈在各個肋間部位,此刻對錯位的胸椎小關節予以手法復位後,能立即解除對神經根的刺激,肋間肌痙攣即可解除,胸痛胸悶也即可消失。
D 心律失常的病理:是由於椎間關節錯位、椎間孔變窄,壓迫了交感神經節前纖維,因爲節前纖維屬於B類的有髓鞘纖維,其纖維特別細,所以傳導較慢,病理改變過程較長,病變嚴重時還會引起脫髓鞘病變。並且,交感神經由脊髓灰質側角發出到心臟,是二級神經元,其介質分泌的恢復也要很長的時間,因此交感神經功能的恢復要比神經根慢得多。
E   腰骶叢神經根受到壓迫刺激時,就會出現該神經所分佈區域的運動、感覺發生障礙;如果壓迫的是交感神經,就會出現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如壓迫副交感神經就會出現植物神經亢進,而發生肝膽胰腺、胃腸功能失調、排尿功能失控、腎功能失衡、內分泌、免疫失衡、血循環功能障礙、前列腺、子宮、卵巢、整個泌尿系統、消化系統等內臟器官病變。由於脊髓節段神經傳導到體表部,同樣內臟器官病變也會出現背、胸腹,腰部疼痛症狀。

亞健康,究竟謂何?究竟對人體有什麼影響?它究竟又是不是一種疾病呢?亞健康和壓力的親密關係又是怎麼回事?也許,它正悄悄吞噬你的健康,你還不知道呢。很多人認識的只是些表面的“皮毛”,如何深刻認識它,讓它不再和你的身體“翻臉”?的確是件重要的“頭等大事”。
  透視“亞健康”
  健康和疾病之間:亞健康
  要看透“亞健康”。首先讓我們明確一下什麼是健康。1977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身體虛弱,而是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完滿狀態。”換句話說,健康即是:軀體沒有不適,心理精神完善健全,社會適應良好。疾病是關於疾病本質認識的概括,是由致病因素引起的機體穩態破壞和代謝、機能、結構的損傷,是機體通過抗損傷反應與致病因子及損傷作鬥爭的生命過程,隨人類對疾病認識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疾病本身的發展變化而變化。
  亞健康是指介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一種狀態。包括無臨牀症狀或症狀感覺輕微,但已有潛在病理信息。它本身擁有廣泛的內涵,是人們在身心情感方面處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健康低質量狀態及其體驗。又稱第三狀態,也稱灰色狀態、病前狀態等。亞健康最新研究發現:人體70%的疾病都與基因異常有關,當人體處於亞健康狀態時,其患病風險就會大大提高。
  亞健康是一種病理狀態。
  病理狀態是指發展極慢的病理過程或病理過程的後果。因此亞健康是屬於一種病理狀態。
  各種因素都有可能是亞健康的形成原因
  亞健康的形成原因有以下幾種:心理因素、生活方式、環境因素、社會因素、生理因素。
  亞健康與心理因素最爲密切相關。目前危害人們健康最嚴重的疾病己經不再是傳染病等生物學意義上的疾病,而是與心理、環境和社會相關的心身疾病。
  A 現代社會巨大的壓力超出某些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心理脆弱的人產生一系列心理不適症狀。如:子女升學問題、子女就業問題、夫妻關係緊張、下崗等。我們曾在亞健康人羣中隨機選取一部分人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56%的亞健康人羣面臨某些問題。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心理因素與亞健康形成的相關性。
  B.吸菸、飲酒、膳食不平衡、運動不當、睡眠透支(如攝入過多高脂、高鹽食物、飲食文明病)等生活方式也是引起亞健康的一個因素。現在人們普遍存在着生活無規律問題。這種狀況與所從事的工作性質有關。一項對“亞健康狀態者有無偏嗜”的調查研究表明,被調查的亞健康者中有2/3的人不能每天吃水果,有一定比例的人不能做到每天攝取蔬菜,這就造成體內維生素缺乏,與國際上認爲的亞健康與維生素缺乏的觀點一致。
  C.環境因素包括:噪聲、電磁輻射、水污染、人口過多、生存環境差、辦公環境差。社會因素包括:工作壓力增大出現不稱職綜合徵、職業性煩躁、下崗焦慮症;同事之間的關係處理;貧富差距加大等。生理因素包括:病毒感染、內分泌失調、代謝異常、免疫異常等。
  這些症狀,你有嗎?
  6個與亞健康關係較大的症狀特徵:①軀體領域:疲勞、咽乾、眼睛酸脹、疼痛妨礙做事;②生活領域:睡眠不好;③情志領域:心理空虛。值得一提的是肥胖早期屬亞健康狀態。更應引起重視的是青少年肥胖。據調查,自1990年起,上海是大中小學生的肥胖率平均每年以0.78%的速率遞增。
  亞健康關鍵詞點擊:“壓”健康,過勞死…
  當今激烈的社會發展模式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巨大的壓力,易導致機體正常的生理功能失調,神經系統功能降低,內分泌紊亂,免疫力下降等亞健康狀態。
  壓力下的亞健康:因爲工作節奏明顯加快,壓力越來越大的狀況下,情緒常處於一種持續緊張狀態,若這種緊張能夠適度,則有利於進取也利於健康,可對工作過分緊張、憂慮,心理承受力不強,再加上長期心理的疲勞,心理疲倦被壓抑在內心深處,久而久之,就變得情緒低沉,煩躁不安。
     以下幾類人容易受到“壓”健康的困擾:①精神負擔過重的人;②腦力勞動繁重者;③是體力勞動負擔比較重的人;④是人際關係緊張、造成負擔比較重的人;⑤長期從事簡單、機械化工作的人(缺少外界的溝通和刺激);⑥壓力大的人;⑦生活無規律的人; ⑧飲食不平衡、吸菸酗酒的人。
  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除了疲勞和不適,不會有生命危險。但如果碰到高度刺激,如熬夜、發脾氣等應激狀態下,易出現猝死,即“過勞死”。
  “過勞死”——是一種綜合性疾病,是指在非生理狀態下的勞動過程中,人的正常工作規律和生活規律遭到破壞,體內疲勞淤積並向過勞狀態轉移,使血壓升高、動脈硬化加劇,進而出現致命的狀態。它是亞健康對人體造成的最嚴重的影響。
  看看你是否屬於易出現過勞死的人羣:①收入高且只知消費不知保養身體的人;②事業心強,特別是“工作狂”,常常超負荷工作,造成身體透支,積勞成疾;從發病到死亡時間不超過1小時。③家族有遺傳早亡傾向又自以爲健康的人。
    亞健康治療進行時
  西醫or中醫“對付”亞健康更有效?
  在亞健康的治療上,中醫調理更爲有效。如就診者頸肩腰腰腿痛而又無明顯器質性改變的,用中醫的鍼灸和推拿治療都有明顯療效。
  臨牀上因亞健康來就診的病人較多,調查顯示,我國亞健康人羣發生率在45%—70%之間,發生年齡主要在35—60歲之間。人羣分佈特點爲:中年知識分子和從事腦力勞動爲主的白領人士、領導幹部、企業家、影視明星是亞健康高發的人羣,青少年亞健康問題令人擔憂,老年人亞健康問題複雜多變,特殊職業人員亞健康問題突出。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