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缺乏對聽力損失的關注

時間: 2011-02-13

亞洲對聽力損失的關注度較低
       亞洲是人口最稠密的大陸,也最有可能擁有着人數最多的聽力障礙羣體。然而, 因爲第三世界國家的健康衛生部門缺乏相關數據,而且聽力損失常被看成爲一種隱性殘疾,所以用數據說明聽力障礙問題比較困難。在發展中國家,孩子和青少年佔據着與發達國家相比更多的人口比例,但他們的一般健康情況卻與發達國家相比相對差一些。由於在孩童時期的耳部感染而產生的聽力損害在聽力障礙羣體中最普遍,同時也最能影響聽力損害總體的統計數據。
在 1995 年,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在東南亞有超過二千五百萬人有聽力殘疾。 在泰國,有數據指出大約13.5%的人口存在聽力損失。在中國,一項全面的調查顯示有3.3%的人口存在聽力損失。然而, 在中國的兒童中,耳部疾病的流行帶來了相對較高的聽力損失發病率。 在許多地域較小的發展中國家 , 像是馬來西亞、印度、巴基斯坦和沙特阿拉伯,對聽力損失的關注度和對相關知識的普及率比較低。印度、泰國和巴基斯坦的調查指出兒童產生聽覺損失的情況在鄉村更爲普遍,因爲那裏一些較危險的傳染病也比較流行。在中國、巴基斯坦和沙特阿拉伯,一些聽覺損失可能是由於近親結婚帶來的的遺傳基因上的缺陷所引起的。
中國新生兒聽力損失的發病率較高
       在中國,嬰兒出生即伴聽力損失的比例可能要遠遠高於世界其他國家。中國規模最大的新生兒聽力篩查揭示,經過篩查在每1,000名嬰兒中就有6名存在聽力損失。新華社報道,這個比率與中國公共衛生部所設定的可接受的目標比率相比要高出許多。2000年在北京海淀婦幼保健院出生的總共4,800名嬰兒在出生後6到24周內參加了聽力篩查和評估。耳聲發射篩查程序發現其中38名未通過聽力篩查。在這其中,佔到總數0.604%的共29名嬰兒被診斷爲先天性聽力損失。 在世界大多數國家中,新生兒聽力損失的發病率爲0.1-0.3%,在中國這個數字則表示每年會有20,000到60,000名新生兒有聽力損失。在北京,同樣的比率就表示着新生兒聽力損失人數會上升到120,000人。 但是在中國目前還沒有開展全國性的聽力篩查活動,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的聽力篩查項目負責人戚以勝透過新華社指出,在中國新生兒聽力篩查纔剛剛起步。然而,研究指出需要對新生兒聽力損失給與更多的關注,並且聽力學家建議全國性的新生兒聽力篩查應該儘早進行,這樣可以在孩子發育過程中最可能早的給予合適的治療。
中國青年聽力障礙者
       聽覺損失在中國城市中的兒童和青年中比較普遍。其中很少數人知道他們存在聽力問題,而這可能影響他們的言語發育,進而會使他們與社會隔離併產生嚴重的孤獨感通過對濟南的442個學校中年齡爲6-19歲的學生的一項調查研究,發現他們其中有10%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聽力損失。 由於研究人員在進行此研究時將聽力損失的界限定在35分貝以上,所以聽力損失的真實發病率很可能會更高。更普遍的界定也就是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所使用的界限爲25分貝,這比研究中使用的界限要低。 在中國的這項研究中,有聽力損失的兒童和青年中大約90%的人存在4-8kHz的高頻聽力損失。
對聽力損失的忽視
       在大部份接受調查的存在聽力下降的青少年中,沒有人認識到自己有聽力損失也從未重視過這個問題。 在那些有聽力問題的孩子中,只有18%的孩子或他們的父母知道這件事。儘早發現聽力問題並儘快接受治療對兒童和青少年來說十分重要。有聽力損失而未進行治療會阻礙兒童和青少年的言語發育,使其不能很好地適應學校生活,並帶來其他很多不利的結果。

上一篇:閉經臨牀表現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