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經臨牀表現

時間: 2011-01-08
 

閉經
    閉經是許多婦科疾病所共有的一個症狀,是由下丘腦一垂體一卵巢軸中的某一環節發生功能或器質性病變引起。按引起閉經的病變部位,可分爲子宮性、卵巢性、垂體性和下丘腦性閉經。婦女年滿18週歲經尚未來潮稱爲原發性閉經,約佔閉經總數的5%,多爲先天發育異常;月經已經來潮,而出現連續6個月月經不行者,稱爲繼發性閉經,約佔95%,病因各異。中醫學將本病稱之爲“女子不月”、“月事不來”、“血枯”、“血隔”。
    [閉經臨牀表現]
    已年滿18週歲月經尚未來潮,或月經已來潮又連續6個月未行經。或伴有頭痛、視力障礙、噁心、嘔吐、週期性腹痛;或有多毛、肥胖、溢乳等。
    [診斷]
    1.有典型症狀。
    2.全身檢查:注意一般發育及營養狀況、精神神經類型、智力水平、有無軀體畸形。必要時測量身高、體重、指距及第二性特徵發育情況,有無肥胖、多毛、溢乳等。
    3.婦科檢查:注意外陰發育和陰分佈情況,有無陰蒂肥大,陰道發育情況,陰道、處女膜有無梗阻、畸形、萎縮,於富有無及大小,卵巢是否增大。
    4.子宮檢查
    (1)官腔鏡檢查:瞭解官腔深度、寬度、形態有無畸形,有無黏連,取內膜檢查有無病理改變。
    (2)腹腔鏡檢查:直視子宮及性腺外觀,除外先天發育異常,必要時取卵巢活檢。
    (3)子宮軸卵管碘油造影:瞭解宮腔形態,有無畸形,輸卵管是否通暢,除外結核病。
    (4)藥物試驗檢查:孕激素和雌激素試驗,觀察子宮內膜有無反應。
    5.卵巢功能檢查
    (1)陰道黏液結晶檢查:瞭解雌激素水平。
    (2)宮頸黏液結晶檢查:瞭解雌激素水平及有無孕激素影響。
    (3)基礎體溫測定:瞭解有無排卵及黃體功能。
    (4)雌孕激素水平測定:瞭解卵巢功能。
    6.垂體功能檢查
    (1)測定血中PSH、LH含量:若高於正常水平提示卵巢功能低下;若低於正常水平表示垂體功能或更高中樞功能低下。
    (2)垂體興奮試驗:一般用藥後15-30分鐘,LH值高於用藥前的2-4倍,爲垂體功能良好,如不升高或升高很少說明病交可能在垂體。
    (3)血中催乳素(PRL)測定:如PRL<50ug/ml,應進一步作PRL.興奮或抑制試驗,以鑑別PRL的功能性分泌增多與垂體腺瘤。
    (4)蝶鞍x線片、叮、核磁共振等檢查:以除外垂體腫瘤。
    7.染色體檢查:除外性發育異常。
    [閉經治療]
    1.西醫藥治療
    (1)一般治療:對因環境改變、精神創傷引起的一時性閉經,可通過加強營養,增強體質,避免精神緊張及過度勞累等予以調整。對口服避孕藥引起閉經者,應停藥觀察。
    (2)子宮內膜結核者:予以抗癆藥物治療。
    (3)內分泌治療:適用於先天性腺發育不良、卵巢功能受損、垂體功能低下、卵巢功能早衰等引起之閉經。
    ①雌激素治療:用於年齡較輕,雌激素水平較低的患者。
    ②孕激素治療:用於有一定量雌激素分泌的患者。
    ③雌孕激素治療:序貫性應用雌激素及黃體酮,以引起月經樣撤退出血。
    ④誘發排卵:可選用克羅米酚、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等。對垂體功能不足者,可選用HMC(絕經後促性腺激素),75-150u/日,肌注,用藥3—5天后,若雌激素未上升,可增加用量爲150-225u/日,若雌激素已上升,可維持原量或減量,至卵泡成熟,一般需7~15天。在HMG末次注射的同時或停藥1-2日後給予絨毛膜促性腺激素肌注,500-1000u/次,連續3-4天。但必須在B超監測下使用,防止出現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徵。
    (4)手術治療
    ①官腔黏連者,擴張富頸,分離黏連,並放置宮內節育器以防再黏連。
    ②對卵巢、垂體及其他部位的腫瘤可行手術治療。
    2.中醫藥治療
    (1)腎氣不足:原發性閉經,或初潮晚,月經錯後量少,色淡黯質稀,漸至閉經,頭暈耳鳴,腰膝痠軟,夜尿頻,帶下少,面色晦暗,舌質淡、苔薄潤,脈沉細無力、尺脈弱。
    治法:補腎益精,調補衝任。
    方藥:菟絲子、枸杞子、熟地、覆盆子、黨蔘、首烏、黃精、當歸、女貞子各15克,紫河車、仙靈脾、肉蓯蓉各10克。
    中成藥:蔘茸丸。
    (2)肝腎虧損:墮胎、流產、久病或產後,經量逐漸減少,經行延後,甚至閉經,頭暈目澀,腰膝痠軟,心煩潮熱,帶下量少,陰部乾澀,甚則形體消瘦,面色萎黃,肌膚不潤,毛髮脫落,性慾淡漠,舌質淡、苔薄白或薄黃,脈細無力。
    治法:滋補肝腎,養血填精。
    方藥:熟地、山藥、女貞子、枸杞子、首烏、當歸、茯苓各15克,山萸肉12克,杜仲、菟絲子、巴戟天各10克。
    中成藥:婦科金丸。
    (3)氣血虛弱:月經逐漸後延,經量漸減,色淡質稀,繼而停閉,倦怠乏力,氣短懶言,頭暈眼花,心悸失眠,毛髮少澤,肌膚欠潤,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益氣養血調經。
    方藥:黨蔘、炙黃芪、白朮、茯苓、當歸、白芍、熟地各15克,遠志、炙甘草各10克,陳皮、桂心各6克。
    中成藥:八寶坤順丸、烏雞白風丸。
    (4)氣滯血淤:經行先後不定,量少,漸至閉經,或暴怒之後驟然經閉不行,情志抑鬱,胸脅、乳房、少腹脹痛,舌質黯或有淤斑淤點、苔薄白或薄黃,脈弦澀。
    治法:理氣活血,祛淤通經。
    方藥:當歸、赤芍、川牛膝、莪術、熟地各15克,桃仁12克,紅花、枳殼、醋柴胡、桔梗、川芎、甘草各10克。
    中成藥:血府逐淤丸。
    (5)痰溼阻滯:經期延後,經量漸少而至停閉,神疲倦怠,形體漸胖,胸脘滿悶,食少痰多,帶下量多,色白質稠,舌質淡胖、苔白膩,脈滑。
    治法:燥溼化痰,活血通經。
    方藥:茯苓、蒼朮、當歸各15克,半夏、陳皮、生甘草、制香附、膽南星、枳殼、神曲、川芎各Io克,生薑3片。
    中成藥:二陳丸。
    [預防與調養]
    1.積極治療月經後期、月經量少等疾病,以免病情進一步發展,導致閉經。
    2.保持心情舒暢,避免過度精神緊張,減少精神刺激。
    3.調節飲食,注意蛋白質等營養物的攝人,避免過分節食或減肥,造成營養不良引發本病。
    4.注意經期及產褥期保健,勿冒雨、涉水、過勞等。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