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輕鬆面對“識字關”

時間: 2011-11-08
           記得她第一天做了小學生,從學校揹回一書包課本。回到家,把新書一本本掏出來放到餐桌上,滿臉興奮之色。爸爸找來一本舊掛曆給她一本本地包書皮,她就坐在爸爸旁邊,興趣盎然地把語文書從頭到尾讀了一遍。聽着她朗朗的讀書聲,我很欣慰地知道,小學生要面對的“識字關”,女兒已在不知不覺中輕鬆邁過。圓圓在剛人小學時就能達到一個三年級孩子的識字量及閱讀水平,這看起來像個小小的“奇蹟”,讓老師感嘆,也讓我驚喜。但我心裏非常清楚,圓圓是個極爲平常的孩子,她在很短的時間裏突然認識那麼多字,實際上是個非常簡單而自然的過程,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必然。這個現象的發生,最終還是得益於教育,是家長有意無意間施行的一種正確教育方法收穫的成果。
    我想在這裏把我的做法談一談,目的是讓更多的孩子像圓圓一樣,輕鬆識字,早識字。這不僅對於學前或小學識字階段的孩子有意義,也可能對他一生的學習都產生深遠的影響。
    我的做法談起來實際上非常簡單,就是從我第一次拿起一本書給她講故事時,就不“講”,而是“讀”。即不把故事內容轉化成口語或“兒語”,完全按書上文字,一字字給她讀。 我想,對於白紙一樣純潔的孩子來說,任何詞彙於他都是全新的。我們認爲“通俗”的或“不通俗”的,於他來說其實都一樣。“大灰狼悠閒地散步”和“大灰狼慢慢地走路”,在剛學說話的孩子聽來,並不覺得理解哪個更難。我們最初灌輸給他什麼,他就接受了什麼。有的家長給孩子講故事時,怕孩子聽不懂,把書面語轉化成通俗的口語,這其實沒必要。正如一個從小講漢語的人面對英語時會有爲難,而一個從小聽英語的孩子卻從不覺得聽英語是件困難的事一樣。所以千萬不要擔心,孩子天性中對任何事情都充滿好奇,給他“讀”或給他“講”,對他來說同樣有吸引力。
     特別提示:
    從我第一次拿起一本書給她講故事時,就不“講”,而是“讀”。即不把故事內容轉化成口語或“兒語”,完全按書上文字,一字字給她讀。 逐漸地,由開始的媽媽指着一個字一個字地讀,改成由孩子指着,媽媽來讀。孩子指到哪,媽媽讀到哪。這樣慢慢地使孩子理解了文字的作用,把故事與文字聯繫到了一起。
    當我們帶她到公共場所時,總是不失時機地指給她一些文字看,比如在火車站我給她讀‘,禁止吸菸”,告訴她這裏人很多,空氣不好,這個牌子告訴大家不要在這裏吸菸。
    讀得多了,許多“白字”自然就解決了。
    把學習生字融匯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閱讀基本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僅孩子學起來輕鬆,大人實際上也輕鬆,事半功倍。
    孩子如果認了好多字,卻不會專注地讀一本書的話,那是很不妙的一件事。把識字和閱讀劊開了,可能早早地破壞孩子識字的興趣和自信心。                                                                                         摘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