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早產兒的護理

時間: 2011-11-25

1. 環境 早產兒室溫應保持在24~26℃,相對溼度50%~60%,出生後即擦乾嬰兒,放在保溫牀上處理。以後將嬰兒置於保溫箱中,維持中性溫度。一般在32~35℃之間,根據嬰兒體溫及日齡隨時調節,使其皮膚溫度保持在36.5℃左右。

2. 合理餵養 應以母乳餵養或用早產兒配方奶爲宜。胎齡大於32周、嬰兒能協調地吸吮和吞嚥及臨牀情況穩定者,可予直接由母親抱喂嬰兒。不會吸吮和吞嚥者可用滴管、小匙餵乳或用胃管餵養,體重過低或一般情況差者,可推遲餵養,予靜脈營養。早產兒餵養須耐心,開始階段餵乳量根據早產兒的耐受能力,以不發生嘔吐爲原則,待餵乳量增加後則需注意熱量和蛋白質的供給。早產兒對熱量和水分的需要量有較大的差異,不可硬性規定,每日所需熱量最多可達668.8~753.1kJ/kg( 160~180kcal/kg )。從生後第三週開始加維生素C每日50mg,維生素D每日1000 IU左右。爲預防出血症,生後第一天肌內注射維生素K,每日1~5mg,連用3天。爲預防早產兒貧血,出生後第2天肌內注射維生素E每日50mg,連用2~3天或口服維生素E每日20~30mg/kg,共2~3月,第五週起可加鐵劑。

3. 維持有效呼吸(供氧)勿常規使用,僅在發生呼吸困難和青紫時才予吸氧,且不宜長期持續使用。氧濃度以30%~40%爲宜。濃度過高,吸氧時間過長,容易引起晶體後纖維組織增生,導致視力障礙。供氧方式依早產程度和呼吸功能而定。如缺氧較輕,可用面罩給氧。如無效,但自主呼吸有力者,可採用持續氣道正壓呼吸。若呼吸功能差,或頻繁出現呼吸暫停者,可採用機械通氣,以維持動脈血氧分壓在6.7~10.7kPa。呼吸暫停發作時,可採取彈足底或託背呼吸,無效時可用氨茶鹼等靜脈滴注或靜脈注射。同時給予氧氣吸入。 4. 預防感染 加強對臍部、皮膚皺褶及臀部的護理,一旦出現微小感染竈,即應引起重視,並認真處理。在新生兒室及嬰兒室工作的醫護人員,都必須健康,發生感染性疾病,即應暫時隔離,不能與早產兒接觸。

5. 早產兒出院標準
    ① 體重增至2000g以上;     ③ 能目己吸吮乳汁;     ⑤ 全身沒有病理情況。
  早產兒出院後要定期隨訪。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