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的生長髮育

時間: 2012-07-15

1、 新生兒的概念
 
  新生兒,通常指出生4周以內的嬰兒。正常新生兒的體重應在2 500~4 000克之間,身長在46~52釐米之間,頭圍大約34釐米,胸圍比頭圍略小1~2釐米。新生兒離開母體後來到陌生的世界,內外環境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新生兒自身的適應能力和生理調節能力還不夠完善,易產生生理和病理變化,導致新生兒發病率高,死亡率也高,因此父母及醫護人員應特別重視對新生兒的護理。  2、 阿普達(Apgar)評分   阿普達(Apgar)評分是由維吉尼亞·阿普達醫生制定的,針對新生兒對子宮外環境的適應程度而進行的評價,是測試新生兒出生後身體狀況的參考。測試要在新生兒出生後三個特殊的時間段進行:出生後1分鐘,出生後5分鐘,出生後10分鐘。
 
  醫生給出阿普達評分需要參考以下5個因素:
   
  根據以上每個因素打分,分數從零分到兩分不等。零分意味着新生兒未達到標準,而兩分是最高分。醫生會對3次測試情況的變化進行評估,他們希望分數在第一次測試到最後一次測試間會有所增長。當然,分數低並不能說明新生兒的身體一定有問題,但這會提醒醫護人員對新生兒進行嚴密的觀察。  3、 新生兒的頭部  新生兒的頭部大約要佔出生時身長的1/4。新生兒的顱骨由柔軟的組織連接,以便頭部可以順利地通過產道。因此有些新生兒在出生後很短的時間內頭部有些像圓錐形,對此父母無須擔心,幾天之後新生兒的頭部就會恢復爲正常的圓形。新生兒的頭部有兩個“柔軟的點”,這是囟門,是因爲新生兒的頭部骨骼沒有長合而形成的。前囟是菱形的,位於頭頂處,通常在嬰兒1歲的時候才閉合,還有的嬰兒在15~18個月時還有空隙。後囟是三角形且比前囟要小很多,位於頭部後面突起部分的上方,通常在嬰兒2個月大時閉合。有時父母在照顧新生兒時會發現這些柔軟的地方在跳動,不要擔心,這些部位都有結實的膈膜,而且一般的觸摸是不會造成危險的。  4 、新生兒的皮膚  有些嬰兒生下來時全身由乳白色的覆蓋物包裹着,這種覆蓋物叫做胎脂或胎垢,其作用是在子宮中保護寶寶的皮膚。新生兒出生後數小時內這種覆蓋物就會消失。新生兒生下來後,肩膀和後背還會有茂密的毛髮,這些毛髮叫做胎毛,通常在嬰兒3個月大時就會消失。  新生兒皮膚柔嫩,有彈性,表面角質層發育不良,出生後與外界環境接觸,皮膚受到刺激,很容易充血,出現手腳微帶青色的情況,這種現象叫做新生兒紅斑,一般持續1~2天后便可逐漸消退。
 新生兒的膚色應該是細膩柔和的粉色或者桃色。經過最初的適應期後,有些新生兒因爲新陳代謝緩慢,膚色會顯得有些淺,手足可能有輕微的發白現象並會持續幾天。膚色較深的新生兒,手足可能會顯得有些蒼白,但這和新陳代謝沒有關係,是受新生兒自身色素含量影響的。  在新生兒的骶尾部及臀部,往往可以看到灰藍色的色素斑,多爲圓形或不規則形狀且邊緣明顯,用手按壓時不退色。這是因爲皮膚深層堆積了色素細胞的關係。這種色素斑在寶寶5~6歲時會自行消退,無須治療。  5 、新生兒的臍帶  正常情況下,新生兒的臍帶會在結紮後3~7天內乾燥脫落,血管閉鎖形成韌帶,臍帶外部傷口向內凹陷形成肚臍。新生兒臍帶末端殘留的血管與體內血管相連,一旦發生感染容易導致敗血症甚至危及生命,所以父母處理新生兒臍帶時應格外注意。  6、 新生兒的呼吸  新生兒的呼吸頻率通常比成年人要快得多,有時每分鐘能達到40~60次。並且在新生兒呼吸的時候還會發出很多聲音,特別是在他們熟睡的時候。有時新生兒呼吸還會出現一次憋氣,時間長達三四秒鐘,這是因爲他們擁有不規則的呼吸模式。  新生兒的以下不規則呼吸模式是正常的:  深呼吸。   呼吸頻率低於每分鐘60次。  呼吸終止的時間低於6秒。  嘴脣和指甲的顏色沒有發紅或者發青現象。   偶爾,新生兒也會用急速深呼吸來舒展肺部。這種呼吸也是正常的。
  
  7 、新生兒的心率  新生兒出生後的幾天,偶爾可以聽到心臟雜音。新生兒心率較快,每分鐘可以達到120~140次,並很容易受啼哭、攝食等因素影響。新生兒的血流大多分佈在軀幹和內臟,因此常可出現肝、脾腫大及四肢發冷和青紫等現象。

8、 新生兒的體溫  新生兒的體溫調節中樞發育尚不完善,皮下脂肪也比較薄,因此保溫能力差,散熱比較快,很容易受外界溫度的影響,導致體溫不穩定,此時父母應多注意保暖問題。特別是新生兒剛出生的時候,如果周圍環境溫度較低,出生後1小時內體溫可以下降2℃,然後逐漸回升,12~24小時內應穩定在36℃~37℃之間。  9、 新生兒對外界刺激的感覺程度  反射運動是對新生兒給予外在刺激時所產生的一種反應,這種反應可以證明新生兒對刺激有所感覺。因此,新生兒對不同刺激呈現出不同程度的反應可以說明嬰兒感覺器官的發達程度。   視覺
 
  新生兒的耳朵構造與成人無異,只是外耳道較窄且塞滿胎脂;同時其鼓室在胎內時也充滿黏液,出生之後,空氣進入鼓室,黏液自然消失。但是,外耳道的胎脂始終存在,這阻礙了新生兒的聽力,因此以前一般認爲新生兒無聽力。但是最近研究發現,只要除去外耳道的胎脂,新生兒也能聽得見。不過,在胎脂除去之前,新生兒對較尖銳的聲音也會作出收縮身體的反應。   味覺  新生兒的味蕾(在舌上的味覺器官)可能在出生之前就已經形成,因爲喂新生兒甜汁時,他就會高興地嚥下,反之,若喂他鹹汁或苦汁,他就會用舌頭排斥,可見新生兒有味覺。但是新生兒也許無法區別鹹、苦、酸等味道,只有喜歡與討厭的感覺而已。  嗅覺
 
  新生兒的皮膚感覺比較靈敏,包括痛覺、觸覺及對冷熱的感覺等,這些感覺因爲是新生兒認識世界的基礎,也是自我保護的一種表現方式,因此也有着很重要的意義。  新生兒皮膚對其他刺激物的感覺要比人們想象的好得多,幾乎可以和成人一樣,各個部分的皮膚受到刺激後反應也是不同的,比較敏感的地方有眼瞼、嘴脣、額頭、手掌及腳掌等。而其中除嘴脣會產生食物性非條件反射外,其他部位都會產生防禦性的反射。  對於痛覺,新生兒也有着比較明顯的反應,比較明顯的疼痛感會引起新生兒局部甚至全身的反應。如果手指受到疼痛的刺激,新生兒會迅速將手縮回。  新生兒對冷熱的感覺也比較靈敏,如果奶瓶裏的牛奶溫度不合適,新生兒會拒絕喝;同樣,如果洗澡水過熱或過冷,新生兒也會有所表示。  鑑於以上的情況,新手爸媽和護理人員在護理新生兒時就要考慮到孩子的各種反射情況。任何大意或粗魯的動作都會影響到新生兒,不但會使新生兒不愉快,更會加深日後護理的難度,因此要格外注意。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