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最有效的防治老年癡呆

時間: 2011-05-05

目前,對於老年癡呆的研究,已廣泛涉及病因、發病機制、動物模型、治療藥物等方面。西醫學尚無確切有效的藥物。因此,從傳統中醫藥中尋求防治老年癡呆的有效藥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老年癡呆症的定義與分類

  英國皇家內科學會對癡呆的定義是:“癡呆是不伴有明顯意識障礙的皮層高級功能的獲得性的全面障礙,它包括記憶、解決日常生活問題和已獲得的技能、正確的社交技巧和控制情緒反應能力的障礙,通常是進行性的”。根據這一定義,癡呆在理論上應該是:在神志清楚的情況下,記憶、理解、判斷、計算、定向、自我控制等能力的進行性障礙,並影響患者的生活和社交能力。

  老年癡呆包括阿爾茨海默氏病(AD)、血管性癡呆(VD)、混合型癡呆和其它癡呆。其中阿爾茨海默氏病和血管性癡呆是老年癡呆中最主要的兩大類型,患病率佔所有癡呆的90%以上。

  阿爾茨海默氏病或稱阿爾茨海默型癡呆(SDAT),又名早老癡呆、原發性老年期癡呆,是一種以腦的退行性病變,腦細胞萎縮爲其病理基礎的癡呆症候羣。在臨牀上,以起病隱匿,記憶力、智力呈慢性進行性減退,乃至部分或全部喪失,並影響到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動能力爲主要特徵,可伴有精神和行爲異常的表現。

  血管性癡呆是因腦血管病變而引起的癡呆綜合徵,它是老年癡呆另一種主要類型。在西方國家,血管性癡呆佔老年癡呆的18%~37%,僅次於阿爾茨海默型癡呆,而在日本和俄羅斯,則佔老年癡呆的60%.血管性癡呆的定義是:(1)必須是癡呆;(2)必須有明顯的腦血管疾病表現和體徵;(3)上述兩項必須互相聯繫,即必須是因腦血管病變引起的癡呆綜合徵。血管性癡呆主要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兩大類。其中多發梗塞癡呆是其最常見和最重要的一種類型。

  中醫學雖無老年癡呆病名,但早在《內經》中即對腦髓的生理、病理及其與臟腑、組織的聯繫有較全面的論述。《內經》將現代醫學腦的功能和記憶、思維、情志活動等,歸屬於五臟系統之中,從而形成了中醫學獨特的腦理論五神髒理論,後世將其加以發展並運用於臨牀,取得了豐碩成果。

  八十年代末,國內外開始進行中醫藥治療老年癡呆的研究,取得一定進展。整理、研究中醫有關腦髓的生理、病理,尤其是對腦衰老、老年癡呆的有關認識和實踐,並對其中的有效方藥進行實驗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中醫藥治療老年癡呆的優勢

  2.1手段多樣,療效確切:

  中醫歷來重視智力保健,早在《內經》中即對老年智能減退和老年癡呆的共同核心症狀“善忘”,多有描述,後世又專立“健忘”、“癡呆”、“神病”等病證。治療方劑有近200首,多是宗古方、經方化裁,如讀書丸、生慧湯、轉呆湯等。中藥資源豐富,毒副作用小,安全可靠,便於長期服用。另外,還有鍼灸療法、鍼灸加藥物療法、飲食療法、穴位注射療法、心理療法等,充分體現了中醫在治療手段上的多樣性。需要強調的是,綜合康復訓練,仍是改善老年癡呆患者機能狀況的主要方法。

  2.2中西結合,實驗有據:

  採用國際公認的診斷標準,辨證與辨病相結合,開展較大樣本的研究,是近年中醫藥治療癡呆研究的趨勢。從許多臨牀有效驗方中,選用動物模型進行實驗驗證,則爲中藥治療老年癡呆提供了依據。近年來,在膽鹼能學說、神經遞質、促進蛋白質和核酸合成、抗自由基損傷、鈣拮抗作用、興奮性氨基酸-NMDA受體-LTP系統的影響、腦組織及神經細胞培養的改善、神經生長因子等方面,都有不少研究。這說明,老年癡呆的中藥研究雖起步晚,但進步快,起點較高。

  3中醫藥治療老年癡呆症存在的問題

  3.1證型多樣,標準不一:

  由於前五版《中醫內科學》教材均未設老年癡呆一病,六版《中醫內科學》雖是以癡呆命名,但診斷標準不夠明確,故臨牀辨證分型雜亂,最少分爲兩型,最多分爲七型,即使同是五型,說法也不一致。辨證分型的目的是爲了給治療提供依據,倘分型不統一,則給臨牀運用,以及衡量、評估都帶來不便。1990年《中國中醫藥學會老年癡呆病診斷標準》發佈後,對推動與規範老年癡呆的研究,起到了促進作用。但許多臨牀觀察仍存在診斷標準不嚴格,療效評定欠客觀,缺少針對性強的理化和影像學檢查,以及療程較長等問題。實驗研究方面多以記憶障礙尤其是短期記憶障礙模型作爲評價治療老年癡呆中藥的動物模型,缺乏說服力。有的僅做了跳臺、Y型迷宮等粗篩實驗,就認爲藥物有益智作用,缺乏對有效方藥或某一證型的深入研究,不便於重複。

  3.2臨牀報道較多,理論與實驗研究少:

  近十年來臨牀報道較多,且以補益方藥多見,而且療程較短,例數偏少。而運用傳統中醫腦髓理論、五神髒理論、痰飲、濁毒、瘀血學說,來探討老年癡呆病因病機的研究較少,或只重視方藥的發掘而忽視對健忘、癡呆、神病、痱風等相關疾病的系統整理繼承,這也是臨牀分型難以統一的原因之一。實驗研究多停留在以驗證爲主,而缺乏依據中醫理論複製的動物模型,缺乏圍繞現代醫學新進展,用有效方藥探討老年癡呆發病機制的高水平研究。

  4中醫藥治療老年癡呆症的研究思路

  對老年癡呆症的研究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問題。它涉及生物學、醫學、藥學和社會科學,是一項跨學科、跨世紀的系統工程。中醫藥要在老年癡呆的防治上有所作爲,今後的研究要注意以下幾點:

  4.1理論上繼承整理,總結創新:

  中醫學雖無老年癡呆病名,但其相關的腦髓理論、五神髒理論以及對健忘、神病、癡呆、痱風的認識與治療都值得系統總結。益智的方法、穴位也需篩選整理,找出規律。對於近代尤其近十年的臨牀、實驗研究,也需認真總結,同時對許多有特色的治療方法如穴位注射、藥氧吸入和心理療法等,也應深入研究。對於老年癡呆的發病原因,要從中醫病因學的角度,進行實驗和臨牀研究。老年癡呆病程長,病情複雜,應選擇某一階段或某一突出症狀開展研究。如老年健忘是中老年生理性腦衰老與老年癡呆的共同核心症狀,也是老年癡呆的主要臨牀表現。中醫對健忘的認識早在《內經》即有多處論述,後世還有人將其列爲專篇。以健忘爲切入點,從中醫治未病的角度,觀察可長期服用,且安全有效的中藥對老年癡呆的預防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老年癡呆的診斷多采用美國精神衛生學會DSM-IV的診斷標準和WHO和ICD-10診斷標準。神經心理學檢查多采用MMSE量表,韋氏記憶、韋氏成人智殘量表、長谷川癡呆量表,Hachinski缺血積分量表等。中醫診斷分型多采用1990年中國中醫學會制訂的《老年癡呆病的診斷、辨證分型及療效評定標準》。但從臨牀報道看,仍需加強老年癡呆的早期診斷標準研究,並應用中醫四診觀察症、舌、脈變化,制訂出中醫或中西醫結合老年癡呆診斷量表並在全國推廣使用。老年癡呆病位在腦,與心、腎、肝、脾、肺關係密切。其兩大主要類型AD和VD,均有不同的病變特徵,應分別進行辨證治療。有條件者,可採用先進科技手段進行檢測,如生長抑素SS、載脂蛋白E等特異性較好的理化指標,或採用CT、MRI、PET(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技術)、SPECT(單光子發射機算機斷層掃描技術)等現代科學儀器檢查。積極治療早期輕、中症,提高臨牀療效,是中醫研究本病的關鍵。爲保證科研水平,應根據有關標準制定出嚴格可行的前瞻性、隨機雙盲對照和多中心大樣本的科研方案。在康復、調護上注意運用情志療法、藥膳療法、功能鍛鍊、鍼灸、氣功等方法。

  4.3實驗研究高起點、多學科、規範化:

  現代醫學對老年癡呆病患機制未明,使得中醫藥治療該病的實驗研究困難重重。動物模型是目前最突出的難題,VD的動物模型相對容易,而AD模型要有衰老和遺傳兩個因素以及特徵性腦部病變。日本竹田俊男研製的快速老化癡呆鼠SAM-P/8、SAM-P/10,具有衰老、遺傳、呆笨及部分特徵腦改變和腦萎縮,是目前比較接近老年癡呆的病理模型,現已由天津等地引進,並用於鍼灸的療效研究。湖北中醫學院老年病研究室與天津合作已用於中藥益智藥研究。美國、德國均有轉基因AD模型鼠研製的報道,但造價昂貴。如果能結合中醫藥病因理論造模,將會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實驗指標選擇應圍繞老年癡呆的主要假說,如膽鹼能學說、炎症學說、自由基學說、鋁中毒學說、基因變異學說等,從神經生理、生化、病理、藥理、免疫等學科,從細胞、分子、基因水平,來探討中藥有效方藥的配伍變化、藥代動力學、藥效學的機制,並注意運用高新技術,如電腦自控行爲學實驗儀、高效液相(HPLC)和氣象-質譜(GC-MS)檢測技術、電生理膜片鉗技術、分子生物學技術、超微病理定量分析及免疫組化原位雜交技術等。這樣將會提高研究水平,爲研製老年癡呆中藥新制劑和最終揭示老年癡呆的病理機制,打下堅實的基礎。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