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糖尿病夜間低血糖

時間: 2012-04-27

 2.2 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應特點:①患者年齡偏大。病程長;②低血糖好發於夜晚、凌晨及餐前,不易發現;③多併發有心腦等臟器疾病;④臨牀表現多樣而不典型,交感神經過度興奮症狀輕,腦功能障礙症狀多見。診治上應及時監測血糖明確診斷、早期補足糖分,減少腦組織的損害,迅速緩解症狀。輕症患者口服糖塊,重症意識障礙者須採用靜脈補充葡萄糖、增加體內糖的形成及抑制胰島素分泌。用藥時注意:糖尿病治療個體化,嚴格掌握降糖藥物的適應證。

  2.3 低血糖的嚴重程度取決於:①糖下降速度;②低血糖持續時間,目前認爲神經功能障僻程度與血糖水平無嚴格的相關性,但血糖≤1.68mmol/L,持續時間長(>6h)可引起不可逆的腦損害;③機體對低血糖的反應性。低血糖症狀的出現,一般分爲兩個階段:第1階段爲交感神經過度興奮。低血糖發生後,刺激腎上腺素分泌增多,出現周身乏力、冷汗、心悸、飢餓感、皮膚蒼白、肢冷、手顫,但神志尚清,若不及時補糖,則發展爲第2階段。第2階段爲腦功能障礙。低血糖若未得到及時糾正,導致大腦中樞功能障礙,如視物模糊、焦慮、定向障礙、步態不穩、躁動不安,有時出現幻覺、精神失常、意識喪失。但也可出現強直性抽搐,或癲癇樣發作,最後昏迷。但是低血糖患者也可沒有第1階段表現,而直接進入第2階段,很快昏迷{3}。

  空腹、餐前及夜間容易發生低血糖:空腹、夜間容易出現低血糖是由於夜間生長激素、胰高血糖素及皮質類固醇激素等的一些拮抗胰島素的內分泌激素分泌水平處於低谷,在夜間胰島素的需要量減少,且夜間胰島素抑制肝葡萄糖輸出作用強,早期低血糖的症狀不易察覺,入睡後易發生嚴重低血糖以至昏迷、死亡。餐前容易出現低血糖是由於糖尿病患者餐後胰腺早期分泌釋放胰島素不足,出現血糖增高及尿糖,晚期反射性分泌過高,尤其食後3~5h常有自發性低血糖的臨牀表現。本研究顯示空腹和餐前佔60.3%,夜間發生佔25%。

  3、 老年人糖尿病夜間低血糖的預防措施

  對於低血糖症一定要做到防重於治。我們知道,預防低血糖發作纔是治療糖尿病低血糖的最佳治療措施。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的預防措施應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3.1 生活要規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定時定量,戒菸戒酒,保持每日基本穩定的攝食量。積極採用分餐制,一日至少進食三餐。易出現低血糖患者或病情不穩定的患者還應在三次正餐之間增添2-3次加餐,即從三次正餐中勻出一部分食品留作加餐食用。糖尿病患者一般可在上午9:00-10:00,下午3:00-4:00及晚上睡前加一次餐。這是防止低血糖,控制高血糖,行之有效的措施,值得采用。

  3.2 合理使用胰島素和口服降糖藥。藥物使用過多是低血糖發生的主要原因。合理使用胰島素。胰島素根據其作用時間長短,分爲長效、中效和短效。胰島素劑量最好請醫生根據病情、食量協助合理調整。除劑量外,還要注意作用時間。使用普通胰島素,應在進食前15分鐘用藥,但最早不能超過食前30分鐘,否則可能發生低血糖。如使用中效或長效胰島素,則應請醫生注意胰島素的最強作用時間,不應放在夜間空腹時,否則可能發生夜間低血糖。如使用短效和中長效胰島素,更應注意二者的重疊作用的最強作用時間,不要在空腹或夜間,以免引起低血糖,注意清最高血糖,不能排除夜間低血糖。根據病情及時調整藥物劑量,尤其是併發腎病、肝病、心臟病、腎功能不全者。掌握各種胰島素的特點及正確的注射技術。定期輪流更換注射部位,防止產生皮下硬結,影響胰島素吸收。

  3.3 運動療法是糖尿病患者綜合治療之一。運動可使糖尿病病人血糖降低,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精神面貌等。但是對於糖尿病病人來說,主張中、輕度的運動方式。劇烈運動可致低血糖發生,因此劇烈運動或體力活動增加時應及時加餐或酌情減少胰島素用量。

  3.4 自我血糖監測可以明顯減少低血糖的發生率。有些患者病情不穩定,常發生夜間低血糖,因此睡前應監測血糖,如果血糖偏低,可在睡前適量加餐。對於無症狀地低血糖患者應加強血糖監測,及時降低胰島素的劑量,調整飲食和運動治療方案。

  2.2 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應特點:①患者年齡偏大。病程長;②低血糖好發於夜晚、凌晨及餐前,不易發現;③多併發有心腦等臟器疾病;④臨牀表現多樣而不典型,交感神經過度興奮症狀輕,腦功能障礙症狀多見。診治上應及時監測血糖明確診斷、早期補足糖分,減少腦組織的損害,迅速緩解症狀。輕症患者口服糖塊,重症意識障礙者須採用靜脈補充葡萄糖、增加體內糖的形成及抑制胰島素分泌。用藥時注意:糖尿病治療個體化,嚴格掌握降糖藥物的適應證。

  2.3 低血糖的嚴重程度取決於:①糖下降速度;②低血糖持續時間,目前認爲神經功能障僻程度與血糖水平無嚴格的相關性,但血糖≤1.68mmol/L,持續時間長(>6h)可引起不可逆的腦損害;③機體對低血糖的反應性。低血糖症狀的出現,一般分爲兩個階段:第1階段爲交感神經過度興奮。低血糖發生後,刺激腎上腺素分泌增多,出現周身乏力、冷汗、心悸、飢餓感、皮膚蒼白、肢冷、手顫,但神志尚清,若不及時補糖,則發展爲第2階段。第2階段爲腦功能障礙。低血糖若未得到及時糾正,導致大腦中樞功能障礙,如視物模糊、焦慮、定向障礙、步態不穩、躁動不安,有時出現幻覺、精神失常、意識喪失。但也可出現強直性抽搐,或癲癇樣發作,最後昏迷。但是低血糖患者也可沒有第1階段表現,而直接進入第2階段,很快昏迷{3}。

  空腹、餐前及夜間容易發生低血糖:空腹、夜間容易出現低血糖是由於夜間生長激素、胰高血糖素及皮質類固醇激素等的一些拮抗胰島素的內分泌激素分泌水平處於低谷,在夜間胰島素的需要量減少,且夜間胰島素抑制肝葡萄糖輸出作用強,早期低血糖的症狀不易察覺,入睡後易發生嚴重低血糖以至昏迷、死亡。餐前容易出現低血糖是由於糖尿病患者餐後胰腺早期分泌釋放胰島素不足,出現血糖增高及尿糖,晚期反射性分泌過高,尤其食後3~5h常有自發性低血糖的臨牀表現。本研究顯示空腹和餐前佔60.3%,夜間發生佔25%。

  3、 老年人糖尿病夜間低血糖的預防措施

  對於低血糖症一定要做到防重於治。我們知道,預防低血糖發作纔是治療糖尿病低血糖的最佳治療措施。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的預防措施應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3.1 生活要規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定時定量,戒菸戒酒,保持每日基本穩定的攝食量。積極採用分餐制,一日至少進食三餐。易出現低血糖患者或病情不穩定的患者還應在三次正餐之間增添2-3次加餐,即從三次正餐中勻出一部分食品留作加餐食用。糖尿病患者一般可在上午9:00-10:00,下午3:00-4:00及晚上睡前加一次餐。這是防止低血糖,控制高血糖,行之有效的措施,值得采用。

  3.2 合理使用胰島素和口服降糖藥。藥物使用過多是低血糖發生的主要原因。合理使用胰島素。胰島素根據其作用時間長短,分爲長效、中效和短效。胰島素劑量最好請醫生根據病情、食量協助合理調整。除劑量外,還要注意作用時間。使用普通胰島素,應在進食前15分鐘用藥,但最早不能超過食前30分鐘,否則可能發生低血糖。如使用中效或長效胰島素,則應請醫生注意胰島素的最強作用時間,不應放在夜間空腹時,否則可能發生夜間低血糖。如使用短效和中長效胰島素,更應注意二者的重疊作用的最強作用時間,不要在空腹或夜間,以免引起低血糖,注意清最高血糖,不能排除夜間低血糖。根據病情及時調整藥物劑量,尤其是併發腎病、肝病、心臟病、腎功能不全者。掌握各種胰島素的特點及正確的注射技術。定期輪流更換注射部位,防止產生皮下硬結,影響胰島素吸收。

  3.3 運動療法是糖尿病患者綜合治療之一。運動可使糖尿病病人血糖降低,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精神面貌等。但是對於糖尿病病人來說,主張中、輕度的運動方式。劇烈運動可致低血糖發生,因此劇烈運動或體力活動增加時應及時加餐或酌情減少胰島素用量。

  3.4 自我血糖監測可以明顯減少低血糖的發生率。有些患者病情不穩定,常發生夜間低血糖,因此睡前應監測血糖,如果血糖偏低,可在睡前適量加餐。對於無症狀地低血糖患者應加強血糖監測,及時降低胰島素的劑量,調整飲食和運動治療方案。

  3.5 每一個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的預防措施應注意隨身兩件寶物:一是食物,以備發生低血糖時急用,及時糾正低血糖,這樣可以避免導致嚴重低血糖;二是急救卡片,它提供了糖尿病急救有關的重要信息,使發生嚴重低血糖時能在最短時間得到診斷和治療。

  4、護理

  4.1 心理護理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病,隨着病情的發展出現各臟器功能損害及各種併發症。患者由於長期控制飲食、長期服藥帶來的恐懼,對合並症的憂慮,談糖色變等不良心理,以及患者又由於內分泌紊亂易煩躁、激怒、情緒激動等引起內分泌異常致血糖波動。因此,護理人員應關心、鼓勵患者講出自己的感受,耐心傾聽,指導患者解除憂恐情緒,消除外來干擾,幫助他們建立有利於治療的最佳心理,使患者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

  4.2 定時監測血糖用血糖儀測指端末梢血葡萄糖水平至少每日1次,通常每日2~3次。應注意許多老年糖尿病和患病時間較長者發生低血糖時,常常沒有早期低血糖症狀,容易出現無症狀性低血糖,約佔10%[4]。及時監測血糖,及時處理低血糖,避免嚴重的不良後果發生。

  4.3 飲食指導飲食治療和按計劃飲食可減輕胰島β細胞的負擔,應瞭解患者飲食習慣,制定嚴格的、科學的飲食方案,在患者藥物治療期間,要注意按時進食,並根據患者併發症的不同,制定不同種類的飲食。夜間易發生低血糖的患者,睡前加餐和深夜吃些含蛋白質的食物,如:牛肉、雞蛋等。

  4.4 健康教育使患者瞭解糖尿病治療中藥物的作用、副作用,隨時備有糖果點心等,一旦出現心悸、出汗、飢餓感等低血糖症狀時,及時進食糾正、定期監測血糖。

  4.5 運動能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有利於控制血糖和體重,但應根據年齡、體力、病情及有關併發症進行長期有規律的活動,爲防止低血糖的發生,活動時間易安排在餐後1 時進行,但要避免劇烈運動、以運動後不感到疲勞爲宜。

  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重要的在於充分認識到病情變化,同時幫助患者提高識別、處理低血糖反應的能力,避免延誤病情。老年性低血糖症是可以通過及時發現和救治而避免嚴重後果的。其關鍵在於預防,取決於醫務人員對低血糖症的識別和重視程度以及患者掌握低血糖症防治知識的多少。對老年性糖尿病治療目標是:既要控制高血糖,又要防治低血糖

相關文章
評論
第1樓 熱心網友 2014-06-01
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夜間發生低血糖危險性極大,如不能及時糾正將會導致患者神經系統損害,甚至可因搶救處理不及時導致患者死亡。   預防護理夜間低血糖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幾種:   1、觀察病情變化:觀察患者神志和活動情況,有無臉色蒼白、渾身無力、飢餓、發抖出虛汗、視力模糊、頭暈嗜睡等。   2、做好血糖監測:糖尿病患者應監測睡前血糖,及時發現無症狀性低血糖,最好做到每週二次全天血糖監測,根據血糖波動,及時調整降糖藥物用量。   3、飲食平衡:患者飲食量和用藥量要保持平衡,制訂嚴格的、科學的飲食方案,老年患者如睡前血糖偏低,小於6.7mmol/L,要及時加餐,同時減少降糖藥物用量,防止低血糖。   4、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