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中暑 戶外旅遊最好帶淡鹽水

時間: 2011-09-24

夏季長期戶外運動容易發生中暑。對於動輒遠足、爬山,卻又不注意防暑散熱的遊客來說,中暑還是經常發生的。在人生地不熟的遊區,瞭解中暑後的急救措施,可以做到第一時間施救,而不必手忙腳亂措手不及。那麼野外中暑到底應該如何急救呢?   人們平時在辦公室中享受空調,假期戶外旅遊,完全暴露在高溫環境、烈日暴曬和強陽光輻射之下,中暑的機率也大大增加。再加上長時間運動、登山等體力消耗導致的過度疲勞,如果不及時補充水分,在通風不良、空氣潮溼的環境中很容易發生中暑。通常來說,環境溫度越高,越容易發生中暑。在高溫環境下工作或旅行,可以通過佩戴帽子、經常補充體液、保持環境通風來避免中暑。   當遊客在高溫和烈日下感到出汗、口渴、頭昏、耳鳴、胸悶、心悸、全身疲乏或體溫升高的時候,需要小心對待,因爲這很可能是中暑的前驅症狀。一般來說,此時及時處理,患者一般恢復較快。儘管這些症狀並不嚴重,一些遊客爲了不讓大家掃興,還是堅持隨行,這是不可取的。一旦轉化爲重症中暑,後果不堪設想。   在出現前驅症狀時,現場處理較爲簡單。離開高溫環境,到陰涼地方休息,但不可把患者移到溫度過低的空調房。同時可以用4℃的冷水或者酒精擦浴,利用蒸發帶走熱量,幫助降溫,也可在腋窩、大腿根部等部位,用冰袋降溫。對於太陽直射導致的日射病,宜進行頭部降溫,可用冰袋冷敷。   補充體液是中暑急救的另一項內容。最好補充淡鹽水或者含鹽的清涼飲料,注意不能光喝白開水或者蒸餾水,那樣可能會引起體內離子紊亂。   令很多人措手不及的是中暑者昏倒的情況。昏倒並不等同於重症中暑,不必驚慌。在昏倒者在呼吸心跳存在的情況下,可以指壓人中、合谷(虎口位置)等穴位,一般短時即可甦醒。

時值中伏,我市又進入新的一輪高溫天氣。白天戶外熱浪滾滾,所以預防中暑,特別是在戶外活動的人羣十分重要,中暑是人體在高溫和太陽熱輻射長時間作用下,機體體溫調節出現障礙,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及神經系統功能受損害症狀的總稱,是熱平衡機能紊亂而發生的一種急症。預防中暑應該注意躲避烈日,出門記得要備好防曬用具,如:遮陽傘、遮陽帽等。高溫日最好不要在10時至16時在烈日下行走,因爲這個時間段的陽光最強烈,發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時的10倍。還要準備充足的水和飲料,炎熱出汗很容易失水中暑。中醫有很多防暑降溫的藥品,如十滴水、仁丹、清涼油、風油精也應備在身邊,以防應急之用。合理清涼的穿着,如:選用棉、麻、絲類的透氣織物,也能減少中暑發生。另外,特殊人羣,老人、孕婦、幼兒和體弱者在高溫季節要儘可能地減少外出活動,因爲室外地表溫度往往比氣溫更高。

戶外中暑應如何處置在炎熱的天氣裏參加戶外活動,由於長途行走、過度疲勞,易發生中暑。因人的體溫一般維持在37℃左右時爲正常,當在高氣溫、高溼度、通風不良的氣溫環境中運動時,人體內會因大量失水、失鹽,導致積聚大量餘熱,進而出現機體代謝紊亂現象,稱爲中暑。
   活動前的睡眠不足,活動中的過度疲勞和飢餓,身體本身的虛弱等是戶外活動中引起中暑的常見誘因,應當儘量避免。  
主要症狀  
   1.中暑前兆:患者大汗、口渴、頭暈、耳鳴、噁心、心慌、四肢無力、疲憊、精神不集中、動作不協調,這是發生中暑的前兆。  
   2.輕度中暑:除有以上症狀外,病人面色潮紅或蒼白,胸悶,皮膚灼熱,體溫38.5℃以上。
   3.重度中暑:患者譫妄、痙攣、昏迷、皮幹無汗、體溫在40℃以上或出現休克。
急救措施
   當隊友中一旦出現中暑的先兆時,要當即停止前進,儘快離開高溫潮溼的環境,轉移到陰涼通風處坐下休息,喝些鹽水飲料,在兩側太陽穴擦些清涼油或風油精,經過一段時間休息後多可恢復。
   當發現有隊友中暑倒下時,救助者不要驚慌,可按以下的步驟採取措施:  
   1,平躺、通風。迅速將患者擡到陰涼通風的地方平躺,頭稍墊高,其他隊友注意不要圍觀,以免影響通風。
   2,鬆衣、散熱。鬆開患者衣服,解開腰帶,脫去鞋襪,必要時甚至脫去長衣長褲,以加快散熱。
   3,吹風,涼水洗澡。摘下太陽帽甚至從揹包中拿出防潮墊當扇子扇風,以促進空氣流通。同時用冷水擦身或噴淋,有條件的在頭、腋下、大腿根等部用酒精、白酒擦身,以加快體內熱量的散發。也可將病人就近直接浸泡在河水或海水中降溫,但注意應始終保持患者頭部露出水面,以防溺水。
   上述降溫處理時間不宜過長,只要病人體溫下降並清醒過來,即應停降溫,以防虛脫。爲避免皮膚很快冷卻引起皮下血管收縮,妨礙體內熱量散發。救助者還應不時按摩病人的四肢及軀幹,直至皮膚髮紅,以促使循環血液將體內熱量帶到體表散出。  
   4,喝淡鹽水、飲料、涼開水等,以補充出汗造成的體液損失。
   5,口服人丹、十滴水或霍香正氣水等清熱解暑藥。
   6,太陽穴擦清涼油,風油精。  
   7,用手導引人中、合谷等穴位。若病人昏迷不醒,則可針刺或用手指甲掐病人的人中穴(位於鼻脣之間中上1/3交界處);合谷穴,(即虎口)等,促使患者甦醒。
   8,出現嘔吐的,注意應將其頭部偏向一側,以免嘔吐物嗆入氣管引起窒息。
   9,對於高燒不退或出現痙攣等表現的病人,在積極進行上述處理的同時,應將其儘快送往醫院搶救。 
幾點建議(老驢不倒的絕招)  
   1,行進時注意不要過度疲勞,提倡走小步不停步,多停頓(小休息,時間短次數多)少休息(大休息,時間長次數少)。
   2,呼吸和步伐儘量保持一致,上下陡坡宜蛇行,以減輕腿部腫脹節省體力。
   3,休息時最好兩個隊友背靠背席地而坐,揹包當墊腳高擡,可緩解雙腿腫脹。
   4,夜間駐營活動適可而止,要保證充足睡眠,帳蓬內應保持良好通風。  
   5,隨身攜帶的涼開水、飲料中,最好加少量食鹽,以補充體內鹽分。
   6,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清涼油、風油精等常用藥品隨身必備。
   7,最好再帶上小瓶高度白酒,以作發生意外時清創消毒、中暑散熱之用。
相關文章
評論
第1樓 熱心網友 2014-04-24
炎炎夏日在高溫環境下工作或旅行的人,可飲用十滴水飲料,防暑降溫。
第2樓 熱心網友 2014-04-24
穿淺色或素色的服裝,帶遮陽帽、草帽或打遮陽傘;多喝水,特別是鹽開水,隨身攜帶防暑藥物,如:人丹、清涼油、風油精等。喝些綠豆湯,用蓮子、薄荷、荷葉與粳米、冰糖煮粥不僅香甜爽口,還是極好的清熱解暑良藥,可以有效地防暑降溫,避免發生中暑。仁丹:能清暑祛溼。主治中暑受熱引起的頭昏腦漲、胸中鬱悶、腹痛腹瀉,也可用於暈車暈船、水土不服。 十滴水:能清暑散寒。適於中暑所致的頭昏、噁心嘔吐、胸悶腹瀉等症。 藿香正氣水:能清暑解表。適於暑天因受寒所致的頭昏、腹痛、嘔吐、腹瀉突出者。 清涼油:能清暑解毒。可治療暑熱引起的頭昏頭痛,或因貪涼引起的腹瀉。 無極丹:能清熱祛暑、鎮靜止吐。避瘟散:爲防暑解熱良藥。能祛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