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時節中暑急救和預防(圖)

時間: 2011-05-21

  中暑是由高溫環境引起的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汗腺功能衰竭和(或) 水、電解質丟失過量所致疾病,分爲3型:

  ■ 熱射病 是因高溫引起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熱平衡失調使體內熱蓄積,以高熱、無汗、昏迷爲主要症狀。實驗證明,體溫>42℃時蛋白質可變性;體溫>50 ℃時,數分鐘後所有細胞均死亡。

  ■ 熱痙攣 是由於失水、失鹽引起肌肉痙攣。熱痙攣常發生在高溫強體力勞動後。患者常先大量出汗後突然出現陣發性四肢及腹壁肌肉甚至腸平滑肌痙攣和疼痛。

  ■ 熱衰竭 主要因周圍循環不足,引起虛脫或短暫暈厥。熱衰竭可因過多出汗,導致失鹽失水均較嚴重;也可由於人體對熱環境不適應, 從而引起周圍血管過度擴張,循環血量不足,發生虛脫、休克症狀。熱衰竭常發生在未適應高溫作業的新工人和體弱者。常無高熱。

  在高溫(室溫>35℃)或在強熱輻射下從事長時間勞動,如無足夠防暑降溫措施,可發生中暑;在氣溫不太高而溼度較高和通風不良的環境下從事重體力勞動也可中暑。

  年老、體弱、營養不良、疲勞、肥胖、飲酒、飢餓、失水失鹽、最近有過發熱、穿緊身不透風衣褲、水土不服,以及甲亢、糖尿病、心血管病、廣泛皮膚損害、先天性汗腺缺乏症、震顫麻痹、智能低下者和應用阿托品等,常爲中暑誘因。此外,長期大劑量服用氯丙嗪的精神病患者在高溫季節易中暑。

  對於先兆與輕症中暑,可立即將病人移至陰涼通風處或電扇下,最好移至空調室,以增加輻射散熱。給予清涼含鹽飲料;可選服仁丹、十滴水、開胸順氣丸、藿香正氣片等, 用一心油、風油精塗擦太陽穴、合谷等穴;體溫高者給予冷敷或酒精擦浴。必要時可靜脈滴注含5%葡萄糖生理鹽水1000~2000mL。經上述處理後30分鐘到數小時內即可恢復。

  對於重症中暑者應儘快送醫院治療。

  預防中暑的主要措施有:補充含鹽清涼飲料與營養,改善勞動環境與居住條件,重視老、弱、病、孕的夏季保健,執行有關高溫作業禁忌之規定。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