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八綱辨證歌訣

時間: 2013-03-14
八綱辨證總綱領 百病有因各不同 外感熱病層次辨 判斷疾病證侯型 表證邪犯肌表證 鼻塞流涕頭身痛 裏證 臟腑氣血病屬裏 凡非表證皆包容 寒證感受寒邪證 陽虛陰盛寒內生 口淡不渴喜熱飲 舌苔白滑遲緊繃 熱證感受熱邪證 或爲陽盛陰虛成 大便祕結小便赤 舌紅苔黃脈數洪 虛證正氣虛不足 機體抗病能力低 汗出欲臥便溏利 舌質淡嫩脈虛細 實證邪氣有餘盛 正氣未衰能抗爭 熱煩便祕尿赤澀 舌老苔厚脈實雄 陰證閉目羞見明 神靜懶言氣微輕 舌淡苔白脈沉遲 陽虛寒盛虛寒徵 陽證開目欲見明 神煩多言氣粗宏 舌紅苔黃脈洪數 陽氣亢盛實熱徵 陰虛形瘦眩失眠 口燥咽乾五心煩 陽虛證 畏寒肢冷蜷臥睡 面白舌淡脈遲虛 亡陰陰液衰竭徵 汗多粘溼手足溫 亡陽 口淡不渴氣微弱 舌質淡潤脈微絕 傷風發熱汗惡風 喉癢咳嗽頭暈痛 舌苦薄白脈浮緩 風疹時發時隱蹤 寒邪病證 舌苔薄白脈浮緊 直中吐瀉腹冷痛
暑邪病證(1)暑溫 舌紅苔黃脈洪數 或爲短氣神疲倦 (2)中暑 胸悶噁心時嘔吐 口乾渴飲體倦鬆 或身無汗肢厥冷 或兼抽搐反張弓 溼侵頭重肢體倦 二便不爽口中淡 舌苔白膩脈濡緩 或爲浮腫女帶纏
燥邪病證(1)涼燥 舌淡苔白脈浮弦 鼻塞咳嗽少有痰
(2)溫燥 舌紅苔黃脈浮數 乾咳稠粘帶血痰 舌紅苔黃脈實數 吐衄便血昏發斑 喜則氣渙傷心氣 神不守舍人自迷 怒傷證 甚則昏厥或嘔血 怒後情志多抑鬱 憂傷證 納少便溏脈虛緩 少氣咳嗽痰清稀 思則氣結傷心脾 食少便溏乏力氣 悲傷證 面色慘淡脈細弱 少氣懶言汗溼衣 恐則氣下傷心腎 怵惕不安常獨居 驚傷證 舉止失常脈動亂 口不能呼神志迷 心陰虛證心悸煩 少寐多夢潮熱汗 心血虛證 舌質淡白脈細弱 脣面淡白無華容 心氣虛證心悸動 體倦乏力自汗生 心陽虛證 胸悶氣短勞累重 舌淡脈微結代停 心火上炎心悸煩 口舌生瘡夜難眠 心血瘀阻 舌質暗紅有瘀點 脈搏細澀結代停 痰迷心竅失清靈 神情癡呆意朦朧 痰火擾心 舌苔黃膩脈滑數 狂躁妄動面赤紅 小腸實熱心熱煩 面紅脣赤口淡幹 小腸氣痛 舌苔白滑脈弦遲 得熱痛緩寒劇痛 肝氣鬱結脈弦硬 失調胸脅乳脹痛 肝火上炎 舌紅苔黃脈弦數 口苦便祕尿赤癃 肝陰虧虛眼澀蒙 五心煩熱盜汗生 肝血虧虛 舌質淡白脈弦細 脅痛經少或閉經 肝陽上亢易躁怒 頭痛眩暈面目紅 肝陽化風 言謇舌紅脈弦數 甚則昏僕或中風 肝膽溼熱鬱熱蒸 身目尿黃嘔惡生 或爲睾腫囊溼疹 或見帶下黃濁濃 膽鬱痰擾胸脅滿 口苦欲嘔頭暈痛 脾胃虛證 舌淡苔白脈緩弱 脾不統血便衄崩 脾陽虛證寒冷生 口淡不渴便溏清 脾陰虛證 舌紅苔少脈細數 口脣焦燥便赤幹 寒溼困脾頭身重 納呆嘔惡便溏青 溼熱蘊脾 舌苔黃膩脈濡數 便溏不爽上蒸黃 胃陰不足口舌幹 胃脘灼痛乾嘔逆 食滯胃脘 噁心嘔吐厭拒食 舌苔厚膩脈滑行 寒邪犯胃急暴痛 遇寒則甚得溫輕 胃火熾盛 舌紅苔黃脈弦數 口臭脣爛齦腫痛 肺氣虛證低微聲 咳喘無力痰稀清 肺陰虛證 舌紅少津脈細數 乾咳痰少嘶啞聲 風寒束肺外寒證 惡寒無汗頭身重 風熱犯肺 舌紅苔幹脈浮數 痰黃稠粘難咯清 肺燥口脣鼻咽燥 發熱咳嗽胸中痛 熱邪壅肺 舌紅苔黃脈洪數 咯痰黃稠帶血腥 痰濁阻肺失宣通 咳嗽氣喘痰多清 大腸寒溼 舌苔白滑脈遲緩 泄瀉清稀寒溼停 大腸溼熱時腹痛 裏急後重便血膿 腸癰 舌紅苔黃脈弦肝 發熱拒按反跳痛 腎陰虛證腰膝軟 頭暈耳鳴五心煩 腎陽虛證 舌淡苔白脈沉遲 陽萎神疲喜臥眠 腎氣不固腰膝軟 遺精早泄頭暈鳴 腎不納氣 面白舌淡脈沉細 呼多吸少喘息生 腎虛水泛腰膝軟 頭暈耳鳴肢背寒 腎精不足 先天不足發育慢 早衰發墮齒枯殘 膀胱虛寒 舌淡苔白脈沉遲 面色晄白遺尿同 膀胱溼熱氣化紊 排尿急頻灼熱痛 氣血津液辨證-氣虛證 少氣懶言或自汗 舌淡脈虛無力宣 氣陷氣虛失升舉 倦怠少氣頭目昏 氣滯證 脹痛部位不固定 時作時止時重輕 氣逆泛指氣上逆 升發太過氣上衝 肝逆嘔吐厥暈痛 腎不納氣亦包容 血虛肢麻心悸夢 面目萎黃頭暈蒙 血瘀證 脣舌青紫瘀斑點 脈搏細澀結代停 血熱身熱夜熱盛 諸般失血熱迫攻 津液不足證 便祕尿少脈細數 脣焦舌燥乾渴生
水液停滯(1)風痰證 舌苔白膩脈弦滑 突然昏僕喉痰鳴
(2)熱痰證 舌紅苔黃脈滑數 發熱咳嗽便祕紅
(3)寒痰證 舌淡苔白脈沉遲 大便溏薄小便清
(4)燥痰證 舌紅苔少脈細數 鼻咽乾燥煩渴生
(5)溼痰證 舌淡白膩脈濡緩 納呆身重睏倦增
(6)痰飲證 舌苔白滑脈弦滑 眩暈嘔吐痰稀清
(7)懸飲證 舌苔白滑脈沉弦 乾嘔短氣息促鳴
(8)溢飲證 舌淡苔白脈浮緊 發熱無汗惡寒風
(9)支飲證 舌苔白膩脈弦緊 面浮形腫痰白清 外感熱病層次辨 傷寒溫病統一覽 同樣發熱與化熱 損陰傷陰不待言 外證總括 病因不同證殊異 當分風熱溼燥寒
(1)外感風寒證 舌苔薄白脈浮緊 咳嗽鼻塞流涕清
(2)外感風熱證 頭痛口渴咽喉痛 咳嗽咯吐黃稠痰 (3)外感寒溼證 舌苔白膩脈濡緩 口淡不渴脘痞撐
(4)外感暑溼證 胸悶泛惡身重倦 脈搏濡數苔膩黃
(5)外感燥溼證 口脣鼻咽多燥幹 咳嗽少痰或胸痛 間證總括 不內不外稱間證 外內同病亦包含
1)不內外證 (半表半里證) 舌苔薄白或黃膩 脈搏弦硬或數弦
2)內外同病 (1)外寒內飲 (2)外寒內熱 舌苔薄黃脈浮數 煩躁不安咳喘鳴
(3)外內俱寒 舌淡苔白脈沉遲 口淡面白肢冷冰
(4)外內俱熱 便祕尿赤煩渴飲 舌紅苔黃脈數洪 內證病邪全入內 病在五臟六腑間 (1)邪熱壅肺 舌紅苔黃脈滑數 咳痰黃稠或帶紅
(2)內熱熾盛 舌紅苔黃脈洪數 喜涼惡熱面赤紅
(3)熱結腸胃 舌紅苔黃脈沉實 乾渴昏譫祕不通
(4)溼熱困脾 口粘苔黃脈濡數 嘔惡嗜臥體倦困
(5)發熱口苦 舌苔黃膩脈滑數 身目黃染脘痞撐
(6)膀胱溼熱 舌苔黃膩脈滑數 身熱口渴腹脹撐
(7)溼熱痢疾 舌苔黃膩脈滑數 裏急後重便血膿
(8)壯熱擾心 心煩躁擾不安寧 舌紅苔黃脈象數
(9)熱灼陰血 舌質絳幹脈細數 躁擾譫語現斑疹
(10)熱陷心包 肢厥脈搏細滑數 言謇舌質紅絳幹
(11)血熱動風 舌絳苔黃脈弦數 頸項強直反張弓
(12)陰虛動風 舌絳無苔脈細數 嗜臥手足蠕動風
(13)熱與血結 神志如狂小便利 善忘脈沉舌有斑
(14)熱盛動血 舌絳苔黃脈細數 漸見失血吐衄斑
(15)熱厥證 口乾舌燥脈實數 渴欲飲水苔幹黃
(16)蛔厥證 煩熱清渴渴欲飲 飢不欲食吐蛔蟲
(17)陰竭證 煩躁口渴汗粘溼 脈搏細數舌絳紅
(18)陽脫證 面色蒼白舌淡潤 脈微欲絕汗清冷 心與小腸病證治 心血虧虛物、歸斟 心火上炎瀉心、導 瘀阻瓜薤合血府 亡陽虛脫參附救 水氣凌心真武通 小腸實熱導赤散 小腸氣痛橘核尋 肝氣鬱結疏肝散 肝陰虧損一貫煎 肝陽上亢麻鉤飲 肝陽化風鎮肝添 肝膽溼熱茵陳蒿 膽鬱痰擾溫膽連 脾與胃病證治 脾虛下陷補中益 理中、五苓脾陽虛 脾虛水腫實脾飲脾胃虛寒黃建中 氣滯胃腑柴疏和 血瘀胃臟失笑化 肺與大腸病證治 三子、二陳痰濁阻 麻石、葦莖熱邪壅 肺陰不足百合固 肺虛益氣補肺能 肺燥津傷桑杏潤 大腸溼熱芍、白翁 大腸液虧麻子潤 蟲積腸道化蟲安 滋陰左歸、六味黃 腎虛水泛真武、濟 腎精不足左歸商 陽衰精少五子衍 脾腎陽虛用四神 膀胱蓄血桃承氣 傷風疏風桂枝能 風痹祛風防風靈 外寒麻、荊、內理中 寒痹溫散小活絡 中暑急救紫、安丸 醒後方藥暑溫同 涼燥溼散杏蘇散 溫燥涼潤桑杏功 七情症證治 肝鬱疏肝、逍遙散 憂傷肺脾六君商 恐慎養心固腎治 驚傷磁朱鎮驚良 (氣) 肺逆咳喘蘇子降 胃逆橘皮竹如醫 (血) 熱瘀大黃牡丹破 活補桃紅四物湯 (津液) 肺燥清燥救肺潤 津虧便祕麻仁丸 風痰天麻鉤藤清 開竅豁痰蘇合痊 寒痰杏蘇、小青散 熱痰清氣、桑菊化 溢飲小青龍溫散 懸飲十棗、控延丹 外感熱病證治 (外證證治) 肺燥涼燥杏蘇散 溫躁桑杏湯加增 寒熱往來小柴解 熱重寒輕蒿芩平 外內俱寒麻附細 外內俱熱涼膈清 邪熱壅肺麻、葦增內熱熾盛白虎清 肝膽溼熱茵蒿徵 膀胱溼熱八正通 熱灼陰血清營飲 熱陷心包安、清宮 熱盛動血化斑湯 熱與血結抵當攻 救陰斂液生脈清 回陽固脫四逆功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