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健康調理怎麼做

時間: 2011-04-14
生命科學研究表明,蓮菁華膠囊能夠實現即清又補,調護結合,全面保持身體健康,祛除疾病。      清:分解排除“血鏽”,全面清除自由基      蓮菁華成分之一具有生物活性的蓮原花青素不但能全面徹底清除血液、器官靶細胞中的自由基,更重要的是能分解排除“血鏽”,血鏽是與血液混合在一起的微小分子自由基,普通產品僅能清除大顆粒自由基,卻無法清除血鏽。      傳統醫學中的“亞健康”      中醫學在以下幾個方面的研究都可以理解爲亞健康研究:      1、養生研究      黃帝內經是醫學,更是醫道,它的真正作用不是機械性地對疾病進行治療。而是更像一位老師。引導我們順應自然的力量。學習黃帝內經就是學習如何依準我們的生命本性去做人和生活。是在培補我們的智慧元氣,幫助我們完成對自我生命體的認知過程;所以,這是一種根本性的學習。      2、生命質量研究      《素問・上古天真論》原文所說“形與神俱”,是指心身運動的一種和諧狀況。“能形與神俱”,能,使之做到的意思。這是一種心身健康的最高境界,需要充分的條件才能做到:“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      3、功能衰退研究      依照先秦作品的一般原則,首起一段爲全文核心。《素問・上古天真論》首起問題就是關係功能衰退的:“餘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這提示全篇的核心在於探討人體功能衰退問題。      4、疾病預防研究      《黃帝內經》有曰:“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兵,不亦晚乎?”由此可鮮明地看出我們的祖先已認識到對疾病應“未雨綢繆、防患未然”的重要。      現代醫學中的亞健康      亞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狀態,這是一類次等健康狀態(亞即次等之意),是界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狀態,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狀態”、“中間狀態”、“遊移狀態”、“灰色狀態”等的稱謂。細究之,亞健康是個大概念,包含着前後銜接的幾個階段:其中,與健康緊緊相鄰的可稱作“輕度心身失調”,它常以疲勞、失眠、胃口差、情緒不穩定等爲主症,但是這些失調容易恢復,恢復了則與健康人並無不同。它約佔人羣的25%~28%。這種失調若持續發展,可進入“潛臨牀”狀態,此時,已呈現出發展成某些疾病的高危傾向,潛伏着向某病發展的高度可能。在人羣中,處於這類狀態的超過1/3,且在40歲以上的人羣中比例陡增。他們的表現比較錯綜,可爲慢性疲勞或持續的心身失調,包括前述的各種症狀持續2個月以上,且常伴有慢性咽痛、反覆感冒、精力不支等。也有專家將其錯綜的表現歸納爲3種減退活力減退、反應能力減退和適應能力減退。從臨牀檢測來看,城市裏的這類羣體比較集中地表現爲三高一低傾向,即存在着接近臨界水平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度和免疫功能偏低。另有至少超過10%的人介於潛臨牀和疾病之間的,可稱作“前臨牀”狀態,指已經有了病變,但症狀還不明顯或還沒引起足夠重視,或未求診斷,或即便醫生作了檢查,一時尚未查出。嚴格地說,最後一類已不屬於亞健康,而是有病的不健康狀態,只是有待於明確診斷而已。因此,扣除這部分人羣,也有不少研究者認爲亞健康者約佔人口的60%。國內外的研究表明,現代社會符合健康標準者也不過占人羣總數的15%左右。有趣的是人羣中已被確診爲患病,屬於不健康狀態的也佔15%左右。如果把健康和疾病看作是生命過程的兩端的話,那麼它就像一個兩頭尖的橄欖,中間凸出的一大塊,正是處於健康與有病兩者之間的過渡狀態---亞健康。      擺脫亞健康的困擾      人們應當:      1.保證合理的膳食和均衡的營養。其中,維生素和礦物質是人體所必需的營養素;人體不能合成維生素和礦物質,而維生素C、B族和鐵等對人體尤爲重要,因此每天應適當地補充多維元素片;      2.調整心理狀態並保持積極、樂觀;      3.及時調整生活規律,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睡眠;      4.增加戶外體育鍛煉活動,每天保證一定運動量;      絕大多數腦力勞動者平日裏運動少,飯量小,食物越來越精,對維生素和各種礦物質的攝取常難以滿足需要。爲了儘快擺脫亞健康狀態,建議這些人羣每日攝取一定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劑。每日花費不多,如已經在市場上存在十幾年的老牌多元維生素金施爾康,每天一粒只要一塊錢,但可以有效補充人體所需的維生素A、B、C、D、E、葉酸,礦物質鈣、磷、鎂、碘、鐵、鋅等等,幫助改善體質,增強抵抗力,全面鞏固健康基礎。所以主動補充營養素也是幫助您遠離亞健康的有效途徑。      [編輯本段]亞健康的自我檢測      1.“將軍肚”早現。30~50歲的人,大腹便便,是成熟的標誌,也是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壓、冠心病的伴侶。      2.脫髮、斑禿、早禿。每次洗髮都有一大堆頭髮脫落,這是工作壓力大、精神緊張所致。      3.頻頻去洗手間。如果你的年齡在30~40歲之間,排泄次數超過正常人,說明消化系統和泌尿系統開始衰退。      4.性能力下降。中年人過早地出現腰痠腿痛,性慾減退或男子陽痿、女子過早閉經,都是身體整體衰退的第一信號。      5.記憶力減退,開始忘記熟人的名字。      6.心算能力越來越差。      7.做事經常後悔、易怒、煩躁、悲觀,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8.注意力不集中,集中精力的能力越來越差。      9.睡覺時間越來越短,醒來也不解乏。      10.想做事時,不明原因地走神,腦子裏想東想西,精神難以集中。      11.看什麼都不順眼,煩躁,動輒發火。      12.處於敏感緊張狀態,懼怕並回避某人、某地、某物或某事。      13.爲自己的生命常規被擾亂而不高興,總想恢復原狀。對已做完的事,已想明白的問題,反覆思考和檢查,而自己又爲這種反覆而苦惱。      14.身上有某種不適或疼痛,但醫生查不出問題,而仍不放心,總想着這件事。      15.很惱煩,但不一定知道爲何煩惱;做其他事常常不能分散對煩惱的注意,也就是說煩惱好像擺脫不了。      16.情緒低落、心情沉重,整天不快樂,工作、學習、娛樂、生活都提不起精神和興趣。      17.易於疲乏,或無明顯原因感到精力不足,體力不支。      18.怕與人交往,厭惡人多,在他人面前無自信心,感到緊張或不自在。      19.心情不好時就暈倒,控制不住情緒和行爲,甚至突然說不出話、看不見東西、憋氣、肌肉抽搐等。      20.覺得別人都不好,別人都不理解你,都在嘲笑你或和你作對。事過之後能有所察覺,似乎自己太多事了,鑽了牛角尖。      我們可以對照以上“信號”自我檢查,具有上述兩項或兩項以下者,則爲“黃燈”警告期,目前尚無需擔心,具有上述3~5項者,則爲一次“紅燈”預報期,說明已經具備“過勞死”的徵兆;6項以上者,爲二次“紅燈”危險期,可定爲“疲勞綜合徵”———“過勞死”的“預備軍”。      另有三種人易“過勞死”:一是有錢(有勢)的人,特別是只知道消費不知道保養的人;二是有事業心的人,特別是稱得上“工作狂”的人;三是有遺傳早亡血統又自以爲身體健康的人。 亞健康患者請加入QQ-416185568.專家爲您調理。      [編輯本段]中醫對亞健康的治療      中醫養生的原則如說情志、戒私慾、遠房室、適四時、節飲食、運動、服餌等都屬亞健康治療。實際上,中醫亞健康治療的內容遠比這些寬泛。以下是一種簡約歸納:      [吐納]      吐納是一種呼吸訓練方式。通過改變正常呼吸來鍛鍊人的呼吸系統功能,調動相關支持系統的狀態,如循環系統、運動系統等都會得到相應鍛鍊。比如“吸一呼三”、“ 吸三呼一”等等,把一口氣變成多口氣,來訓練人體乃缺氧能力、增大肺活量等。      [導引]      最著名的是五禽戲。最早記載了“五禽戲”名目的是南北朝陶弘景的《養性延命錄》。但也有人認爲相傳是由東漢名醫華佗模仿虎、鹿、熊、猿、鶴5種動物的動作創編的一套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的醫療氣功。它是一種"外動內靜"、"動中求靜"、"動靜兼備"、有剛有柔、剛柔並濟、練內練外、內外兼練的仿生功法。在漢代以前已經有許多類似的健身法,被稱爲導引。當代中醫也無不重視這類技術。      [食餌]      通過少量使用特殊食物或食物組合,調整人體狀態,這種方式稱爲食餌。如孫思邈在《千金翼方》中大量記載了食餌技術。當代中醫聶文濤詮釋爲食物訓練[4]。人體兩個重要鍛鍊需要相伴一生:肢體功能訓練、代謝功能訓練。後者首選食物訓練,卻時常被當代人忽視。碳水化合物代謝功能衰退:消渴,甚至出現糖尿病、低血糖、糖尿病足;脂肪代謝功能衰退:肥胖,甚至出現高血脂、脂肪肝、動脈硬化、冠心病;蛋白質代謝功能衰退:尿酸增高,甚至會出現痛風;代謝激素失去平衡:甚至出現甲亢、甲減(甲狀腺素分泌不足)。      [按矯]      “導引按矯者亦從中央出也”(《素問・異法方宜論篇》)。可見這是一種與導引並肩的技術。又有“推拿”、“按蹺”、“蹺引”、“案杌”諸稱號。我國史記上記載秦代名醫扁鵲,曾用按摩療法,治療虢太子的屍厥症。秦代到今已兩千多年,可見按摩在我國已有悠久的歷史了。我國最早的按摩專書,當推《黃帝按摩經》(十卷,見《漢書。藝文志》),可借早已亡佚。但在現存的古典醫書《黃帝內經》裏,許多地方,談到按摩。如《血氣形志篇》“形數驚恐,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藥。”      [鍼灸]      針法和灸法的合稱。針法是把毫針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體內,用捻、提等手法來治療疾病。灸法是把燃燒着的艾絨按一定穴位薰灼皮膚,利用熱的刺激來治療疾病。如今人們生活中也經常用到。鍼灸之外,拔火罐、刮痧也都屬於這類技術。      [全神]      《素問・上古天真論》原文所說“精神內守”,是指飽滿的精神狀態。對這類精神狀態的描述有三個不同程度:“獨立守神”、 “積精全神”和“精神不散”。前兩個程度是精神不斷飽滿、精力越來越充沛的情況,因此很難做到;第三種情況是要人的精神不渙散,這雖然是描述聖人的狀況,但一般人是可以做到的,問題僅在於一般人是否也能夠自覺遵守自然的法則。      [房中]      在2000多年前的這本《黃帝內經》中就曾提及“七損八益”的養生理論,但書中並沒有具體說明七損八益的內容。直到長沙馬王堆古墓出土的珍貴醫學帛書竹簡《天下至道談》中才有了“七損”、“八益”房中養生術的具體內容,這是對我國房室養生學理論的重大貢獻。《千金方》二十七卷《房中補益卷八》更加詳細介紹了孫思邈所瞭解的房中術。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