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中醫治療

時間: 2011-10-26

新生兒黃疸中醫治療(網絡資料,僅供參考,請諮詢醫生服用)

清肝利膽口服液

黃疸是指血中膽紅素濃度高於正常而致鞏膜,粘膜或皮膚黃染的現象。新生兒黃疸在中醫上稱之爲“胎黃”,是因爲胎兒在母體感受“溼熱之氣”鬱積至肝臟,影響膽的通降,溼熱交蒸,則外溢發黃----此爲“陽黃”;如果小兒先天元氣不足,脾氣虛弱,則脾不化溼,鬱久而發黃---此屬於“陰黃”。

小兒黃疸根據臨牀辨證可分爲兩種:1.溼熱鬱結型:表現爲小兒面色以及鞏膜發黃,顏色鮮豔如桔皮,尿黃,舌體微紅苔黃膩,脈數。2.脾虛溼鬱型:表現爲小兒面色暗黃無光澤,手足微涼,大便稀,食後作吐,舌淡,苔白膩,脈細無力。

小兒黃疸在治療上應以分症論治:溼熱鬱結型治以“清熱化溼”“利膽通竅”的方法進行治療,

方如下(供參考):柴胡,黃芩,炒梔子,龍膽草,茵陳,黃柏,金銀花,虎杖,雞骨草,溪黃草,茯苓,澤瀉,木通,琥珀,甘草;

脾虛溼鬱型的治療應以“健脾化溼”“利膽通竅”,基本上與溼熱鬱結型一樣,不過在治療的同時要加以補脾,舒肝和胃的藥,比如四君子湯,不論是哪一類型黃疸都是要根據臨牀症狀不同而採取相應的治療手段。

新生兒黃疸
以嬰兒出生後皮膚面目出現黃疽爲特徵。因與胎稟因素有關,故稱“胎黃”或“胎疽”。胎黃分爲生理性與病理性兩類。生理性胎黃大多在生後2-3天出現,4-6天達高峯,7—10天消退,早產兒持續時間較長,除有輕微食慾不振外,一般無其他臨症狀。若生後24小時內即出現黃疽,3周後仍不消退,甚或持續加深,或消退後復現,均爲病理性黃疸。我國早在隋代對胎黃的病因、症狀已有論述。建國以來對各種不同原因引起的胎黃進行了系統的臨牀觀察與研究,在應用中藥治療與預防病理性胎黃方面均取得重要的進展。

西醫學稱胎黃爲新生兒黃疸,包括了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和血清膽紅素增高的一系列疾病,如溶血性黃疸、膽道畸形、膽汁瘀阻、肝細胞性黃疸等。

[病因病機]形成病理性胎黃的病因很多,主要爲胎稟溼蘊,由於孕母素蘊溼盛或內蘊溼熱之毒,遺於胎兒,或因胎產之時,出生之後,嬰兒感受溼熱邪毒所致。若孕母體弱多病,氣血素虧,可致胎兒先天稟賦不足,脾陽虛弱,溼濁內生;或生後爲溼邪所侵,溼從寒化,寒溼阻滯。還有小兒稟賦不足,脈絡阻滯,或溼熱蘊結肝經日久,氣血鬱阻,均可以形成本病。胎黃的病變髒腑在肝膽、脾胃。其發病機理主要爲脾胃溼熱、寒溼內蘊,肝失疏泄,膽汁外溢而致發黃,久則氣滯瘀積。因病因、病程、體質的差異,證候有溼熱鬱蒸、寒溼阻滯、氣滯瘀積的區別。溼熱鬱蒸者,熱爲陽邪,故黃色鮮明如橘皮。熱毒熾盛,黃疽可迅速加深,而溼熱化火,邪陷厥陰,則會出現神昏、抽搐之險象。若正氣不支,氣陽虛衰,可成虛脫危證。寒溼阻滯者,寒爲陰邪,故黃色晦暗。氣滯瘀積因氣機不暢,肝膽失常,絡脈瘀積而致,其黃色晦暗,伴肚腹脹滿,右脅下結爲痞塊。此外,尚有因先天缺陷,膽道不通,膽液不能疏泄,橫溢肌膚而發黃

[臨牀診斷]
1.黃疽出現早(出生24小時內),發展快,黃色明顯,也可消退後再次出現,或黃疸出現遲,持續不退,日漸加重。肝脾可見腫大,精神倦怠,不欲吮乳,大便或呈灰白色。
2.血清膽紅素,黃疽指數顯著增高。
3.尿膽紅素陽性,尿膽原試驗陽性或陰性。
4.母子血型測定,檢測ABO或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黃疽。
5.肝功能可正常。
6.肝炎綜合徵應作肝炎相關抗原抗體系統檢查。
[辨證論治]

一、              辨證要點

胎黃以皮膚、面目發黃爲主證,辨證首先要區別其性質,以黃疽出現的時間、程度、消退情況,結合全身症狀以區別屬生理性胎黃還是病理性胎黃。其次辨別胎黃的陰陽屬性,凡黃疽色澤鮮明如橘,煩躁多啼,門渴喜飲,舌紅苔黃膩,屬陽黃;黃疽色澤晦暗,久久不退,神疲肢涼,腹脹食少,大便稀溏,舌淡苔薄,則屬陰黃。

二、              治療原則

生理性黃疸可自行消退,不需治療。病理性黃疸治療以利溼退黃爲基本法則。根據陽黃與陰黃的不同,分別治以清熱利溼退黃和溫中化溼退黃。氣滯瘀積證以化瘀消積爲主。由於初生兒脾胃薄弱,故治療過程中尚須顧護後天脾胃之氣,不可過用苦寒之劑,以防苦寒敗胃,克伐正氣。

三、              分證論治
1.溼熱鬱蒸證候:面目皮膚髮黃,色澤鮮明如橘,哭聲響亮,不欲吮乳,口渴脣乾,或有發熱,大便祕結,小便深黃,舌質紅,苔黃膩。分析:此爲陽黃證。溼熱之邪蘊阻脾胃,肝膽疏泄失常,膽汁外溢,故面目皆黃;熱爲陽邪,故黃疸色澤鮮明;熱甚於內.故門渴脣乾,大便祕結。舌紅苔黃膩爲溼熱之象。治法:清熱利溼。

方藥:茵陳蒿湯加味。常用藥:茵陳、梔子、大黃清熱利溼退黃,佐以澤瀉、車前子利尿化溼,黃芩、金錢草清熱解毒。熱重加虎杖、龍膽草清熱瀉火;溼重加豬苓、茯苓、滑石

滲溼利水;嘔吐加半夏、竹茹和中止嘔;腹脹加厚朴、枳實行氣消痞。若黃疸動風,見神昏、嗜睡、抽搐,治宜平肝熄風,利溼退黃,方選羚角鉤藤湯加減。常用藥:羚羊角粉(另衝)、鉤藤、天麻、茵陳、生大黃(後下)、車前子、石決明、川牛膝、殭蠶、梔子、黃芩等。黃疸虛脫,見黃疸迅速加重,伴面色蒼黃、浮腫、氣促、神昏、四肢厥冷、胸腹欠溫,治宜大補元氣,溫陽固脫,方選參附湯合生脈散加減。常用藥:人蔘、附子、乾薑、五味子、麥冬、茵陳、金錢草。

2.寒溫阻滯

證候:面目皮膚髮黃,色澤晦暗,持久不退,精神萎靡,四肢欠溫,納呆,大便溏薄色灰白,小便短少,舌質淡,苔白膩。分析:寒屬陰邪,溼性粘滯,寒溼內阻,肝膽疏泄失常,故黃疸晦暗,持久不退;寒溼中阻,脾陽不振,故納呆、便溏;舌淡、苔白膩爲寒溼之象。

治法:溫中化溼。

方藥:茵陳理中湯加減。常用藥:茵陳蒿利膽退黃,乾薑、白朮、甘草溫中燥溼,佐以黨蔘益氣健脾,薏苡仁、茯苓健脾滲溼。寒盛加附片溫陽;肝脾腫大,絡脈瘀阻加三棱、莪術活血化瘀;食少納呆加神曲、砂仁行氣醒脾。

3.氣滯瘀積證候:面目皮膚髮黃,顏色逐漸加深,晦暗無華,右脅下痞塊質硬,肚腹膨脹,青筋顯露,或見瘀斑、衄血,脣色暗紅,舌見瘀點,苔黃。

分析:氣滯血瘀,肝膽疏泄不暢,故黃色晦暗無華。瘀血內阻故右脅下結成痞塊,質硬。血瘀內阻,血不循經,故見衄血、瘀斑。治法:化瘀消積。

方藥:血府逐瘀湯加減。常用藥:柴胡、鬱金、枳殼、桃仁、當歸、赤芍、丹蔘行氣化瘀。大便於結加大黃通腑;皮膚瘀斑、便血加丹皮、仙鶴草活血止血;腹脹加木香、香櫞皮理氣;脅下痞塊質硬加穿山甲片、廣蟲活血化瘀。 [其他療法]

一、              中成藥劑

茵梔黃注射液每次40—50nlL,加等量葡萄糖注射液,靜脈滴注,1日1次。用於溼熱鬱蒸證。

二、外治療法黃柏30g。煎水去渣,水溫適宜時,讓患兒浸浴,反覆擦洗10分鐘。1日1-2次。三、推拿療法膽紅素腦病後遺症見肢體癱瘓、肌肉萎縮者,可用推拿療法,每日或隔日1次。方法:在癱瘓肢體上以滾法來回滾5—10分鐘,按揉鬆弛關節3—5分鐘,局部可用搓法搓熱,並在相應的脊柱部位搓滾5—10分鐘。
[預防護理]一、預防 1.妊娠期注意飲食衛生,忌酒和辛熱之晶。不可濫用藥物。如孕母有肝炎病史,或曾產育病理性胎黃嬰兒貴,產前宜測定血中抗體及其動態,並採取相應預防性服藥措施。 2.注意保護新生兒臍部、臀部和皮膚,避免損傷,防止感染。二、護理 1.嬰兒出生後密切觀察皮膚顏色的變化,及時瞭解黃疸出現時間及消退時間。 2.新生兒注意保暖,提早開奶。 3.注意觀察胎黃患兒的全身證候,有無精神萎靡、嗜睡、吸吮困難、驚惕不安、兩目直視、四肢強直或抽搐,以便對重症患兒及早發現和治療。 [文獻摘要]儲病源候論叫、兒雜病諸候?胎疽候》:“小兒在胎,其母髒氣有熱,燻蒸於胎,至生下。小兒體皆黃,謂之胎疸也。”《活幼心書?捲上》:“身黃暑溼蒸脾得,內外因分治最良;更有胎傳生便見,母宜多服地黃湯。”《醫宗金鑑?卷五十四?黃疸門》:“陰黃者,乃脾溼、腎寒,兩虛而成,此最爲危候。溫脾去黃,以理中湯加茵陳主之;溫腎去黃,以茵陳四逆湯主之。”小兒黃疸 驗方驗方一組成 茵陳15~30克 梔子6~9克 黃連3克 鬱金12~15克 白蔻6克 香附15~30克 蘇梗9克 金錢草30克 滿天星30克 花斑竹30剋制用法 將諸藥浸泡5~10分鐘後用文火煎10分鐘,取汁,較藥稍高,視小兒年齡給藥,每日服4次,4小時服1次。功用 清熱除溼,利疸祛痰。主治 嬰幼兒黃疸。加減 感受疫毒,黃疸初起,症見發黃,惡寒,身熱不揚,納呆或食少,噁心嘔吐,溲黃赤、短少,大便不實,苔厚黃膩,或微白,脈數沉細,紋紅青紫,屬脾溼過重者加蒼朮9克、草果10克;新生兒阻塞性黃疸,爲氣鬱不暢,經絡阻滯,隧道壅塞,加用疏肝破氣之品,重用白蔻、香附,加青皮10克、香櫞10克、檳榔10克、炒麥芽30克、炒谷芽30克;大便乾結者,加胖大海10~15克,髒氣得通,邪氣得泄;如見腹部有痞塊者,加紫丹蔘15~30克、雞內金10~15克、酥鱉甲15克、粉山甲15克,以活血軟堅消痞;嘔吐者加陳皮6克、姜水汁竹茹9克;素體虛弱,色黃晦暗,手足欠溫,邪氣雖盛,正氣亦虛者,加明沙蔘30克、黃芪30克。驗方二組成 青黛9克 白礬13.5克 蒼朮6克 白朮6克 豬苓9克 茯苓9克 澤瀉6克 茵陳18克滑石12克 雞內金6克 鬱金9克川楝子6克 車前子8克 廣皮6剋制用法 青黛,白礬分別研細末過篩混合拌勻分35包,每日早晚各服1包;中藥文火煮沸後,再煎25~30分鐘,連煎2次,去渣,混合濃縮至120毫升,每日早晚各取60毫升送服散劑。功用 利膽退黃,健脾滲溼。主治 嬰兒阻塞性黃疸。

標籤: 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出生後,由於生理性紅細胞破壞過多、肝功能欠成熟等原因,可引起血液中膽紅素的含量增加,出現黃疸現象。隨着上述原因的逐漸消除,黃疸亦逐漸消退。這是一個生理過程。

  生理性黃疸,大都在出生後第2~3天出現,4~5天達高峯,以後逐漸減輕,14天內消退。早發性黃疸:出現早,多與出生最初幾天吃奶時間短、胎便排出晚有關。遲發性黃疸:常在一週後出現,兩個半月內慢慢消失,與母乳某些成分有關。只要孩子吃奶好,體重增加,精神好,可以觀察,先不必治療。若出現吃奶不好,精神不好,要及時上醫院。  黃疸先見於面、頸部,然後遍及軀幹和四肢,鞏膜亦可有黃染。部分新生兒的口腔黏膜也可能輕度發黃。黃疸多爲淺黃色。  病理性黃疸意味着嬰兒患有某些較嚴重的疾病,如溶血病、敗血症、膽汁淤積綜合徵,以及其他代謝性疾病,應全面檢查、分析,及早治療。如出現下列情況,則應立即就醫:

  1、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  2、足月兒皮膚髮黃時間超過2周,早產兒皮膚髮黃時間超過3周。

  3、皮膚或鞏膜黃染較深,或呈黃綠色,或連同足底皮膚也明顯黃染。  4、生理性黃染消退後,又重新出現皮膚黃染。  5、在皮膚黃染期間,嬰兒伴有拒奶、少哭、多睡、嘔吐、腹瀉、兩眼凝視、尖聲哭叫以及抽搐等異常情況。  [治法]:清熱利溼,健脾

  茵陳6龍膽草4豬苓6白朮8薏苡仁10白花蛇舌草8

  金銀花8紫草4黃芪10白芍6柴胡4

相關文章
評論
第1樓 熱心網友 2013-05-12
家長:您好!根據您提供的情況來看,您的寶寶除了黃疸沒有消退以外,還有肝功能的損害,應注意除外有無TORCH感染以及膽道方面的問題。建議您儘快帶孩子到我院新生兒專科門診詳細檢查一下,時間是每週一至週五上午。(南京兒童醫院周曉玉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瞭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第2樓 熱心網友 2013-05-12
新生兒黃疸分爲兩種:生理性黃疸(Physiological jaundice)和病理性黃疸(pathological jaundice).生理性黃疸:出生24小時以後出現症狀,通常一個禮拜後會自動消退。膽紅素水平(bilirubin level)不會超過200-215umol/L(12-13mg/dl).病理性黃疸:出生24小時之內就會出現,持續7-10天或兩個禮拜。膽紅素水平高於200umol/L,並且每天快速增加多餘85umol/L(5g/dl)。病理性黃疸的產生原因:1. 媽媽的血型是O型的,寶寶的血型是A或B型的。2. 媽媽的血是Rh陰性的,寶寶的是Rh陽性的。3. 寶寶血紅細胞異常4...
第3樓 熱心網友 2013-05-12
根本就不用治療,慢慢就會好轉,這是正常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