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的中醫辨治和調護

時間: 2011-02-25

    新生兒黃疸是指小兒出生後周身皮膚、鞏膜、小便都發黃爲特徵的疾病,中醫稱之爲胎黃。
  新生兒黃疸分爲生理性和病理性黃疸兩大類。生理性黃疸大多在生後2—3天出現,4—6天達高峯,10—14天消退,有50%正常出生的小兒會出現生理性黃疸,對於早產兒來言,生理性黃疽的發生率要更高,可達80%。生理性黃疸產生的原因,是與小兒山生後體內膽紅素的代謝有關。有一種能夠消除體內多餘的膽紅素的轉移酶,要在小兒小生後3—5天才能成熟,所以此期間,新生兒體內會出現過多的膽紅索而表現爲黃疸。當這種轉移酶成熟後,就會將多餘部分的膽紅素消除,黃疸也就消失了。所以生理性黃疸是不需要治療的,它是人生長過程中的一種自然現象。
  病理性黃疸是因各種病因引起。有些疾病還相當嚴重,可危及到小兒的生命。如新生兒溶血,新生兒肝炎,先天性膽管閉鎖等。西醫一般是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如抗感染,用保肝利膽藥,藍光照射,肝酶誘導劑、輸血漿或白蛋白,換血療法,手術等。而中醫採用其獨特的辯證論治的方法,在治療小兒黃疸方面也能取得良好的療效。

一、辯證論治

(一)溼熱鬱滯型

表現:小兒面目皮膚髮黃,色澤鮮明,哭聲響亮,不欲飲乳,口渴脣乾,伴見發熱、煩躁、啼哭、、尿黃、便祕,舌質紅,苔黃膩。

治法:清熱利溼  

方藥 茵陳蒿湯加減。用茵陳蒿、梔子、大黃清熱利溼退黃;佐以澤瀉、車前利水化溼;黃芩、金錢草清熱解毒。

熱重加虎杖、金錢草清熱瀉火;溼重加茯苓、豬苓、滑石利水滲溼;嘔吐加半夏、竹茹和中止嘔;腹脹加枳實、厚朴行氣消痞。

(二)   寒溼阻滯型

表現:小兒面目皮膚髮黃,日久不退,其色晦暗,面色無華,體質消瘦,乏力納少,四肢欠溫,大便溏軟色灰白,小便短少,舌質淡,苔白膩。

治法:溫中化溼  

方藥 茵陳理中湯加減。用茵陳蒿清熱利溼退黃;乾薑、白朮、甘草溫中燥溼;黨蔘益氣健脾;薏苡仁、茯苓健脾利溼。

寒盛加附片溫陽;肝脾腫大,絡脈瘀阻加三棱、莪術活血化瘀;食少納呆加神曲、砂仁行氣醒脾。

(三)氣滯血瘀型

表現:面目皮膚髮黃,黃色較深且晦暗,並逐漸加重,身體消瘦,飲食減少,右脅下痞塊質硬,肚腹膨大,青筋顯露,或見皮膚瘀斑瘀點,舌見瘀點、苔黃。

治法:化淤消積 

方藥 血府逐瘀湯加減。用柴胡、鬱金、枳殼疏肝理氣;桃仁、當歸、赤芍、丹蔘行氣活血化淤。

大便乾結加大黃通腑;皮膚瘀斑、便血加丹皮、仙鶴草活血止血;腹脹加木香、香櫞皮理氣;脅下質硬加穿山甲、水蛭活血化瘀。

(四)、胎黃動風

表現:黃疸發展迅速,嗜睡、神昏、抽搐、舌質紅、苔黃膩。此型—般病情較重,治法:平肝熄風,利溼退黃 

方藥 羚羊鉤藤湯加減。用羚羊角粉、鉤藤、天麻平肝熄風;茵陳蒿、生大黃、車前子利溼退黃;石決明、川牛膝、殭蠶、梔子、黃芩清熱鎮驚。

(五)   胎黃虛脫

表現:黃疸迅速加重,伴面色蒼黃、浮腫、氣促、神昏、四肢厥冷、胸腹欠溫。舌談苔白。

治法:大補元氣,溫陽固脫。 

方藥 參附湯合生脈散加減。用人蔘大補元氣;附子、乾薑溫補脾腎;五味子、麥冬斂陰;茵陳蒿、金錢草利膽退黃。

二、藥物外治

1、黃柏30克,煎水去渣,水溫適宜時,反覆擦洗全身約10分鐘。1日1—2次。

2、茵陳蒿20克,梔子10克,大黃2克、生甘草3克。煎湯20毫升,灌腸用。

三、調護

1、嬰兒出生後密切觀察皮膚顏色的變化,及時瞭解黃疸的出現時間及消退時間。
2、新生兒注意保暖,早期開奶。
3、注意觀察胎黃患兒的全身證候,有無精神萎靡、嗜睡、吸吮困難、驚惕不安、兩目直視、四肢強直或抽搐,以便對重症患兒及早發現和治療。

4、多飲水,可在水中加嬰兒用的葡萄糖,促進排泄。

5、多曬太陽,藍光其實是就是太陽裏的紫外線。

相關文章
評論
第1樓 熱心網友 2013-08-17
我家孩子也是黃疸,如果回家多喝葡萄糖多曬太陽,早上9點前下午5點後,這樣陽光不會太毒。如果想吃藥,茵梔黃顆粒,都是吃的這個,就是有的孩子吃這個藥會有點腹瀉,可以搭配媽咪愛。不過我覺得你家孩子像溶血性黃疸,既然不黃了就不要再照藍光了,孩子受罪。保險起見還是等結果出來再出院吧。只要是黃疸,醫院都是這樣治療,然後再慢慢查。我家孩子當初也是受罪受的不輕。
第2樓 熱心網友 2013-08-17
想要寶寶退黃可以喂《茵梔黃顆粒》(也有口服液)。或是葡萄糖水。寶寶只要不嗜睡,不發熱。吃奶正常應該是沒什麼大問題。出院了,早晚讓寶寶多曬曬太陽,也可以幫助退黃的。
第3樓 熱心網友 2013-08-17
這個指數應該沒問題的。現在孩子還好吧。出院了吧。注意現在熱傷風,祝寶寶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