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護理常規

時間: 2011-04-19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時期血清膽紅素濃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膚、鞏膜及粘膜等黃染的症狀,可分爲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
生理性黃疸大約60%的足月兒和80%以上的早產兒都會出現。足月兒生後2~3天開始,10~14天自然消退。早產兒生理性黃疸出現較慢、程度重、可延至3~4周消退。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常見病

  1、 新生兒溶血病:是因母嬰血型不合,母血中對胎兒紅細胞的免疫抗體IgG通過胎盤進入胎兒循環,發生同種免疫反應導致胎兒、新生兒紅細胞破壞而引 起的溶血。
  2 、膽道閉鎖:與宮內感染有關,主要爲結合膽紅素濃度增加,皮膚黃綠色,尿色深黃,大便爲灰白色。
  3 、遺傳性疾病:如G6PD缺陷,黃疸出現時間不一,核黃疸發生率較高。
  4、 新生兒肝炎:大多因病毒通過胎盤使胎兒感染.患兒厭食、體重不增、肝臟腫大、肝功能異常.
  5 、新生兒敗血症及其他感染:細菌毒素可抑制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力,並可破壞紅細胞而致黃疸.
  6、 其他:如(1)母乳性黃疸,停止餵母乳24~72小時後膽紅素開始下降.(2)藥物性黃疸,如維生素K、樟腦丸(萘)類等引起。(3)胎糞排出延遲、低血糖、酸中毒、缺氧、體內出血等可加重黃疸。

  新生兒黃疸護理常規

  1、密切觀察黃疸出現的時間、顏色、範圍及程度等、判斷其發展情況。通常先在面部、然後軀幹、到四肢。

  2、監測生命體徵、體溫、哭聲、吸吮力和肌張力的變化,及時判斷有無核黃疸的發生。

  3、保暖、合理餵養。體溫維持在36~37度之間,患兒黃疸期間食慾差、吸吮無力,應耐心餵養,必要時靜脈點滴10%葡萄糖,防止發生低血糖。

  4、降低膽紅素濃度,予藍光療法、換血療法、輸血漿或白蛋白。

  5、去除其他誘因,避免使用引起新生兒用溶血或抑制肝酶的藥物,如維生素K、磺胺等。

  6、健康教育,幫助家長了解新生兒黃疸發生的原因和患兒病情,取得合作。

  新生兒黃疸的預防與護理應注意如下幾點:

  (1)胎黃常因孕母遭受溼熱侵襲而累及胎兒,致使胎兒出生後出現胎黃,故妊娠期間,孕母應注意飲食有節,不過食生冷,不過飢過飽,並忌酒和辛熱之品,以防損傷脾胃。

  (2)婦女如曾生過有胎黃的嬰兒,再妊娠時應作預防,按時服用中藥。
 
  (3)嬰兒出生後就密切觀察其鞏膜黃疸情況,發現黃疸應儘早治療,並觀察黃疸色澤變化以瞭解黃疸的進退。
 
  (4)注意觀察胎黃嬰兒的全身症候,有無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難、驚惕不安、兩目斜視、四肢強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對重症患兒及早發現及時處理。

  (5)密切觀察心率、心音、貧血程度及肝臟大小變化,早期預防和治療心力衰竭。

  (6)注意保護嬰兒皮膚、臍部及臀部清潔,防止破損感染。

  (7)需進行換血療法時,應及時做好病室空氣消毒,備齊血及各種藥品、物品,嚴格操作規程。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