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腦癱在康復治療過程中應遵循一定的原則,這樣對於病情的好轉與功能的恢復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腦癱康復治療四大原則
一、提倡早診早治:
嬰幼兒的腦組織處於生長髮育旺盛時期,腦機能的代償性強,可塑性大,如果能在這個時期從外界給予功能訓練和刺激性治療,就可能使損傷的腦組織在不斷的發育過程中,得到最大程度的代償,年齡越小,運動機能恢復的可能性越大。早期治療,因異常姿勢尚未固定,而容易調節和糾正,可防止患兒肢體攣縮、畸形等繼發性損傷。因此,當前世界各國都提倡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
二、康復治療與日常生活密切結合
由於腦癱兒的大腦尚處於發育過程中,許多功能尚未像成人一樣健全,因此,小兒腦癱的康復治療還有一個“致能”或“再致能”的問題。在對腦癱患兒進行功能訓練的同時,要結合相關的日常生活動作進行,比如移動能力的訓練,力求運動姿勢的正常並獲得移動手段,即使藉助支具、輪椅等輔助具,使患兒掌握穿衣、脫衣、洗漱、入廁、進食、入浴、學習、遊戲等日常生活的能力,掌握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的使用功能,爲將來參與社會做好準備。
三、腦癱治療必須有針對性
小兒腦癱治療方式多種多樣,康復治療主要包括:理療、鍼灸、按摩、肢體鍛鍊、器械訓練等。手術治療的方法及術式也有多種,如:周圍神經手術、矯形外科手術、功能性選擇性脊神經後根切斷術(functionality seI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FSPR)等。但不論哪一種方法,都必須有針對性的進行。以發病率最高的痙攣型腦癱治療爲例,適宜選用FSPR術:該術式通過對脊髓神經後根的處理,全面調整患者的肌肉張力,使痙攣肌肉的肌張力盡量接近正常狀態。腦癱患者的肌肉痙攣並非侷限於單個肌肉,往往表現爲多個肌肉或肌羣痙攣,而該手術就可以達到全面調整肌張力的作用,且可以長期、穩定、徹底地解決患者肌肉痙攣的痛苦,爲其運動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復提供了前提條件。FSPR手術就是密切結合患者肢體痙攣程度,經過儀器測定,尋找出這類“禍根”,然後有選擇地將其切斷,徹底解除肢體的痙攣狀態,降低過高的肌張力。這種治療模式與現在國外最先進的模式一致,保證了手術效果,降低了手術風險,提高了手術療效,也避免痙攣復發,改善運動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和工作能力,實現了腦癱患兒迴歸社會的目的,有效的提高了其生活質量與生活能力。另外要記得一點,而目前醫術界公認的較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法是“康復—手術—矯形—再康復”,就是說手術治療與康復治療必須相互結合方能保證最佳人治療效果。
4、綜合性康復:
即從腦癱患兒身心兩方面着手,既改善其功能障礙和能力障礙,也要改善其不利條件,調整社會家庭環境,促使其全面康復。
我們仍舊以痙攣型腦癱患兒爲例,介紹一下針對性的康復訓練:
1、剪刀步態的康復訓練:應讓患兒取仰臥位,採用牽拉手法被動屈曲腦癱患兒雙腿,做髖關節屈伸動作:採用搖髖法、分髖法對內收肌羣進行牽伸,降低張力,保持片刻,反覆操作。
2、下肢屈膝的康復訓練:患兒採用仰臥、俯臥位壓膝整足法,或直腿擡高的方法,牽拉攣縮的肌腱,緩解痙攣的肌肉。
3、膝反張的康復訓練:將患兒的患手膝跪位支撐在牀墊上,患側膝關節做屈伸訓練,爲配合協調運動,兩膝交替屈伸進行訓練,隨着症狀的好轉,變爲仰臥位或站立位進行,嚴重者下肢矯正或手術矯正。
4、尖足,足內、外翻的康復訓練:讓患兒面對牆壁站立,然後緩慢前趴,直到跟腱處感覺牽拉爲止,還可把雙腳尖轉向外側做相同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