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歲寶寶的育兒要點及常見問題彙總

時間: 2011-01-12

育兒要點:    孩子出生:    1、早開奶,早吸吮,早接觸;
    2、要母乳餵養;
    3、搞好臍部護理,預防肺炎;
    4、與孩子多接觸,多抱,多撫摸;
    5、學笑,練擡頭和“爬行”;
    6、繼續聽胎教音樂;
    7、與孩子多說話,要懂得孩子的哭;
    8、生後兩週可服魚肝油滴劑。
    9、出生扣接種卡介苗和乙肝疫苗;
    10、滿月做常規體檢。
    第二個月:    1、堅持母乳餵養;
    2、培養規律的生活習慣;
    3、用媽媽的撫摩、聲音、微笑來促進孩子的感覺發育;
    4、練習俯臥,每日兩次,每次30分鐘;
    5、堅持戶外活動;
    6、做嬰兒操;
    7、引逗孩子發音;
    8、眼睛能清楚地看東西,追隨活動的東西,能夠注視,引逗孩子追視物體。
    9、頭擡起來持續30秒;
    10、表情豐富,有人逗他能做出相應反應;
    11、能表達高興與不高興;
    12、聽見自己熟悉的聲音能停止哭鬧;
    13、吮吸自己的小手;
    14、注射第2支乙肝疫苗。
    第三個月:    第3個月的孩子腦細胞的發育正處在突發生長期的第二個高峯的前夜,不但要有足夠的母乳餵養,也要給予視、聽、觸覺神經系統的訓練。每日生活逐漸規律化,寶寶睡覺的位置應有意識地變換幾次。可讓寶寶追視移動物,用觸摸抓握玩具的方法逗引發育,可做嬰兒體操等活動。
    1、餵奶的母親要合理增加營養;
    2、堅持戶外活動,預防佝僂病;
    3、訓練抓、握;
    4、多與孩子對話;
    5、練習翻身;
    6、可以使用枕頭;
    7、增加與孩子游戲的時間;
    8、頭能挺立,俯臥時前臂支撐,挺胸,擡頭;
    9、喜歡親人逗他,能發出笑聲;
    10、能抓東西;
    11、跟他玩玩具時,會發出高興的聲音;
    12、能發出“e”“h”“ai”等聲音;
    13、服第1粒小兒麻痹糖丸;
    14、月末請醫生進行健康檢查;
    第四個月:    1、堅持4個月母乳餵養;
    2、爲預防貧血可添加蛋黃、肝泥等;
    3、充分利用看、聽、觸、嗅、嘗、運動等方式,促進嬰兒感覺發育;
    4、多與孩子對話;
    5、頭能豎直並隨意轉動;
    6、俯臥時能滾向一側;
    7、有的孩子能從俯臥翻成仰臥,或從仰臥翻成俯臥;
    8、能表示情感,能大笑;
    9、手能準確地抓;
    10、會對鏡子笑;
    11、服第2次小兒麻痹糖丸;
    12、注射第1次百、白、破混合製劑;
    13、做結核菌素試驗,複查卡介苗接種情況。    第五個月:    1、逐漸添加輔食,注意循序漸進;
    2、經常更換孩子的食譜;
    3、教孩子模仿發音;
    4、預防營養不良性貧血;
    5、喜歡照鏡子,並能向鏡中的自己笑;
    6、從俯臥翻成仰臥;
    7、扶着孩子腰或腋下,能在大人腿上做跳的動作;
    8、可以把東西從一隻手倒到另一隻手;
    9、俯臥時,上臂能撐起,胸部擡起,昂頭;
    10、能用手抓想要的東西;
    11、表情豐富,能用表情表達喜歡與不喜歡;
    12、可以辨別出親人;
    13、拖起時,腿能支撐身體;
    14、第3次服小兒麻痹糖丸
    15、注射第2針百、白、破混合製劑。    第六個月:    1、6個月以後孩子開始愛鬧病,因爲體內來自母親的抗體水平逐漸降低。此時孩子特別容易患各種傳染性疾病和各種營養不良症;
    2、保證孩子的營養,加好輔食;
    3、加強體育鍛煉,多活動;
    4、堅持曬太陽,多在戶外活動;
    5、保證睡眠;
    6、練習翻身打滾;
    7、注意出牙保健;
    8、注射第3針百、白、破混合製劑;
    9、月末常規體檢;    第七個月:    1、添加肉末、動物血、肝泥預防貧血;
    2、添加麪包幹、饅頭乾等乾硬食物鍛鍊咀嚼;
    3、練習發音;
    4、繼續練爬;
    5、學做7-12個月嬰兒操;
    6、學習認物;
    7、訓練抓握和對擊;
    8、訓練聽命令做事,懂得禁止的意思;
    9、7個月的嬰兒能擡頭,能坐,會翻身,手扶牀欄能站,視野開闊;
    10、好奇心增強,眼前的東西都要抓;
    11、自己手裏的東西不讓別人拿走;
    12、認人,對熟悉的人表示好感;
    13、能模仿媽媽的簡單動作,如搖手裏的玩具,敲打、對敲等;
    14、能記憶,但很短;
    15、注射第3針乙肝疫苗;
    16、預防各種傳染病.    第八個月:    1、花樣添加輔食,逐漸增加品種,預防消化不良;
    2、培養社會交往能力;
    3、注意安全;
    4、給孩子創造運動的空間;
    5、學拿勺子和用杯子喝水;
    6、滿8個月接種麻疹疫苗。    第九個月:    1、扶雙手向前邁步;
    2、增加戶外活動;
    3、看書看圖片;
    4、能聽懂常用詞的意思;
    5、訓練與人合作遊戲;
    6、擴大孩子活動的空間;
    7、學拍手錶示歡迎,招手錶示再見;
    8、月末常規體檢;
    9、乙腦疫苗第1次;
    10、間隔7--10天注射第2次乙腦疫苗。    第十個月:    1、逐步斷奶,以主食爲主;
    2、由稀飯、爛面、肉末、菜泥過渡到軟飯、饅頭、碎肉、碎菜;
    3、獨站,鼓勵孩子邁步;
    4、訓練有意識地叫“爸爸”“媽媽”;
    5、訓練配合穿衣、脫衣;
    6、安排孩子規律的生活;
    7、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    第十一個月:    1、培養良好的進餐習慣;
    2、調理小兒飲食,預防營養不良和消化道疾病;
    3、念歌謠、詩歌,講故事,訓練發音;
    4、增加戶外活動,注意體育鍛煉;
    5、每日3餐外加兩次奶,兩次點心;
    6、自己脫鞋;
    7、防止便祕;
    8、接種流腦多糖菌苗(1歲以內,秋季接種)。    第十二個月:    1、能扶欄行走;
    2、牽手能邁步;
    3、能站立、下蹲、彎腰;
    4、會握小勺吃東西,但吃不好;
    5、能塗畫;
    6、能說一二個字;
    7、能表達自己的意見;
    8、調整飲食結構;
    9、月末到醫院常規體檢。

二、常見問題彙總:    1、哪些藥物影響哺乳?    以下藥物影響泌乳:
    ★ 生物鹼代謝藥可影響泌乳素的產生,從而抑制泌乳;
    ★ 止痛藥。止痛藥,如可待因、安乃近應避免使用,因爲這些藥可通過乳汁分泌出來。可選擇撲熱息痛或ibnprefen。
    ★ 鎮靜藥。如母親用了安定、巴比妥酸鹽等藥後可影響泌乳.
    以下藥物在哺乳期最好不用,如必須用時,就要考慮停止哺乳:金鋼烷胺、抗癌藥物、溴化物、水滴錄、放射性同位素等。    2、 母乳足不足?    ★ 母親感覺乳房空。
    ★ 寶寶吃奶時間長,用力吸吮卻聽不到連續的吞嚥聲,有時突然放開奶頭啼哭不止。
    ★ 寶寶睡不香甜,出現吃完奶不久就哭鬧,來回轉頭尋找奶頭;
    ★ 寶寶大小便次數少,量也少。
    ★ 體重不增加或增加緩慢。
    大多數自認爲“沒有奶”的乳母並非真正母乳不足,應及時查明原因,排除障礙,並採取積極的催奶辦法,千萬不要輕易放棄母乳餵養。    3、母乳餵養應注意什麼?    ★ 孩子出生後1--2小時內,媽媽就要做好抱嬰準備。
    ★ 掌握正確的哺乳姿勢,讓孩子把乳頭乳暈的部分含接在口中,孩子吃起來很香甜,孩子吃奶姿勢正確,也可防止乳頭皸裂和不適當的供乳;
    ★ 純母乳餵養的孩子,除母乳外不添加任何食品,包括不用喂水,孩子什麼餓了什麼時候吃,純母乳餵哺最好堅持6個月。
    ★ 孩子出生後2-7天內,餵奶次數頻繁,以後通常每日喂8--12次。
    4、新生兒會看東西嗎?    正常新生兒具有觀察的能力,並且能夠區分明暗。兩週後,他們看大物體比看小物體更專注。到兩個月時,他們就會用眼睛追蹤移動着的物體。如若你留心的話,很早就會發現,嬰兒吃奶的時候,他常常很有興趣地注視着你的臉。    5、新生兒能看到色彩嗎?    寶寶剛出生時顯然不能區分相同光線下的顏色。但是,大多數的嬰兒出生後10周就開始能辨別。3--4個月大的嬰兒,他們跟大人一坐能辨別不同顏色。
    儘管新生兒不能辨別顏色,但對他們視覺上的刺激卻一定有反應,能夠多看明暗對比較大的地方,比如臉的上半部,較喜歡看物體的邊和彎曲部位,並且也喜歡看移動的物體。    6、孩子吃奶後怎樣讓他打嗝?    讓孩子打嗝的目的是幫助他排出在吃奶時嚥下的空氣。
    爲了使孩子容易打嗝,餵奶時孩子的位置很重要,要把他的頭部姿勢擺正,嚥下的空氣纔能有機會上升。每次餵奶的情況不同,吃進的空氣也就不同,有時會吐出一點點。建議每次餵奶20--30毫升後,停下來讓他打嗝,然後再繼續喂。孩子吃奶後,抱他坐幾分鐘,使胃部穩定,也是有好處的。許多嬰兒在餵奶過程中吃得太飽,這自然會吐出點奶,打嗝可以排出壓力。    7、孩子吃了母乳就哭,好像是肚子疼,是不是給他換奶?    要診斷出孩子的腹痛是很困難的。大多數小嬰兒在晚間會有一段吵鬧的時間。腹痛一般與母乳沒有關係。這時母親應該注意觀察,避免食用可能造成嬰兒不適的食物。建議不要因此停止哺乳,因爲母乳是嬰兒的最佳食物。如果寶寶吃母乳有煩躁不安的現象,那麼改吃商業配製的嬰兒食品也一樣會煩躁不安。大部分孩子在3個月後會消除這些症狀而恢復正常。如果確實有腹痛症狀,就應該與醫生聯繫。    8、兩個多月的嬰兒手腳經常冰涼正常嗎?    許多小嬰孩血液循環不良,手腳冰冷,在寒冷的房間裏更是如此,而且手腳還會變成青紫色。當把嬰孩放進溫暖的房間裏時血循環狀況就會好轉,手腳上的顏色也會變好。有些孩子的動脈窄小,血液循環不良,手和腳始終冰涼而且是藍色的。如果父母對此擔心的話,可請醫生檢查。    9、不要濫服魚肝油?   有的媽媽覺得魚肝油是維生素D,多吃幾滴只有好處沒有壞處。殊不知維生素A或D過量會造成中毒。
    孩子維生素A、D急性中毒,可引起顱內壓增高,頭痛、噁心、嘔吐、煩躁、精神不振、前囟隆起,常被誤認爲是患了腦膜炎。慢性中毒表現爲食慾不好、發燒、腹瀉、口角糜爛、頭髮脫落、皮膚瘙癢、貧血、多尿等。
    如發現以上症狀,要停服魚肝油,少曬太陽,立即到醫院檢查。    10、用考普氏指數判斷營養狀況    判斷孩子營養狀況如何有許多方面,考普氏指數是用孩子身長和體重來判斷的一種方法。這個指數是用體重除以身長的平方再以10得出來的,其公式爲:
    考普氏指數 ={體重(克)/身長(釐米)×身長(釐米)}×10
    根據考普氏指數判斷標準,指數達22以上則表示孩子太胖;20--22時爲稍胖;18--20爲優良;15--18爲正常;13--15爲瘦;10--13爲營養失調;10以下則表示營養重度失調。    11、嬰兒溼疹的護理方法    對患溼疹的嬰兒一般採用以下護理方法:
    ★ 給孩子洗臉洗澡時不要用肥皂刺激,如身體、四肢溼疹較重時,暫時不要盆浴,洗後要立即塗藥;
    ★ 給孩子換上清潔柔軟舒適的衣服,枕頭要常換洗,衣服被褥均要用淺色的純棉布製作,不要用化纖製品;
    ★ 不要使孩子着冷受熱,要躲避冷風,夏季不要暴曬;
    ★ 乳母應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蔥、蒜、酒等;
    ★ 喂孩子的牛奶應多煮些時間,用以破壞牛奶中的致敏物質。孩子患溼疹嚴重時要及時請皮膚科醫生治療,家長不要隨便給孩子塗藥,以免加重過敏。一般溼疹經治療後容易好轉,但也容易復發,不過不用着急,一般停牛奶後(大約6個月)就會逐漸痊癒的。    12、孩子發燒時應注意觀察    孩子發熱是小兒常見的症狀,許多疾病都可以引起發熱。嬰兒發熱時家長可注意以下幾點:
    注意室溫是否過高。在炎熱的夏季,氣溫很高,嬰兒自身調節體溼的能力又差,媽媽抱着嬰兒時熱氣不易散發,使體溫升高。但是這種發熱一般時間不會太久,再給孩子放在涼爽的地方,稍微扇一扇,給孩子飲一些清涼的水果汁,或給孩子洗一個溫水澡,幾小時後體溫就會降到正常。在冬季,如果室內溫度過高,嬰兒又包裹得過多,也會使嬰兒體溫過高。遇到這種情況,可適當打開包裹散熱,把體溫降到正常。    13、孩子一哭就抱會不會就寵壞了?    對嬰兒來說,使用“寵壞”這個字眼並不是很恰當的。所謂“寵壞”是指孩子的期望和幻想超過了大人能給以滿足的程度。哭鬧和煩躁的小嬰兒總是有些不舒服的地方。不是身體上,就是心理上有所不舒適或者最一般的需要未得到滿足。總之,孩子越小,需要的關心越多;小孩越大,越要注意逐漸培養他獨立自主,以免事事依賴大人。    14、寶寶出現貧血的原因:    大多數嬰兒出生後,都會出現紅細胞數減少和血紅蛋白下降的情況,這一現象被稱爲新生兒的生理性貧血,這是正常的。新生兒出生後紅細胞很快開始降低,大約在分娩後10--12周內降到最低點。這種現象決不會導致嚴重的貧血。雖然發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從母體中獲得的,因此他們需要大量的紅細胞以滿足氧氣的需求,所以與稍大點的孩子比較,新生兒血紅蛋白較高。嬰兒出生以後,可以通過肺部有效地獲得氧氣,因而停止了過量紅細胞的製造。骨髓造紅細胞的功能在生後2--3個月開始活躍。出現貧血的另外兩個生理因素是:一是隨着嬰兒的成長,血容量擴充很多,紅強胞被稀釋;二是胎兒的紅細胞生存期短,生後逐漸破壞。
  
    15、嬰兒每月應該長多少?    大多數足月嬰兒在生後頭3個月每月約增750--900克,頭6個月平均每月增600克左右。許多嬰兒在1歲時就增加到出生時的3倍。但嬰兒每個月增加的體重是不一樣的。嬰兒在這個月體重可能還增加不了0.5分斤,而在下一個月卻可能增加0.9公斤,甚至增加1.35公斤。    16、如何添加蛋黃    3-4個月的孩子應該添加含鐵較豐富、又能被嬰兒消化吸收的食品,雞蛋黃是最適合的食品之一。開始時將雞蛋煮熟,取1/4蛋黃用開水或米湯調糊狀,用小匙喂,以鍛鍊嬰兒用匙進食的能力。嬰兒食後無腹瀉等不適後,再逐漸增加蛋黃的量,半歲後便可食用整個蛋黃了。人工餵養的嬰兒,最好在第二個月開始加蛋黃,可將1/8個蛋黃加少許牛奶調爲糊狀,然後將一天的奶量倒入調好的糊中,攪拌均勻。煮沸後,再用文火煮5--10分鐘,分次給孩子食用。如嬰兒無不良反應,可逐漸增加一些蛋黃的量,直至加到1個蛋黃爲止。應當注意的是,奶煮熟後放涼,要存入冰箱中,每次食用時都要煮開,以免孩子食入變質的牛奶引起不良的後果,另外不要隨意蛋黃的食用量。    17、孩子發熱不愛吃奶怎麼辦?    人體發熱可引起胃腸功能紊亂,交感神經活動增強,消化酶的分泌減少。雖然食入量很少,但食物的胃腸內停留的時間很長。所以,孩子在發燒時食慾減退,有時還肚子脹。
    怎麼辦呢?可以讓孩子每次食入量少一點多吃幾餐。而且要吃一些稀釋而清淡的有助於消化吸收的食品,在牛奶中一些米湯或水,並注意給孩子多喂水,保證足夠的液體供給。發燒時體內水分消耗較多,如不注意給孩子喂水,一方面發燒不容易退,另一方面,容易引起代謝紊亂。在補充水時,特別要注意補充些鮮果汁水或菜水等。    18、要預防嬰兒腦震盪   嬰兒腦震盪不單單是由於碰了頭部纔會引起,有很多是由於人們的習慣性動作,在無意中造成的。比如,有的家長爲了讓孩子快點入睡,就用力搖晃搖籃,推拉嬰兒車;爲了讓孩子高興,把孩子拋得高高的;有的帶小嬰兒外出,讓孩子躺在過於顛簸的車裏等。這些一般不太引人注意的習慣做法,可以使孩子頭部受到一定程度的震動,嚴重者可引起腦損傷,留有永久性的後遺症。小兒爲什麼經受不了這些被大人看做是很輕微的震動呢?這是因爲嬰兒在最初幾個月裏,各部的器官都很纖小柔嫩。尤其是頭部,相對大而重,頸部肌肉軟弱無力,遇有震動,自身反射性保護機能差,很容易造成腦損傷。
    
    19、如果嬰兒早期肥胖    胖孩子不一定是健康的,胖孩子容易感冒,也愛長溼疹。小嬰兒達到什麼程度算胖呢?自生出到了3個月時,體重最好只增加3千克。
    母乳餵養的孩子70%不太胖,而牛奶喂的孩子大約70%是胖的。
    肥胖的嬰兒,動作緩慢,不愛活動。越不愛活動長得越胖。
    胖孩子不要早站,也要早走路,因爲他太重,影響腿的發育。但要讓他多運動,特別是腿部運動。
    小嬰兒仰臥,哄他做踢腿的動作和遊戲。
    要逗引孩子多爬,因爲肚子胖,他可能不喜歡爬,但要做各種遊戲幫他學爬。
    經常讓嬰兒翻身。
    堅持做日光浴和空氣浴。
    扶孩子腋下立着抱,將腿放在大人膝上,讓他在膝上跳,鍛鍊雙腿。
    做遊戲的時候不包尿布,使他有輕鬆感,更喜歡遊戲和鍛鍊。
            20、“馬牙”不需要處理    在新生兒牙齦邊緣或上齶上,常可見到一些黃白色芝麻大小的疙瘩。這是由於上皮細胞堆積或由於粘液腺瀦留腫脹而引起的,俗稱“馬牙“,屬正常現象,幾個星期後可自行消失。千萬不要用針挑或用布擦”馬牙“,以免擦破感染
 
    21、新生兒居室的要求    嬰兒室的室溫應控制在22~24攝氏度,溼度在50%~60%爲佳。嬰兒居室應選擇向陽、通風、清潔、安靜的房間。嬰兒可單獨睡一張小牀,減少感染的機會。室內裝飾以簡潔、明快爲好。不要讓患呼吸道病人進進出出,以減少對孩子的感染。
 
    22、怎樣選擇衣物和尿布    新生兒的皮膚比較嬌嫩,易發生擦傷和過敏,衣服應先用質地柔軟、吸收、透氣性能好、淺色的棉織品爲宜,也可用舊棉布衫改制。衣服要寬鬆一些,既易於穿脫,也有利於孩子的活動。內衣褲要經常換洗,最好不用洗衣粉,力求用肥皂溫水清洗。
    尿布也要選用柔軟、吸水性好、耐洗的棉織品。用尿布時不宜扎得太緊或太鬆。不要用塑料布直接包在尿布外面,這容易導致紅臀和尿布疹。 
    23、怎樣護理臍部    臍帶脫落一般在5~10天以內,脫落後如臍窩處潮溼,可以撒一點消毒的滑石粉,使它乾燥;如已有肉芽組織形成,須請醫生診治;如有分泌物,可用1%的龍膽紫溶液塗患處。臍部傷口完全長好,大約需要10~20天。 
    24、怎樣觀察大小便新生兒在頭1~2天內排的是黑綠色的胎糞。餵母乳後,便色漸漸變黃。新生兒開始排便時每天3~4次,滿月以後漸漸改爲每天1~2次。如果每天大便次數增多且有臭味,又有黏性或膿樣的大便出現,這表明不正常,應請醫生診治。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