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篩查的影響因素

時間: 2011-09-14

                                   浙江中醫藥大學聽力與言語科學學院

(一)導致假陰性的可能因素

1.篩查的聽力如果平均聽力損失小於30dB則不能篩出。

2.現採用的兩種篩查技術並不能檢查所有的頻率,新生兒出現分離型低頻(小於1KHz)或高頻聽力損失(大於2KHz)時,有可能篩不出。

3.有些聽覺障礙性疾病(如聽神經病)單用OAE是檢查不出來的,可出現假陰性。

4.20%-30%的嬰幼兒聽力損失是遲發的、進行性的或波動性的,在新生兒篩查中可能表現爲假陰性。

(二)導致假陽性的可能因素

1.初檢年齡  有研究發現在出生後24h進行聽力篩查,“假陽性”發生率最高,因此對自然分娩的嬰兒安排在48h後測試或在出院前一天測試,儘量避免在出生後24h進行篩查。

2.新生兒發育不良  早產兒和低體重兒聽力傳導和神經系統發育可能不成熟,住院期間聽力篩查未通過屬暫時性,隨着身體各個器官的發育,42天覆查時聽力篩查通過率明顯提高。

3.外耳和中耳因素  新生兒耳道和中耳腔可能有羊水、胎脂性殘積物滯留,他們對傳入的刺激聲和傳出的反應信號造成衰減,導致耳聲發射能量減弱或消失,造成了聽力篩查“未通過”的假象。

4.新生兒的狀態  進行篩查時,新生兒應處於安靜或睡眠狀態,全身放鬆,如新生兒當時哭鬧,可能造成結果假陽性。

5.電極和探頭位置的放置 如位置放置不準,也可能造成假陽性。

2007年JCIH確定永久性的,遲發性和兒童期進展性聽力損失的高危因素如下:

1.家長或其監護者注意到其有聽力、言語、語言或發育遲緩;

2.有永久性兒童聽力損失的家族史;

3.進入NICU大於5天,或者有以下情況者,包括運用過體外膜肺氧合技術、輔助通氣、耳毒性藥物(慶大黴素或妥布黴素)或環利尿劑(速尿)、高膽紅素血癥需要血液置換治療者;

4.宮內感染如鉅細胞病毒、孢疹病毒、風疹病毒、梅毒和弓形蟲;

5.顱面部畸形包括耳廓、耳道、耳垂和顳骨畸形;

6.有已知合併有感音神經性聾或永久性傳導性聾的綜合症相關體徵如白色的頭毛髮;

7.伴有聽力損失或進行性,遲發性聽力損失的綜合症如神經纖維瘤、骨硬化症及Usher綜合症,其它容易識別的綜合症包括Waardenburg,Alport,Pendred等;

8.神經退行性疾病如Hunter綜合症,感覺運動神經病如Friedreichhe共濟失調等;

9.出生後出現與感音神經性聾有關的感染,包括確定的細菌和病毒感染(尤其是孢疹病毒和水痘)、腦膜炎;

10.頭部外傷;

11.進行過化療者。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