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新生兒和新生兒疾病的護理6

時間: 2012-03-14

第五節  新生兒顱內出血的護理

(一)病因

1.32周以下的早產兒,因毛細血管發育不成熟、脆弱,當動脈壓突然升高時,易導致毛細血管破裂、出血。缺血缺氧窒息時,引起低氧及高碳酸血癥,可導致顱內出血的發生。

2.外傷 常見產傷性引起顱內出血以足月兒多見。因胎頭過大、臀產、急產、產程過長、高位產鉗,多次吸引器助產等,均可使胎兒頭部受擠壓而導致小腦天幕撕裂,而至硬腦膜下出血,大腦表面靜脈撕裂常伴有蛛網膜下腔出血。

3.其他 高滲透壓的液體輸入過快、機械通氣不當、血壓波動過大、操作時對頭部按壓過重均可引起顱內出血。

(二)臨牀表現

症狀、體徵與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有關,一般生後數小時至一週左右出現。中樞神經以興奮症狀爲主時。出現易激惹、煩躁不安、雙目凝視、嘔吐、腦性尖叫等;可有全身強直性或陣發性痙攣、肌張力增高;中樞神經以抑制症狀爲主時,出現表情淡漠、嗜睡、昏迷、肌張力低下、擁抱反射消失、呼吸不規律、呼吸暫停並出現青紫等。查體可見前囟飽滿、骨縫開裂、瞳孔不等大、對光反射消失等。由於出血部位不同,其特點爲:腦室周圍-腦室內出血,常見於早產兒24~72小時出現症狀;蛛網膜下腔出血,出血量小者無症狀,出血量大者,24小時出現症狀,以驚厥爲主;硬腦膜下出血,多見於產傷引起的顱內出血,以足月巨大兒多見,生後24小時可出現驚厥、偏癱和斜視等神經系統症狀。

(三)輔助檢查

1.腦脊液檢查 急性期爲均勻血性和皺縮紅細胞,蛋白含量明顯增高,嚴重者出生24小時內腦脊液糖定量降低。

2.CT和B超 可提供出血部位和範圍。

(四)治療原則

1.支持療法 保持安靜,儘可能減少搬動、刺激性操作。維持正常PaO2、PaCO2、pH等。

2.止血及對症處理 控制驚厥、降低顱內壓。

(五)護理問題

1.潛在併發症:顱內壓增高 與顱內出血有關

2.低效性呼吸型態 與中樞神經壓迫有關

3.營養失調:低於機體需要量 與中樞神經系統受損有關

(六)護理措施

1.絕對保持病室安靜,減少噪音。使患兒側臥位或頭偏向一側。護理操作要輕、穩、準,儘量減少對患兒移動和刺激,以防止加重顱內出血。

2.不能進食者,應給予鼻飼。少量多餐,保證患兒熱量及營養物質的供給,準確記錄24小時出入量。

3.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通暢。

4.15~30分鐘巡視病房1次。密切觀察並記錄患兒生命體徵、神志、瞳孔的變化,出現脈搏減慢、呼吸節律不規則、瞳孔不等大等圓、對光反射減弱或消失等症狀,立即報告醫生,並做好搶救準備工作。

5.遵醫囑給予鎮靜、脫水藥、止血藥,觀察用藥後的機體反應,如皮膚彈性、黏膜溼潤的程度等。

(七)健康教育

向家長講解顱內出血的嚴重性,可能會出現的後遺症。鼓勵家長堅持治療和隨訪,發現有後遺症時,儘早帶患兒進行功能訓練和智力開發,減輕腦損傷影響。增強戰勝疾病的自信心。

考點練習

考點:新生兒顱內出血的病因及臨牀表現(A1型題)

1.缺血缺氧性顱內出血常見於

A.早產兒

B.足月兒

C.巨大兒

D.未成熟兒

E.低體重兒

2.產傷性顱內出血常見於

A.早產兒

B.足月兒

C.巨大兒

D.未成熟兒

E.低體重兒

3.新生兒顱內出血的早期症狀是

A.易激惹

B.前囟隆起

C.呼吸不規則
D.肌張力降低
E.雙側瞳孔不對稱

4.新生兒顱內出血的臨牀表現不包括
A.生後1~2d出現
B.前囟隆起,驚厥
C.腦性尖叫
D.肌張力早期增高,以後降低

E.皮膚、鞏膜黃染

考點:新生兒顱內出血的輔助檢查和治療要點(A1型題)

5.爲降低新生兒顱內壓出血引起的顱內高壓,可選用

A.25%葡萄糖

B.50%葡萄糖

C.呋塞米
D.地塞米松
E.大劑量甘露醇

6.關於新生兒顱內出血的治療原則,錯誤的是

A.儘可能減少搬動

B.注射維生素K1止血

C.控制驚厥首選苯巴比妥
D.使用大劑量甘露醇降低顱內壓
E.必要是腰穿放腦脊液

考點:新生兒顱內出血的護理措施(A1型題)

7.關於新生兒顱內出血的護理措施,錯誤的

A.使用頭皮靜脈穿刺輸液

B.住院3天以內除臀部護理以外免除一切清潔護理

C.不能進食者,應給予鼻飼

D.密切觀察患兒生命體徵、神智、瞳孔的變化

E.遵醫囑使用止血藥

8.新生兒顱內出血的護理措施,錯誤的是

A.保持室內安靜 

B.頭肩擡高 

C.爲患兒洗澡 

D.觀察生命體徵

E.必要時給鼻飼

                                       參考答案

序號

答案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