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嘔吐腹瀉

時間: 2011-03-10
              真是鬱悶,奶奶和哥哥到小叔家去玩了,可是 寶寶居然又嘔有拉把媽媽都搞的想哭,在網上查了些治療的也許以後還能用的上,開始給寶寶餵了些止拉肚子的藥,又有些流鼻子就餵了一點點午時茶,因爲是中藥所以給餵了點家裏也備了什麼雙黃連、魚腥草之類的。下面看看別人有什麼高招;有的說可以給寶寶喂一點熟蘋果,把蘋果切塊放在粥裏燒,熟蘋果是有調節腸胃收幹大便的作用的,還可以孩子喂熟的蘋果泥。媽媽很懶直接在網上找了些治療好辦法,我們來看看:熟蘋果泥製造方法:拿一個蘋果去皮去核,切塊放入攪拌機打碎,放入微波爐內高火兩分鐘,拿出攪拌一下,再高火兩分鐘,這個時候蘋果泥是呈現果凍狀的,待涼喂寶寶,如果蘋果不夠甜可以加入葡萄糖。
注意:如果是母乳餵養,寶寶媽媽也應該注意不要着涼了,不要在剛吃完涼食以後馬上喂寶寶,這也會引起寶寶拉肚子.
寶寶腹瀉問題全指南
每個嬰幼兒由於排便習慣不同,每天的排便次數也會不同。臨牀上,出生6個月內的寶寶,每天排便在6、7次之內,6-12個月的寶寶,每天排便約2、3次,都屬於正常現象。另外,寶寶會因遺傳、個性、體質和進食內容不同等因素,有不同的排便性狀,但只要每天能維持固定的排便習慣,且沒有特別異常的現象,就可不必過於擔心。
1.解析寶寶腹瀉
如果寶寶排便次數增多、便便的顏色以及性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那麼,媽媽們就要加以注意了。根據臨牀表現,寶寶的腹瀉可分爲輕度腹瀉和重度腹瀉。
輕度腹瀉:
寶寶大便每天約3~10次,黃色或綠色,(現在寶寶就拉綠色的便便)稀糊狀或蛋花湯樣,常見白色或黃白色奶瓣或泡沫,有酸味,偶爾有噁心、嘔吐。寶寶精神狀態好,體重輕度下降,體溫大多正常,偶有低熱,無明顯脫水症狀。這樣的情況多數是因爲進食不當、消化不良或者着涼所導致的非細菌感染性的腹瀉。依上面的情況就很像寶寶現在的狀況。
便便解析:
寶寶的消化系統尚未發育成熟,神經系統調節功能也不完善,人工餵養的寶寶添加輔食過快,改變了飲食的種類或者轉奶等突然的改變超過消化道的承受能力時,會增加消化道的負擔,引起消化功能紊亂而導致腹瀉。也可能是氣候的變化或者護理不當引起的。
便便應對,教您6招:
1)餵養應定時、定量。按時逐步增添輔食,但不宜過早、過多添加澱粉類或脂肪類食物,也不宜突然改變輔食的種類。可以給寶寶加喂些蘋果汁和胡蘿蔔水,以達到收斂腸道內過多水分的目的。
2)轉奶的過程應該循序漸進,切忌速戰速決。一般轉奶需要2周的時間,第一次轉奶應從每天的中間餐數開始,然後每隔幾天增加一次轉奶的餐數,直到完全轉爲新的奶粉。考慮到寶寶的體質各不相同,轉奶的步驟也可因人而宜,酌情調整。
3)注意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服,注意腹部的保暖。每次便便後,都要用溫水清洗寶寶的肛周,勤換尿布,及時處理糞便並洗手消毒,以免重複感染。同時加強體格鍛鍊,預防感冒、肺炎、中耳炎等疾病。
4)如果是在母乳轉換配方奶粉的過程中出現情況,應注意觀察餵食配方奶粉嬰兒的大便,通常呈糊狀或條狀軟便,顏色有黃色,也有綠色。一般來說,每一個寶寶便便的情況都不太一樣,只要寶寶的飲食、生活起居正常,生長髮育一直很好,父母不必爲寶寶排便的次數、形狀及顏色太過於操心。
5)一旦出現水樣的便便,應提防輪狀病毒性腹瀉,又稱秋季腹瀉,是一種好發於秋季的感染性腸炎,絕大多數患兒是因爲感染了輪狀病毒後才發病的。此病是一種自限疾病,病程3-8天,主要治療是補液和抗病毒以及對症治療。
6)偏食澱粉或糖類食物過多時,可使腸腔中食物增加發酵,產生的大便呈深棕色的水樣便,並帶有泡沫。父母可適當調整寶寶的飲食,減少澱粉或糖類食物的攝入。
以上幾種情況多是輕度非細菌感染性腹瀉的表現,媽媽們不要過於擔心,只要根據寶寶的實際情況找到原因,合理調整飲食,恰當護理,好好調整,寶寶在2―3周內自然會恢復。掌握就醫時機:
嬰幼兒腹瀉病情變化快,寶寶的耐受力差,應謹慎對待。如果寶寶腹瀉超過3天,病情仍不見好轉,出現以下任何一種症狀,應立即帶寶寶去醫院就診。
1)腹瀉次數和量增加
2)頻繁嘔吐
3)明顯口渴
4)不能正常飲食
5)發熱
6)大便帶血中重度腹瀉:
除了與細菌感染有關外,可能是輕度腹瀉加重所致。如果寶寶排便頻繁,每日便便十次至數十次。便中水分增多,偶有粘液,呈黃或黃綠色,有腥臭味。換尿布不及時者,常腐蝕臀部皮膚,表皮剝脫而發紅。食慾低下,常伴嘔吐。多有不規則低熱,重者高熱。上述這些情況都可能是細菌感染導致的。感染性腹瀉主要是由於致病微生物所致。對症支招:
應速到醫院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千萬不可以自行用藥。治療掌握四原則:讓胃腸適當休息、控制感染、糾正水與電解質紊亂、良好的護理。區分寶寶生理性與病理性腹瀉:
大便次數多,消化不好,含水量較多,都稱之爲腹瀉。但嬰兒腹瀉,有的是病,可有的卻不是病.通常腹瀉又可分爲生理性腹瀉和病理性腹瀉。2.莫爲寶寶的生理性腹瀉而發愁
有的媽媽只要寶寶的便便有所增加,就認爲是腹瀉,就開始給寶寶喂藥,其實這裏面存在着誤區。有時寶寶發生腹瀉並不是由於疾病,而可能是由於飲食、天氣以及生活習慣的改變等所致,這屬於生理性腹瀉。
生理性腹瀉:< 還有這樣寫的腹瀉病人必須喝大量的水分,例如生理鹽水、角豆樹茶、胡蘿蔔汁及綠色飲料(含葉綠素)。如果情況未見好轉,或糞便中帶血,則要看醫生。可以作一次過敏測試,以瞭解你是否對某種食物過敏。
家庭治療措施
●多喝水
腹瀉病人由於大量的排便,導致身體嚴重缺水和電解質紊亂,此時必須補充大量的水分。含有氯化鈉、氯化鉀和葡萄糖、枸櫞酸鈉的補液鹽是理想的選擇,因爲它們能補充體內流失的葡萄糖、礦物質,並且調節鉀、鈉電解質、水分酸鹼平衡;而胡蘿蔔汁、蘋果汁、西瓜汁等不僅能補充水分,而且可以補充必需維生素,也是很好的補充品。它們都是防止機體因腹瀉而脫水和虛脫的良方。
●勿匆忙服藥
除非是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的腹瀉,或者嚴重腹瀉產生併發症,普通的腹瀉並不需要服藥治療,它的症狀一般不會超過48小時。所以,至少兩天以內,勿用藥物止住腹瀉,因爲腹瀉是體內排除毒素的方式。今天,當病人發生急性腹瀉時,醫生多不鼓勵使用止瀉劑,除非其他急需控制的情況。否則,讓它排出可能比較有利,也能加速復原。
●檢查所用的藥物
腹瀉有時可能與你服用的藥物有關,比如服用紆解胃灼熱的制酸劑。制酸劑是最常引起腹瀉的藥物。爲了避免與胃灼熱相關的腹瀉,建議使用僅含氫氧化鋁的制酸劑。除了制酸劑,抗生素、奎尼丁、秋水仙素(抗痛風藥)等藥也可能引起腹瀉。如果你懷疑這些藥物或其他藥物使你腹瀉,應向你的醫師詢問。
●順其自然
許多人喜歡用果膠、嗜酸菌、角豆粉、大麥、香蕉、瑞土於酪及各式各樣的奇特食物來治療拉肚。這些東西能約束腸子,延緩其蠕動。但實際上,這只是延長問題來源待在體內的時間,你真正需要的是將引發拉肚的物質排出體外,最佳的方法仍是順其自然地排掉。
●遠離廚房
拉肚期間不宜爲家人作飯燒菜,應直到症狀消除爲止。如廁後要記得將手洗乾淨,以免傳染病菌給他人。
飲食與營養療法
●每天喝3碗米湯
米湯有益於治療腹瀉。用3杯水加半杯糙米煮45分鐘,過濾後,每天喝3碗。同時,吃米飯也可幫助糞便成形,並提供維生素b。
●服用木炭片
每小時4粒木炭片與水服用,直到情況好轉。晚間使用。千萬勿與其他維生素或藥物合用。
●飲食清淡
腹瀉期間應食用清淡的流質食物,如雞湯或其他透明的液體。因爲在腹瀉期 間,你的腸子需要充分地休息。當你確定雞湯沒問題後,可趁症狀改善時,在飲 食中逐漸加入米飯、酸乳(含有益菌)、生菜等容易消化的食物。
●避免下列食物
拉肚子時,最需要避開的食物包括豆類、甘藍菜等。其他含有大量不易吸收 的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也會加重腹瀉。這些食物包括脂肪、小麥及含麩質食物如麪包、麪條及其他麪粉製品、蘋果、梨子、李子、玉米、燕麥、馬鈴薯等。避免喝碳酸飲料,這類飲料所含的氣體可能使你的瀉肚火上加油。
●補充礦物質
服用海帶粉膠囊,每天5粒,或食用海帶湯以補充礦物質。每天服用100毫克鉀以補充流失的鉀。
●用大大蒜殺菌
你可以在三餐時吃幾粒大蒜,它可以預防和治療細菌性腹瀉。如果你不能或不願吃生蒜,則可以服用蒜頭膠囊,每天3次,各2粒,也同樣起到殺菌(細菌及寄生蟲)作用。
●補充必需營養素
①鈣加維生素d
每天1500毫克。補充流失的鈣質,幫助糞便成形。每天400iu維生素d,幫助鈣吸收。
② 消化酶
用餐時服用。富含胰臟酵素,有助於幫助消化。
③ 鎂
每天1000毫克。幫助鈣吸收,促進ph酸鹼平衡。
④洋車前子或燕麥麩
睡前4膠囊。有助糞便成形。
⑤不飽和脂肪酸
用量依產品指示,有助糞便成形。
⑥ 維生素b羣加維生素bl及菸鹼素及葉酸
維生素d羣加維生素d:每天200毫克,2周。菸鹼素及葉酸每天50毫克。由於吸收不良,或許有必要請醫師注射維生素d。
⑦ 維生素e
每天400iuD1000i3。保護結腸擘細胞膜。
●謹用奶制晶
乳糖不耐症是下痢的重要原因之一。乳糖不耐症可能在嬰兒時期就發生了,或也可能突然在成年後出現。如果當你喝完牛奶後,接着經歷排氣和腹痛,接着是拉肚子,則你可能對乳糖過敏。最佳的療法當然是避免含有乳糖的食物,也就是要遠離大部分的乳製品,酸乳和某些陳年的乾酪除外。當你避開這些食物時,腹瀉也就自然停止了。
●測試方法
由於乳糖不耐症與劑量多寡有關,加上它有突然來襲的特徵,如何判斷你的腹瀉與乳晶有關呢?方法之一是讓病人完全禁食乳品1到2周,看看如此是否有幫助。如果停止喝牛奶果真奏效的話,病人再逐漸地將乳晶加回飲食中。同時,當乳品的用量到達某個程度時,乳糖不耐症將復發。因此,你若以不超過此劑量服用乳品,將可避免腹瀉。
●天然藥草
如果偶爾發生腹瀉,可嘗試黑莓根、洋甘菊茶、覆盆子葉。也可在蘋果醬、香蕉、風梨或木皿汁中加入藥用植物。每天服用2至3次番椒膠囊或番椒葉茶。薑茶對痙攣及腹痛有益。滑榆樹皮也不錯,每8盎司水配6粒膠囊或3茶匙滑榆樹皮粉。
常見止瀉藥的作用
思密達 吸附性止瀉藥
可將細菌、病毒、毒素等引起腹瀉的物質吸附起來,並有收斂、保護腸黏膜的作用,對任何類型的腹瀉都適用,尤其對夏季常見的食物中毒性腹瀉有效,但會影響其他藥物及礦物質的吸收,所以不可長期服用。
培菲康 整腸生 媽咪愛 微生物製劑
對腸道菌羣發揮調整作用,有提高腸道免疫力、保護有益菌生長、促進胃液分泌、增強消化功能等作用,對老人、兒童和體質較弱的患者,有利於腹瀉好轉和儘快康復。
易蒙停 神經性止瀉藥
通過增強腸道平滑肌的張力,抑制腸的推進性蠕動,延長其內容物的停留時間而起到止瀉作用,適用於因交感神經興奮導致的腹瀉或慢性腹瀉。由於療效確切,很多人一拉肚子就服此藥,其實,如果單純使用易蒙停,不利於炎症的消退,出現水樣腹瀉且伴隨有腹脹、發熱等細菌感染症狀時不應使用
【治療拉肚子的方法】 建議睡前一杯熱牛奶有助於改善失眠的狀況。
一般治療
在原發病一時難以糾正或暫未查出有明顯原發因素者,以下一般措施對多數患者有益。
1.糾正不良飲食習慣
進食足量食物。
多食粗纖維含量高的食物,養成多飲水的習慣。
定時口服少量的小麥麩皮(膳食纖維25~30克/d,不適用於腸道有器質性狹窄者)。
飲水量應達每日3000ml。 2.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生活起居要有規律,要積極參加體育活動,保持樂觀的精神狀態,也可有助於改善消化道的功能。 經常吃大魚大肉,稍有不慎,就容易腹瀉。針對腹瀉時腸蠕動增快、腸粘膜滲出和/或分泌增加、腸道內菌羣失調等特點,止瀉藥物大致分爲腸蠕動抑制劑(如複方苯乙哌啶、易蒙停)、收斂止瀉劑(如鞣酸蛋白、次碳酸鉍)、粘膜保護劑(如思密達)、微生態制劉(如培菲康、整腸生)等幾種類型,此外,活性炭等吸附劑可吸附毒素、減輕對腸道粘膜的刺激,因而也有止瀉作用。
治療腹瀉,最重要的是對症下藥。腹瀉有感染性與非感染性之分,感染性腹瀉是由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病原體引起,如菌痢、細菌性食物中毒、病毒性腸炎等;非感染性腹瀉常見於受涼、消化不良、胃腸功能紊亂及甲亢、糖尿病、尿毒症等全身性疾病。感染性腹瀉是人體自我保護的一種體現,藉此可排泄掉一部分毒素,對人體有益,如果盲目止瀉,對病情轉歸反而不利。原則上講,止瀉藥只適用於非感染性腹瀉,而感染性腹瀉一般不用,尤其是在急性期,炎症及中毒症狀(如高燒)較明顯、膿血便較多時,應視爲止瀉劑的絕對禁忌;到了恢復期,病情明顯好轉,大便不帶膿血,僅是水分較多時,也可短時服用止瀉劑。
其次要注意病機不同,用藥有別。如果是腸蠕動增快所致,如甲亢、糖尿病、胃腸功能紊亂等,應首選腸蠕動抑制劑,以延長腸內容物滯留時間,利於水分吸收而止瀉,如果是由腸粘膜分泌增加引起的腹瀉,如霍亂、細菌性食物中毒等,可以選擇收斂劑和吸附劑,通過抑制腸粘膜分泌及吸附有害毒素起到止瀉作用。如果是由於粘膜炎症及潰瘍導致滲出增加引起的腹瀉,可選擇粘膜保護劑,以保護粘膜,清除細菌、病毒及毒素。因腸道內菌羣引起的嬰幼兒腹瀉及抗生素相關性腹瀉,應該首選微生態製劑,通過補充腸道益生菌,恢復腸道內微生態平衡,起到調整胃腸道功能及止瀉之功效。有些腹瀉並非單一因素所致,則宜酌情聯合用藥。
第三,止瀉只是一種對症治療,病因治療纔是根本。因此,止瀉補液的同時,切勿忽視對原發病的治療。如果是感染性腹瀉,應選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如果是消化不良所致,應從調理飲食入手;如果是胃腸功能紊亂引起的,可選擇調節植物神經功能的藥物及鎮靜劑等等。
止瀉劑服用過量,可引起腹脹.便祕.假性腸梗阻。感染性腹瀉服用止瀉劑,可掩蓋病情,影響醫生診斷。菌痢病人服用止瀉劑常影響腸道對細菌及毒素的排泄,使毒血癥狀加重,病程延長。潰瘍性結腸炎急性期用止瀉劑,可誘發中毒性巨結腸及腸穿孔。此外,複方苯乙哌啶.可待因等含有麻醉成分,長期服用可以成癮,故須慎用。
健脾開胃按摩手法

補脾經:用拇指羅紋面在小兒拇指末節作旋推法。

穴位詳解:脾經在小兒拇指末節羅紋面。

功用:補脾經能健脾胃、補氣血。

主治:體質虛弱、食慾不振、肌肉消瘦、消化不良等

應用:補脾經能健脾胃、補氣血,用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而引起的食慾不振、肌肉消瘦、消化不良等症。

注意事項:小兒脾胃多薄弱,不宜攻伐太甚。在一般情況下,脾經穴多用補法,體壯邪實者方能用清法

中脘

揉中脘:用食指或中指指端在中脘穴上做順時針的環形揉動。

穴位詳解: 簡便定位:先找到劍突,劍突位於兩肋緣中點,從劍突到肚臍爲8寸,取其中點就是中脘穴(肚臍上4寸)。

功用:健脾和胃、消食和中。

主治:腹瀉、腹痛、厭食、嘔吐、腹脹、噯氣、疳積等。

應用:揉中脘能健脾和胃,消食和中。臨牀常用於泄瀉、嘔吐、腹脹、腹痛、食慾不振等症。多與按壓足三裏、推脾經等合用。

解說

揉臍:用掌跟或中指指端着力,在寶寶的肚臍上輕輕揉動;也可以用掌跟放在臍上做環形揉動。

穴位詳解:肚臍,又稱“神闕”

功用:溫陽散寒、補益氣血、健脾和胃、消食導滯。

主治:腹瀉、腹痛、疳積、便祕、嘔吐、蛔蟲性腸梗阻等。

應用:揉臍能溫陽散寒、補益氣血、健脾和胃、消食導滯,多用於腹瀉、便祕、腹痛、疳積等症。臨牀上揉臍、摩腹、推上七節骨、揉龜尾常配合應用,簡稱“龜尾七節,摩腹揉臍”,治療腹瀉效果較好。

穴名釋義:“神”,指神氣;“闕”,指門樓,牌樓。神闕是指神氣通行的門戶。

解說:

揉丹田:用手掌大魚際(手掌外側肌肉隆起的部分)或掌跟放在寶寶的丹田穴上,做環形揉動。

穴位詳解:丹田穴在肚臍下2-3寸。

功用:培腎固本、溫補下元、分清別濁。

主治:腹痛、遺尿、疝氣、尿頻、癃 (lóng)閉、水瀉、脫肛等。

應用:1)揉丹田能培腎固本、溫補下元、分清別濁,多用於小兒先天不足,寒凝少腹及腹痛、疝氣、遺尿、脫肛等症。常與補腎經、推三關、揉外勞等合用。2)揉丹田對尿瀦留有一定效果,臨牀上常與推箕 (jī)門、清小腸等合用。

注意事項:揉丹田用於功能性尿瀦留以及腹瀉的水樣便時,操作時間要相對長一些,可以提高療效。

摩腹:用手掌掌面或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併攏,在寶寶的腹部做順時針(或逆時針)環形摩動。

功用:健脾和胃、理氣消食。

主治:腹瀉、腹痛、厭食、嘔吐、腹脹、疳積、便祕等。

應用:摩腹能健脾和胃、理氣消食。對於小兒腹瀉、嘔吐、噁心、便祕、腹脹、厭食等消化功能紊亂效果較好,常與捏脊、按壓足三裏合用,作爲小兒保健手法。

注意事項:摩腹的方向與補瀉有一定的關係,一般順時針方向爲瀉法多,而逆時針方向則多爲補法。

捏法:是用拇指、食指、中指三指輕輕捏拿肌膚,作用於背部正中,又叫“捏脊”。從“長強穴”到“大椎穴”成一直線;操作時應由下向上捏拿。(“長強”穴在人體尾骨最下端;“大椎”穴在第7頸椎與第1胸椎棘突間正中處。當寶寶活動頭部時,我們可以摸到活動的第7頸椎,下面是第1胸椎棘突,在第7頸椎和第1胸椎之間就是“大椎”。)

捏脊時用食指屈曲,用食指中節的橈側緣頂住皮膚,拇指前按,兩指用力提拿肌膚,雙手交替捻動向前推行。或用拇指橈側緣頂住皮膚,食、中兩指前按,三指同時用力提拿肌膚,雙手交替捻動向前推行。

在捏脊時每捏3~5遍後,在第4或第6遍時,每捏3次,將肌膚捏住向上提拉一次,稱“捏三提一”,也可以“捏五提一”。

捏脊時捏拿肌膚不宜過多,但也不宜過少。過多則不易向前推動;過少則皮膚較痛且容易滑脫。捏拿時不要擰轉肌

解說

脾腧穴位於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

<先找到寶寶的肩胛 (jiǎ)骨下角,兩個肩胛骨下角的連線通過第7胸椎棘突(也就是兩個肩胛骨下角的連線與胸椎的交點處)。它下面的突起依次是第8、第9、第10、第11胸椎棘突,其下方的凹陷處就是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就是“脾腧”穴。

按揉脾腧:將雙手拇指指端放在脾俞穴處輕輕地環形揉動。

穴位詳解

功用:健脾和胃、助運化、利水溼。

主治:黃疸、水腫、慢驚風、四肢乏力。

應用:按揉脾俞能健脾胃、助運化、祛水溼。常治療脾胃虛弱,乳食內傷,消化不良等症,多與推脾經、按揉足三裏等合用。

注意事項:用揉法時用力的大小與補瀉有一定的關係。

穴名釋義:“脾”,指脾臟,“俞”指髒氣轉輸之處。本穴爲脾臟氣血轉輸之處,所以稱爲“脾俞”。

胃腧shù)穴位於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

先找到寶寶的肩胛骨下角,兩個肩胛骨下角的連線通過第7胸椎棘突(也就是兩個肩胛骨下角的連線與胸椎的交點處)。它下面的突起依次是第8、第9、第10、第11、第12胸椎棘突,其下方的凹陷處就是“第1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就是“胃腧”穴。(注:“胃腧”穴是對稱穴位)

揉胃腧:兩手拇指分別按放在背部的胃腧穴處,用指腹和緩、輕柔的揉動。

解說

足三裏位於“外膝眼”下3寸、脛(jìng)骨外側旁開一橫指處。

先找到髕骨,它的下緣是髕韌帶。在兩側有個凹陷,即“內膝眼”和“外膝眼”。“外膝眼”下3寸(小兒四指併攏的長度),下方找到脛骨,脛骨外側旁開一橫指處爲“足三裏”。

按壓足三裏:寶寶仰臥位,令寶寶屈曲其膝部,雙手拇指分別按放在足三裏處,用指腹着力按壓,一按一鬆,連續數次。

穴位詳解

功用:健脾和胃,調中理氣,導滯通絡。

主治:腹脹、腹痛、腹瀉、嘔吐、下肢萎軟無力。

應用:本穴屬足陽明經,能健脾和胃、調中理氣、導滯通絡。多用於消化系統疾病,常與推天柱骨、分腹陰陽配合治療嘔吐;與推上七節骨、補大腸治脾虛腹瀉;且常與捏脊、摩腹等配合應用,作爲小兒保健按摩之用。

穴名釋義:“足”,指足部;“裏”,意爲寸。因本穴位於“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所以稱“足三裏”。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