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臥位輔助治療早產兒呼吸暫停的病例對照研究

時間: 2012-04-12

 呼吸暫停是早產兒常見的一種嚴重臨牀症狀,起病急,可反覆發生,導致中樞神經系統損害,有時甚至危及生命。對其採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有重要的臨牀意義。俯臥位是治療呼吸暫停的常用輔助措施,我科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採用俯臥位輔助治療早產兒呼吸暫停,取得了良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

    連續入選2005年10月~2007年10月因呼吸暫停在我院新生兒重症監護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住院的早產兒,呼吸暫停的診斷符合新生兒原發呼吸暫停的診斷標準[1]。排除標準:(1) 新生兒窒息復甦後;(2) 肺部疾病;(3) 缺氧缺血性腦病、顱內出血;(4) 敗血症;(5) 先天性發育異常性疾病;(6) 低血糖、低血鈣等電解質紊亂。入選患兒入院時間均在生後24h內,生後1~3d 均出現呼吸暫停,共入選84例,隨機分爲兩組,其中對照組43例,行常規治療;治療組41例,常規治療的基礎上採用俯臥位輔助治療。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兒均行常規性治療。在暖箱內保暖,給予早產兒配方奶餵養,靜脈營養,抗生素控制感染,應用維生素K1、止血敏、魯米那預防顱內出血,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均給予氨茶鹼治療,首次5mg·kg-1,12h後給予維持量,每次2mg·kg-1,2次·d-1,均用輸液泵靜脈泵入,連用3~5d。治療組在上述治療方法的基礎上採用俯臥位輔助療法,頭部提高15°,除餵奶、治療、皮膚護理等時間外,每天俯臥位時間≥16h。療程3~5d。

    1.3  觀察方法及項目

    觀察方法:應用麥瑞多參數監護儀進行心電、呼吸、SPO2監測,設置呼吸暫停報警,當呼吸監護報警參數超過20s,心率<100次·min-1,SPO2<80%即爲呼吸暫停發作,各數據均儲存,據此記錄呼吸暫停發作持續時間及次數。

    觀察項目:監護體溫、呼吸和血氧飽和度,設置呼吸暫停報警,每天測血氣1次;觀察呼吸暫停的發作次數、持續時間和消失時間。

    1.4  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治療24h後未出現呼吸暫停;有效:治療72h後未再出現呼吸暫停;無效:治療72h後仍有呼吸暫停發作或病情加重。

    1.5  統計學處理

    採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兩組間療效比較採用平均Ridit分析;兩組間計數資料比較採用χ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採用t檢驗,以P<0.05爲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

    治療組:男22例,女19例,發病日齡0.5~7d,平均(2.4±1.0)d;胎齡<32周16例,~34周16例,~37周9例;出生體質量<1500g15例,~2000g20例,~2500g6例。

    對照組:男25例,女18例,發病日齡0.4~7d,平均(2.4±1.1)d;胎齡<32周15例,~34周18例,~37周10例;出生體質量<1500g14例,~2000g22例,~2500g7例。

    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均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2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

    兩組治療效果採用平均Ridit分析,u=7.41,P=0.000,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表1  兩組療效比較例

    2.3  兩組治療後呼吸暫停發作情況

  2.4  其他監測項目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血糖、電解質和血紅蛋白均維持在正常範圍。治療後24、48和72h測血氣,其pH值、PCO2、PO2和乳酸進行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3  討    論

    早產兒呼吸暫停指呼吸停止20s以上且伴心動過緩(心率<100次·min-1)及發紺。其發病率較高,若不及時處理可引起缺氧性腦損傷,甚至心跳呼吸驟停,危及生命[23]。據資料統計,出生體質量小於1800g(妊娠周齡<34周)者有25%發生呼吸暫停,50%~70%的極低出生體質量兒生後1周內發生呼吸暫停[4]。小於1000g的早產兒幾乎100%有呼吸暫停發作,胎齡<34周、體質量<1500g的早產兒呼吸暫停發生率明顯高於胎齡>34周及體質量>1500g者[5]。體質量越低胎齡越小其發生率越高。臨牀上應對早產兒呼吸暫停引起足夠的重視。

    早產兒呼吸暫停分爲中樞性呼吸暫停、梗阻性呼吸暫停和混合性呼吸暫停。按病因又可分原發性呼吸暫停和繼發性呼吸暫停。其發生原因主要與腦幹神經元功能不成熟有關,也與胎兒對CO2敏感性高和呼吸肌張力低等因素有關。早產兒呼吸暫停時血漿及腦脊液中β內啡肽濃度明顯升高,呼吸暫停發生者尿中PGEM濃度也明顯升高,且呼吸暫停發生次數與尿中PGEM濃度顯著相關,提示β內啡肽和內源性前列腺素樣物質可能參與了早產兒呼吸暫停的病理生理過程[1]。

    除了常規治療方法外,近年來一些學者觀察了不同體位對減少呼吸暫停和低氧血癥的作用[5],通過合理的醫療、護理干預,可使呼吸暫停症狀減輕,甚至緩解。本組臨牀病例對照研究結果表明,早產兒採用俯臥位,擡高頭部15°,對呼吸暫停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與國內外報道[67]一致。俯臥位較仰臥位有多種益處,其優點是:(1) 俯臥位15°時肺下段通氣更佳,肺通氣/血流值合適,有利於早產兒呼吸系統發育,減少早產兒呼吸暫停的發生;(2) 早產兒處於俯臥位時胸廓和腹部運動的協調性較好,肺的通氣分佈較仰臥位更趨均衡,改善了動脈氧合,因而呼吸效率增加;(3) 俯臥頭擡高傾斜位能減少心動過緩和低氧血癥的發作;(4) 俯臥位時有利於胃腸蠕動,促進胃的排空,減少胃食管反流,從而減少了呼吸暫停的發生[8];(5) 俯臥位早產兒安靜睡眠時間多於仰臥位者,安靜睡眠可穩定呼吸,改善肺活量。

    綜上所述,舒適的體位能促進早產兒自我安撫和自我行爲控制,有利於早產兒神經行爲的發展。俯臥位可改善早產兒潮氣量及動態肺順應性,降低氣道阻力[9],對輔助治療呼吸暫停安全有效,操作方法簡便,適宜在NICU 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金漢珍,黃德珉,管希吉.實用新生兒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230231.[2]SAWAGUCHI T,FRANCO P,KATO I,et al.Interaction between apnea,prone sleep position and gliosis in the brainstems of victims of SIDS[J].Forensic Sci Int,2002,14 (130 Suppl):S44S52.[3]殷佩玲,於紅新.新生兒顱內出血的產科原因分析[J].東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01,20(2):108110.[4]辛穎,魏克倫.有關極低體重兒的幾個問題[J].小兒急救醫學,2002,9(1):6364.[5]楊蓮芳,吳麗娟.早產兒呼吸暫停發病率及影響因素分析[J].浙江預防醫學,2007,19(11):4749.[6]夏傳雄,孟浦,王琳.不同體位對早產兒呼吸暫停的影響[J].實用兒科臨牀雜誌,2002,17(3):184185.[7]BHAT R Y,HANNAM S,PRESSLER R,et al.Effect of prone and supine position on sleep,apneas,and arousal in preterm infants[J].Pediatrics,2006,118(1):101107.[8]BHAT R Y,RAFFERTY G F,HANNAM S,et al.Acid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in convalescent preterm infants:effect of posture and relationship to apnea[J].Pediatr Res,2007,62(5):620623.[9]薛辛東,王曉惠,張家驤.仰俯臥位對早產兒肺功能的影響[J].中華兒科雜誌,1999,37(8):494495.

上一篇:《東方養生》一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