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新生兒發熱的基本常識

時間: 2012-01-05
一、什麼是發熱,如何認識發熱?  發熱爲兒童最常見的症狀之一,是機體對各種有害刺激的防禦反應,對錫疫系統有重要作用。一般來說,發熱即體溫異常升高,小兒時期正常體溫可波動於一定範圍,短暫的體溫波動,全身情況良好,又無自覺症狀,可不認爲是有病。正常小兒腋下體溫一般爲36-37℃;春秋冬三季平均值上午36。6℃,下午36。7℃,夏季上午36。9℃-36。95℃,下午37℃。當餵奶、飯後、運動、哭鬧、衣被過厚、室溫過高時,可使小兒體溫暫時升高到37。5℃左右,甚至偶達38℃,尤其是新生兒或小嬰兒更易受以上條件影響;相反,若飢餓、低熱量、尤其體弱患兒處於少動狀態或保暖條件不佳則體溫可降爲35℃以上,臨牀上稱體溫過低或體溫不升,應及時採取保暖措施。
  測體溫的方法亦影響所測真實體溫數值,如試體溫的時間和條件不同,所測出得體溫數值有差異,如腋表、口表和肛表所測得數值依次相差約0。5℃,即測腋表者最低,肛表者最高,但若固定試表的時間(分別爲5、3、2、分鐘),則三種試表方法所測得的數值所似。測腋溫應以5分鐘爲準,不宜超過10分鐘以上,過久所測體溫有漸增趨勢。若口腔、肛門內有局部炎症時測得數值較高,而在寒冷環境中用腋表所測得數值可偏低,因此,對可疑發熱的病兒,應認真核對體漸測量的準確性。
  發熱可分爲四類熱型(均以腋下體溫爲標準):①低熱:小於38℃。②中熱:38℃-39℃。③高熱:39℃-41℃。④極熱:大於41℃。小兒年齡越小,體溫調節越差原因是中樞神經功能差,體表現積相對大,皮膚汗腺發育不良,尤其新生兒、早產兒皮下脂肪較薄,肌肉不發達,活動力弱,體溫極易引起波動。由於小兒對發熱的耐受力較好而表現反應不多,如小嬰兒感冒時體溫可突然升高達40℃左右,而小兒表現的一般情況可較好,熱退後恢復亦較快。年長兒體溫較穩定,若體溫突然升高,全身情況較差,往往反映有較長嚴重疾病發生,若發熱2周以上或反覆體溫升高時,則要求家長到醫院認真查明原因,以免引起不良後果。
  二、爲什麼人體可以保持較恆定的體溫?
  人體可以保持體溫相對恆定,主要是由於體內有產熱和散熱的內調節系統即物理性和化學性調節,以及採用防禦寒冷或炎熱的措施,如適時更換衣服、使用空調設備、取暖裝置、通風設備等。這種物理性和化學性調節系統,與神經、體液調節系統密切相關,而其中主要是受體溫調節中樞(位於皮質和丘腦下部)的支配。爲了調節產熱和散熱的平衡,新陳代謝和皮膚、呼吸、循環、泌尿及內分泌系統的均參與此種生理活動。年齡幼小,尤其新生兒、發育營養低下者,體溫調節功能較差。
  1、 物於性調節主要是散熱和保溫,可通過以下途徑:①皮膚:皮膚毛細血管的收縮或擴張可以減少或增加皮膚循環流量,而血流量的多少可調節散熱和保溫。汗派對體溫調節起重要作用,出汗可大量散熱,無汗則可保持體內熱量。如天氣炎熱出汗,即汗腺對散熱產生的調節作用。②皮下脂肪:皮下脂肪厚薄對體溫保持頗有影響。消瘦的小兒。,體表現積相對較大皮下脂肪層薄,室溫過低時不易保持正常體溫而致體溫不升。相反新生兒包裹太厚,體溫各升高就明顯,即所謂“包裹綜合症”。③呼吸和心搏頻率代償性增快:可加速散熱。
  2、 化學性調節主要是體內產熱的調節。人體攝入碳水化合物等產熱性營養物質,以氧化產生熱量。此外肌肉運動增強時,代謝活躍,從而產熱亦增加。如小兒哭鬧,運動、餵奶後體溫可有些升高,尤其小嬰兒攝取高蛋白、高熱能飲食後體溫也可升高,而當小兒飢餓時處於低熱能狀態體溫較低。
上一篇:胃癌的放療效果
下一篇:新生兒健康測驗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