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常患病 心理多複雜

時間: 2013-04-21

    一般來講,進入老年的人,生理上會表現出新陳代謝放緩、抵抗力下降、生理機能下降等特徵。人老體衰,患有慢性疾病的情況十分常見。由於老年人感覺器官退行性變化;對事物感受能力降低,而且長期扮演着“病人”的角色,漸漸地形成了特有的心理特徵。瞭解老年慢性病人的某些不良心理特徵,對於護理和治療都十分有益。

疑心較重:總是猜想自己患了病,而且十分嚴重,甚至有人總認爲自己患了不治之症。對於這樣的老人可以多開導,以減少他們的心理壓力,或者乾脆去醫院檢查,用事實來證明他十分健康或病情並不嚴重,醫生和家屬切忌“竊竊私語”和“含糊其辭”,那樣會引起更大的麻煩。

    依賴性強:老年人往往認爲自己老了,又患了病,對料理自己日常起居信心不足,凡事依賴別人照顧。殊不知這樣反而會加重病人的心理負擔,而且照料自己的生活也是對自己的鍛鍊。證明了自己的生活能力,可以建立起向上的生活態度,這種樂觀的精神狀態會大大提高生活質量。

    喪失信心:老年人如果認爲自己已經病入膏肓,會產生恐懼心理;如果認爲自己的病不可就藥了,會向疾病屈服。這些不良心態久而久之會形成機體的不良應激反應,對健康十分不利。醫生應該對老年病人進行最適宜的引導,使之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患者身邊的人們應該多給病人一些寬慰,經常用某些症狀改善等好現象來鼓勵患者,這對患者的康復大有好處。

    怨天尤人:有的慢性疾病患者將患病的原因,或因長期治療的需要,完全推諉於客觀情況,經常怨天尤人。他們對軀體方面的微小變化頗爲敏感,常提出過高的治療和護理要求。有時患者會責怪醫生沒有精心治療;責怪家人沒有盡心照料,好挑剔,任性,容易衝動,因此造成家庭關係緊張。在這種情況下,家人應知道,這些病人的心理反應可能是患者自己對疾病治療信心不足造成的。所以,應採取關心、同情的態度,耐心地照料患者。當患者疾病部分症狀有所緩解,病情有所控制時,應及時加以鼓勵,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自怨自責:這是慢性疾病患者容易出現的另一類型的心理反應。這些患者感到由於自己患了慢性病,給家庭和他人帶來負擔,從而失去生活信念,容易產生抑鬱、自責自卑、退縮等不良情緒,甚至有自殺行爲。在這種情況下,家庭成員要善於觀察患者的心理變化,對患者給予最大程度上的支持和鼓勵,讓患者多瞭解現代醫學的發展和進步以及康復的可能性;也可以通過別的患者治療成功的經驗來幫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同時也提醒老年患者家屬:慢性疾病由於病程長、治癒慢,多數老人沒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加上對心理疾病缺乏必要的認識與防備以及對家事的積心憂慮,很容易引起心理疾患。這時胸悶、頭暈、坐立不安、睡眠不佳等症狀的出現,往往讓老人們產生恐慌與心理負擔,日積月累如不及時進行心理治療,病情就會一步步加深。因此,對於患慢性病的老人,家屬們應該關注他們的心理狀況,把精神治療融入到治病過程中去,才能得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相關文章
評論
第1樓 熱心網友 2014-03-27
因爲有些人會想很多,而且經常心裏很矛盾,這樣的話,顧及會很多,人就會有很複雜的心理
第2樓 熱心網友 2014-03-27
爲什麼有人不會有很複雜的心理?慾望少的人,心理就不會太複雜。
第3樓 熱心網友 2014-03-27
這也就是人爲什麼會是高級動物,因爲人有創造性思維,包括創造更加複雜的想法。
第4樓 熱心網友 2014-03-27
人的大腦有思想便會產生複雜的心理,心理的變化取決於人大腦思維的轉變.人應該要試着自己去改變大腦的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