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護理用於ICU綜合徵的預防

時間: 2011-08-30

ICU綜合徵是ICU監護過程中出現的臨牀綜合徵,是伴隨着社會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新醫療器械和醫藥品的不斷開發,重症疾病診治水平明顯提高而出現的一種新的疾患[1]。多元文化護理是指將多種文化滲透到護理工作中,對病人施以全程、全方位、多媒體的影響,以利於疾病的康復[2]。日本學者強調預防本徵的發生比治療更爲重要。怎樣應用多元文化護理使ICU患者病情向有利的方向發展,防止ICU綜合徵的發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1 ICU綜合徵[1]
  1.1 概念
  ICU綜合徵是指在ICU監護過程中出現的以精神障礙爲主,兼有其他表現的一組臨牀綜合徵。1985年日本學者黑澤尚提出ICU綜合徵新概念爲:在ICU監護的病人,意識清醒2~3 d後出現譫妄狀態和其他病徵,並且這些表現在轉室後3~4 d依然存在的,稱爲ICU綜合徵。就日本文獻看,ICU收治的病人中30%~60%發生本徵。國內文獻尚無統計。患者臨牀表現呈多樣性,程度輕重不一,主要是以精神障礙爲主,兼有其他伴隨症狀。①譫妄狀態。是本徵最常見的症狀,表現爲對外界刺激的反應能力明顯下降。②思維障礙。既可通過語言,又可通過行爲表現出來。③情感障礙。少數病人表現爲情感高漲和欣快症,多數病人表現爲情感抑鬱。④行爲動作障礙。行爲動作失常,如亂喊亂叫、撕衣毀物、打人罵人等。⑤智能障礙。老年病人在ICU監護中發生的癡呆屬於智能障礙。⑥其他表現。失眠(夜不眠、晝淺眠)、頭痛、腰背痛、便祕、腹瀉、皮膚異樣感等。
  1.2 原因及機理
  ①病人因素。老年人、男性,尤其是性格內向的男性易發生。②既往病史。有過精神病,潛在性精神病或精神失常的;有腦外傷或腦血管疾病的;有過安眠藥中毒或長期對某種藥物依賴的,在接受ICU監護時容易發生本徵。③手術因素。腦手術、開胸手術、手術時間過長的都可導致本徵的發生。④環境因素。ICU的環境與ICU綜合徵的發生密切相關。一方面是ICU與外界隔離,另一方面ICU室內有許多搶救設備和監護儀器,這些都給病人一種拘禁感覺,容易產生恐懼、緊張、焦慮等心理反應。⑤體液因素。ICU監護引起精神障礙與血中電解質平衡失調有關,可直接或間接使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發生紊亂。
  2 多元文化護理在預防ICU綜合徵中的應用
  多元文化護理是在適應新的醫學模式下產生的一種高層次護理,它要求在疾病護理的同時做到文化護理[3]。文化,廣義上是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一般泛指科學知識[4]。隨着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域外活動的增加,護理亦被賦予多元文化的內容[5]。爲了預防ICU綜合徵的發生,促進病人早日治癒,實施多元文化護理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2.1 改善監護環境
  ①ICU居住的環境要創造一種家庭氣氛,醫護人員要盡最大努力使ICU病室清潔整齊。對個人隱私感強的西方人,病房儘量寬大,單人間力求舒適和諧,避免雜亂無章,以減少環境對病人的惡性刺激。可擺放少量鮮花或人造花草,並適當播放輕音樂。音樂刺激可使腦垂體釋放內啡肽而起到鎮痛作用,緩和交感神經的過度緊張,促進感情、情緒的鎮靜化,並抑制各種各樣的壓力反應,減少或預防ICU綜合徵的出現[5]。②醫護人員的談話、走路、技術操作均要輕盈,要儘量減少電話、心電監護、呼吸機及輸液泵警報等噪音量。因爲長期處於高噪音的環境可增加人的緊張度和焦慮。③在搶救重危病人時,儘量避免其他患者在場。有條件的單位,ICU另設搶救間,一般情況下在牀與牀間應有布簾相隔,在搶救時要做到忙而有序。
  2.2 減少緊張氣氛
  ①掌握有關儀器的使用知識及注意事項,對患者說明使用儀器的必要性和安全性,以防患者不安[6]。②當警報器響起時,要反應迅速,但又不要慌張,避免造成緊張氣氛。
  2.3 消除語言環境對患者的不良影響
  保證護理質量的關鍵之一是提高護士語言交流的技巧,學習、掌握外語和方言是當今多元護理的迫切需要。①將相同語系或相同國籍的病人居住在一起,以減少病人的陌生感[7]。②護士應掌握多種語言的常用會話如英語及我國各民族的方言。③ICU病人語言交流可被氣管插管和氣管切開所限制,要用非語言交流,如類語言“啊”、“嗯”與觸摸等[8]。如果非語言交流被限制,就會導致不安、抑鬱、譫妄、幻覺。
  2.4 做好基礎護理
  醫護人員儘可能減少ICU患者全身裸露的次數和時間,在爲患者擦浴、導尿、灌腸等處置及患者大小便時,隨時給予遮擋。注意病人的隱私,使病人感到被尊重,防止不安、抑鬱的產生[5]。預防褥瘡及肺部、泌尿系統的感染。
  2.5 保障病人的睡眠
  ①醫療護理操作安排緊湊,以便多留些時間讓患者休息。歐美人大多信教,睡前必禱告,護士應尊重他們的習俗。夜間巡視、送藥時,應步態輕盈,並儘量減少語言的干擾,使病人保持安定的心境入睡[9]。②ICU特殊的環境和持續的檢測、監護,使病人沒有完整的睡眠週期,應鼓勵患者上午少睡,夜間減暗燈光,關上門,放下窗簾,減低噪音水平至45dB以下,以助其入睡。③進行背部按摩,位置調整,必要時予以止痛,對有失眠和緊張不安的病人給予鎮靜劑和利眠藥,以保證充足的睡眠。如對睡眠週期有不利影響的鎮靜止痛藥要儘量避免應用。
  2.6 減少病人的孤獨感
  ①醫護人員要關心體貼病人,熱情關懷,耐心解釋,保持與病人的密切接觸,儘可能滿足其需求,從而消除病人沒有親人陪伴而產生的孤獨、恐懼和寂寞感[10]。②在條件允許時可安排與家屬會面,以增加病人的欣慰心情。
  2.7 做好心理護理
  ①對事先知道術後要進入ICU監護的病人,術前要進行心理護理,耐心地講明ICU監護的目的,使病人事先有良好的心理準備,避免緊張、焦慮、恐懼心理的發生[11]。對老年、性格內向、既往病史中有過腦外傷、精神失常等病人,更要做好心理護理;對緊急進入ICU的病人,要爭取時間進行心理護理。②要講解重症監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病人減輕心理負擔,同時讓家屬瞭解病人的病情,理解病人的痛苦和對家庭生活的影響,取得家屬的配合。
  2.8 早期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①醫護人員在監護過程中,要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對任何一個細微變化都要認真分析,如突然近事記憶減退、皮膚異樣感、行爲動作反常等,要予以重視,詳細記錄並及時處理[1]。要善於發現精神障礙的先兆,力爭早期治療,夜間注意觀察意識障礙與正常睡眠的區別。②中國人核心家庭居多,而外籍病人多來自單親家庭,他們的自我意識強,不願依賴他人;在患病時,耐受性亦強,護士應加強巡視,善於主動觀察和發現細微的病情變化,不失治療良機[9]。
  2.9 根據不同的社會結構實施護理
  由於每個人的社會地位、文化層次及宗教信仰不同,對疾病的態度、治療中的文化需求也不同。護士應爲其提供良好的環境,同時向患者做好解釋,要按我們的醫療護理常規治療和護理[8]。①具有一定社會地位、經濟基礎好的病人及家屬對各種要求都較高,護士應儘可能滿足病人和家屬的要求。②文化修養較高的幹部、知識分子,希望瞭解更多的醫學知識,瞭解服藥和某種治療的目的和注意事項,護士應耐心向患者解釋,病人會很認真地執行。③文化層次較低的農民或文盲、偏遠和貧困地區的患者,護士需反覆講明按時服藥或接受某種治療的意義,適當減輕病人的經濟負擔。④對公費病人要做好單位協調工作,在不違反醫療政策的標準情況下,儘量做到患者和單位都滿意。
參 考 文 獻
  1 魏樹均,魏樹森.ICU綜合徵.北京醫學,1995,17(4):226
  2 馬曉軍,譚藝真,黃蘭.試論多元文化護理的內涵.特點及原則.第一軍醫大學學報,1995,15(3):234
  3 肖愛萍,譚藝真,黃蘭等.心臟手術患者圍手術期的多元文化護理.第一軍醫大學學報,1995,15(3):241
  4 辭海編輯委員會編.《辭海》.第2版.上海:辭書出版社,1980.677~678
  5 郭鳳琳,張家駒.ICU綜合徵及音樂療法.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1997.16(3):103
  6 張淑琴摘.對接受醫療儀器治療患者的評價和護理.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1994,13(3):130
  7 譚藝真,馬曉軍,王海琴等.腎移植病房護士在多元文化護理中的角色.第一軍醫大學學報,1995,15(3):238
  8 吳虹.非語言交流與病人心理及護理.實用護理雜誌,1996,12(1):33
  9 陸莎,黎鄂蘭.多元文化與護理思維定式的辯證統一.中華護理雜誌,1997,32(5):302
  10 郭軍.ICU緊張綜合徵的護理.實用護理雜誌,1996,12(5):219
  11 史鐵英.ICU患者的心理護理.實用護理雜誌,1997,13(6):325
(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