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辨證配合西藥治療高血壓病臨牀觀察_6594

時間: 2011-08-06
  中醫辨證配合西藥治療高血壓病臨牀觀察  

  。4觀察指標和統計學處理治療前後分別測血壓變化,並觀察臨牀主要症狀及舌脈的變化。組間比較採用jC檢驗及方差分析。治療結果2組治療前後血壓變化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1。2組臨牀有效率比較有顯著差異(P<0.01),治療組優於對照組,見表2。表12組治療前後血壓值比較(j士)mmHg組別n顯效有效無效有效率討論中醫認爲,高血壓病的發病原因主要爲先天稟賦異常,七情不節,飲食失調,內傷虛損,氣血陰陽失衡等,這與現代醫學研究認爲高血壓病與遺傳、精神、飲食等因素關係密切的看法一致。中醫辨證認爲,高血壓病主要與肝腎脾有關。其虛證爲肝腎陰陽虧損,實證是痰瘀互結,竅絡CJTCM,Jun.2005,Vo1.17,No.3被阻。根據其症狀、舌脈特點,分爲肝陽上亢型、肝腎陰虛型、氣虛血瘀夾痰溼型。肝陽上亢多見於肝經火盛之人,或病體豐腴之初期高血壓病患者;肝腎陰虛多見於Ⅱ、Ⅲ期高血壓病患者,常併發腦動脈硬化或腎功能受損;氣虛瘀痰多見於久病之年老體衰的高血壓病者。年老體弱,氣血陰陽受損,痰瘀互結阻絡,虛實兼夾。肝陽上亢症見頭痛頭脹,或眩暈,面紅目赤,煩躁易怒,尿黃便結,舌紅苔少黃,脈弦數有力,治宜平肝潛陽、瀉熱,方用天麻鉤藤飲加減。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該方水煎劑對高血壓動物模型有明顯降壓作用。研究證明(,杜仲、牛膝、桑寄生3味藥和煎劑能明顯降低動脈血壓;黃芩、益母草、鉤藤有擴張血管作用;杜仲、桑寄生、茯苓有利尿降壓作用。肝腎陰虛型高血壓病症見血壓偏高,頭暈耳鳴,腰膝痠軟,目澀口乾,舌紅少苔,脈細數,治宜滋補肝腎,方用杞菊地黃丸加味。上海第二醫學院藥理研究組研究證明,本方能降低血壓和改善腎功能,清除自由基。氣虛血瘀夾痰溼型,症見眩暈頭昏,胸腹痞悶,神疲多寐,腿軟肢麻,舌暗淡或微紅,或有齒印,脈弦滑無力或細弱。治宜益氣活血化痰,方用補陽還五湯合二陳湯加減。補陽還五湯,由黃芪、赤芍、川I芎、當歸、地龍、桃仁組成,功效益氣活血通絡,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它具有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極聚集、溶解血栓、抗自由基等作用。在傳統的中醫辨證施治的基礎上,選加具有降壓作用的中藥,可以提高治療效果。目前單味降壓藥的研究較多(。],經藥理證明有降壓作用的中藥中,具有擴張血管作用的有黃芩、益母草、鉤藤、赤芍等,具有利尿作用的有杜仲、桑寄生、茯苓、澤瀉等,具有鈣離子拮抗劑作用的有赤芍JIl芎、當歸、桃仁等,具有中樞神經節阻滯作用的有鉤藤、桑寄生、地龍等,具有影響血管緊張素II形成作用的有白芍、牛膝、澤瀉、法半夏等。據研究不少中藥已被證實具有減低高血壓病靶器官損害的作用,還可降低血脂,防止動脈硬化,抑制纖維組織增生,清除自由基等。中醫辨證施治配合西藥治療高血壓病,優點是血壓變化及症狀改善優於單純西藥治療,能夠很快控制血壓,改善臨牀症狀,缺點是水煎劑服用不方便。故在血壓波動、症狀反覆及加重時,主張中西藥並用1~2個療程後,逐漸改爲中成藥和西藥維持。相信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將降壓中藥的有效成分提取出來,製成品質優良、服用方便的中成藥,將會越來越受到廣大醫生和高血壓患者的歡迎。  
More articles related to topics: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