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癱後遺症的綜合治療康復

時間: 2011-02-14

偏癱後遺症一般的症狀是失語,進食困難,偏癱等等. 最常見的病因是高血壓和腦動脈硬化,常因用力、情緒激動等因素誘發,故大多在活動中突然發病。

發病後,患者很快進入昏迷狀態;並有脈搏洪大而緩慢、呼吸深而慢、面部潮紅、視神經乳頭水腫等顱內高壓表現; 多數伴有中樞性高熱。 中風發生後,由於持續性缺血缺氧,導致腦神經細胞、膠質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結構改變,缺血中心的細胞腫脹,部分壞死,形成“中心梗死區”,該區域病變已不可逆;但其周邊因缺血缺氧相對較輕,未達到結構改變的程度,影像學上將此區域稱爲“半暗區”,而這種狀態是可以逆轉的,經過及時的治療此區可恢復正常的功能。

目前醫學界治療中中風後遺症均採用綜合治療的方法,主要分藥物治療、功能鍛鍊、鍼灸治療、生物電療法、激光血管內照射等幾個方面。

首先要進行相應的藥物治療: 激活和修復受損腦細胞,清除腦組織代謝產物; 清除自由基,建立腦組織功能代償; 堅持服用湯藥以促進腦血管病變區域側支循環的形成和豐富,改善腦血流循環和腦缺氧狀態; 同時對降低血粘度和高脂血症,對硬化動脈有軟化作用,可以達到標本兼治和預防中風復發的雙重目的。

其次要進行的是功能恢復鍛鍊:

1) 平衡和步行訓練:

包括坐位、站位平衡,有支撐無支撐、靜態、動態平衡等,

患者平衡訓練應根據癱瘓恢復的不同階段和不同程度進行,當站立平衡後方可進行步行訓練,訓練應循序漸進,不能運動過度,以免造成新的傷害

2) 日常生活訓練:

個人洗漱,行走動作、更衣等。作業療法:患者有目的進行動作訓練,儘可能恢復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工作能力。如下棋、珠算、桌球、閱讀、書寫、刺繡等。

3) 肌力、關節活動度訓練:

是增強肌力、調節肌張力、增加關節活動範圍。方法包括被動訓練、主動鍛鍊、助力運動,個別不能活動的患者可採用意識鍛鍊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心理障礙康復:

心理護理是根據中風患者已經出現或可能出現的種種心理障礙和行爲異常,進行的有效護理。家人應該用真摯的感情與患者交往,瞭解患者,掌握患者適應能力、性格、不同階段心理狀態。通過針對患者的心理進行物質幫助、寬慰、鼓勵,以影響和改變患者的異常心理狀態及行爲。對患者任何一點微小進步要給以讚揚,給予精神鼓勵。

患者應該保持良好的心態和情緒的穩定,正確對待疾病保持愉快樂觀的情緒,主要配合治療,專心治病,排除雜念;還應根據病情堅持主動鍛鍊或被動鍛鍊,量力而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專家的建議―鍼灸療法是治療中風後遺症的首選方法。偏癱後遺症期的治療選擇重點應放在中草藥 患肢鍼灸 家庭運動康復治療與異常步態的糾正訓練方面。

中草藥應以臨牀辨證爲基礎,活血化瘀爲本,選用桃仁四物湯,或補陽還五湯爲主,亦可選用四藤湯。在以上辨證選方應用中還應注重蟲類的選用。如白花蛇、水蛭、全蠍等。並注意隨症加減,如癱肢疼痛、麻木、關節攣縮拘緊者應側重選用桂枝、牛膝、天麻、伸筋草等。以消除疼痛,減輕麻木,緩解癱肢拘緊之症。以上中草藥的應用方法,除水煎服外,其藥渣乘熱裝入事先備好的4層紗布袋內,給予癱肢疼痛或拘緊部位的熱敷,可顯著增強舒筋、止痛、除麻、扶溫之功,使癱肢疼痛、攣縮、麻木之症顯著緩解或好轉。同時配合鍼灸運動療法更會使其療效倍增。

在癱肢鍼灸治療期間應注重與運動療法與糾正習慣性異常行走步態的訓練緊密配合更能使癱肢運動功能取得更好的療效。在患者癱肢功能恢復期未有得到焦氏頭針治療者,在後遺症期再給予頭針治療亦能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如偏癱伴不完全運動性失語者給予針刺運動區和加強針刺運動區下2/5(又稱言語1區)的同時十中藥補陽還五湯煎服 語言功能訓練 異常步態的糾正訓練亦可使病人取得顯著好轉或基本治癒。又如當小腦血管阻塞或出血性偏癱後遺症時,患者常爲共濟失調性輕偏癱,步態呈蹣跚狀或快速小碎步前傾慌張步態,易向病竈側傾倒,此時雖然已進入後遺症期,但經針刺捻轉病竈對側運動區和加強針刺病竈側平衡區,同時選擇服用消栓通絡膠囊或消栓再造丸等中成藥。亦可使病人達到基本治癒或顯著好轉。

在偏癱後遺症期綜合性治療的同時還應注意穩定血壓,降低血液粘度等治療,以防再次復發。

迄今爲止,腦血管病後遺症尚無特殊的藥物治療,在用藥時應避免濫用,應在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

上一篇:如何給孩子斷奶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