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癡呆面面觀

時間: 2011-03-28

老年癡呆是由於腦部或軀體病變引起腦功能失調的一組症狀,主要表現爲智力衰退和行爲及人格的改變。前不久在北京等六大城市進行的調查顯示,65歲以上人口中老年癡呆患病率爲6.6%,並且隨着年齡的增長而上升。專家估計,每3個85歲以上的老人就有一個是老年癡呆。我國目前至少有600萬老年癡呆病人。

老年癡呆大致可分爲四類。第一類是由腦血管疾病引起的,叫作腦血管性癡呆,約佔我國老年癡呆病人的半數以上;第二類是由於腦部退行性病變引起的,叫作老年性癡呆,國際上統稱阿爾茨海默病。在歐美國家多見,約佔這些國家老年癡呆半數以上。第三類癡呆稱爲混合性癡呆,即同時存在腦血管性癡呆和老年性癡呆。第四類癡呆是由全身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低下、肝性腦病、肺性腦病、腎性腦病等所致。

腦血管性癡呆主要是由缺血性腦血管病引起。我國缺血性中風有半數以上是腔隙性腦梗塞,病竈直徑不超過15毫米。雖然梗塞面積不大,但易多發,當腦部形成多發性腦隙性梗塞時就可引起癡呆。另一種是腦部比較大的梗死竈,如果其總體積超過50立方毫升時也會發生癡呆。腦血管性癡呆的臨牀特點是病程呈階梯性進展,年齡相對較輕,有局部或肢體一側的神經系統症狀和體徵等。因爲該類癡呆有中風病史,故診斷較易。

老年性癡呆在歐美國家最多見,據報告,美國現有老年性癡呆500萬人,預計到本世紀中葉病例數將翻2番。我國調查60歲以上老人中老年性癡呆患病率爲238/10萬,僅次於腦血管性癡呆(324/10萬)。老年性癡呆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原發性退行性變性疾病,病因迄今未明。起病隱匿,進展緩慢。早期僅表現爲記憶障礙與人格改變,此時易被誤認爲老糊塗而失治。隨着年齡增長而病情加重,最後發展成全面性癡呆。早期病人無神經系統局竈性症狀和體徵,晚期可呈現廣泛的神經系統功能缺損症狀與體徵,如輕偏癱、失語、失用、失認、癲癇發作及精神症狀,最終發展成植物人狀態。

老年性癡呆的早期識別非常重要。絕大多數人還不瞭解老年性癡呆是一種疾病,傳統觀點認爲人老了就會“糊塗”,是正常的衰老。我國流行病學調查,病人家屬中只有47%的人知道自己家人患的是老年性癡呆,家屬有意識地帶病人去醫院就診的僅佔13.3%,因感到自己“糊塗”而去醫院就診的僅佔15% 。這些流行病學資料是從我國大城市獲取的,如果加上廣大農村,認知率會更低。其次要把那些可治性癡呆儘早分離出來,以便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如由全身性疾病如維生素B12缺乏、垂體功能低下、甲狀腺功能低下和腦部外傷如慢性硬膜下血腫所引起的癡呆,如能早期發現,給予相應的病因治療,可獲得滿意的療效。第三步要把真性癡呆和假性癡呆鑑別出來。所謂假性癡呆是指老年抑鬱症會造成癡呆的假象。老年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多發病,多有明顯誘因,起病較急,主要臨牀特點爲情感低落,抑鬱悲觀,思維遲緩,意志活動減退與諸多軀體不適症狀,但病人智能正常,判斷力好,抗抑鬱藥物治療療效明顯。最後一步是通過全面病史瞭解與必要的客觀檢查,明確是哪種癡呆,以便對症處理。

老年癡呆強調預防爲主。預防腦血管性癡呆,要避免引起腦中風的一些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老年性癡呆雖然病因未明,如能早期發現,早期服用改善腦功能的藥物如腦復新、腦復康、海特琴等,可推遲癡呆進程。還可針對病人失眠、焦慮、幻覺、妄想等給予對症治療,以減少病人痛苦,提高病人生活質量。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