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精神障礙病人的護理

時間: 2011-06-03

【摘要】 從睡眠、心理、生活、安全等方面對18例老年精神障礙病人實施護理,同時定期開展健康教育,結果治癒、顯著進步12例,進步6例。

【關鍵詞】 精神障礙;老年人;護理

  。

  1 臨牀資料

  18例老年精神障礙病人中,男10例,女8例;年齡60歲~83歲;精神分裂症8例,抑鬱症4例,血管性癡呆3例,身體疾患伴精神障礙3例。經積極有效的護理,結果治癒、顯著進步12例,進步6例。

  2 護理

  2.1 睡眠護理 大多數精神疾病病人會出現睡眠障礙[1]。保證睡眠對穩定病人情緒、鞏固治療效果起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護士要尋找病人睡眠障礙的原因,儘量消除,爲病人創造一個舒適、安靜、安全的睡眠環境。教育督促病人遵守作息時間,告訴病人晚餐不宜過飽,多飲水,睡前不宜交談不愉快的事及觀看緊張的電視節目。值班護士應密切巡視,注意病人睡眠情況,如確因病態原因不能入睡者遵醫囑給予給予催眠藥物誘導睡眠,同時做好病人的精神安慰,及時解除其身體不適。

  2.2 心理護理 根據老年病人的文化程度、職業、經歷和心理需要進心心理護理。心理問題的產生涉及生理和社會多種因素相互作用,要同情和理解病人。理解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礎,老年精神障礙護理以老年人爲主體,從老年身心、社會、文化出發去考慮老年人健康問題及護理措施,解決老年人的實際需求[2]。老年人由於家庭關係的變化、人際關係,有的不能很好地適應環境,情緒亦發生變化,常表現爲激動與憤怒、壓抑與悲傷。爲此,要耐心與老年人交談,讓老年人把心中的積鬱傾訴出來;要充分了解老年人,認真對待老年人每個細微的變化,理解、尊重、關心、體貼老年人,有的放矢地解除其心理問題。

  2.3 生活護理 老年期精神障礙病人大多數生活自理能力較差,特別是一些精神衰退癡呆病人,精神分裂症伴有軀體疾患及受精神症狀支配所致的生活不能自理,常表現爲不會洗漱及進食、臥牀不起、大小便失禁等,因此,將病人安置在一級病房,專人照顧,重點護理,使病人的飲食、睡眠、如廁等活動在工作人員的視線之內,便於觀察病情變化,及時發現併發症。調節病人的住院生活,消除其寂寞和孤獨感。在病人的飲食上做到美味可口、富有營養、易消化,在尊重病人飲食習慣的同時,還要耐心解釋飲食對身體康復的影響,讓病人明白飲食的忌宜利弊[3]。

  2.4 加強安全管理,防止意外發生 老年精神障礙病人易情緒低落、思維阻滯,往往有自殺傾向;緊張、憤怒、狂躁病人易產生衝動、攻擊行爲,容易傷及他人及自傷;病人因錯覺、幻覺或處於朦朧狀態,注意力分散,容易發生墜牀、跌傷、燙傷等。應密切觀察病人的語言行爲和情緒,瞭解其妄想、幻覺的內容和企圖,及時加以防範。同時加強巡視,必要時設立專人護理。尤其是夜間,不要讓病人有機會接觸各種危險物品,如暖水瓶、剪刀、小刀等。設牀欄和必要的防護性約束,防止意外事件的發生[4]。

  2.5 定期開展健康教育 有針對性地介紹疾病的基本知識、治療及康復,幫助老年精神障礙病人正確認識疾病,增強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顧的能力。有的老年人總有軀體的某種病症,可能會加重他們的孤獨、恐懼、抑鬱心理,護士要和藹、友善、熱情地爲病人服務,增加老年人對生活的信心。教育病人懂得生存的意義和樂趣,善於安慰、控制自己,對不良情緒進行調節,適當參加社交活動,充實生活,保持家庭和諧、溫馨,取得家庭成員的理解、支持和照料,從而提高生活質量。

  3 體會

  隨着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多,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但目前的護理工作仍停留在常規護理的模式上,對老年人這一特殊羣體的特殊研究和專科護理做得不夠。首先,從觀念上應將其作爲一個特別羣體對待,並予以特殊重視,從而體現出人性化護理。其次,從專業上研究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點,運用科學的評估工具評價老年病人健康狀況和存在的問題,然後有針對性地、因人而異地進行護理,方能得到有效、快捷的解決方法。護理人員目前的知識和技能不能滿足專業化的需求,需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文化、新技能,改變過去千篇一律的護理模式。對於已有精神障礙的老年人,根據不同類型人格特點進行人性化護理,護理人員以及全社會都要關注老年人這一特殊羣體,使他們能夠得到較好的醫療照顧和護理,同時減輕家庭負擔和社會負擔,使其身心處於最佳狀態,保證他們能更好地配合治療護理,儘早恢復健康。

【參考文獻】
  [1] 李凌江.精神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   [2] 王建榮,劉玉春.老年護理新觀念[J].中華護理雜誌,2003,38(12):959.   [3] 蒲曉芬,王玉瓊.精神障礙病人護理倫理衝突與對策[J].護理研究,2010,24(3B):713714.   [4] 黎裕萍.骨折伴精神障礙病人的護理風險及對策[J].護理研究,2008,22(8C):21892190.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