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癡呆病人心理行爲異常的特點和護理

時間: 2011-08-03

目前我國已進人了老齡化社會。據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老年癡呆協會提供的統計數字,目前全世界有3500多萬老人患癡呆,預計到2020年,全球老年癡呆人數將達6500萬。據流行病學推算,目前上海老年癡呆患者的人數超過30萬。

老年癡呆爲慢性病,病程往往持續多年,患者的智力呈持續進行性衰退,在疾病的晚期,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甚至不能認識自己的親人,需要長期專人護理,其醫療護理負擔和對勞動生產力的影響是巨大的。因此,老年癡呆是老齡化社會面臨的重要的衛生、經濟和社會問題。

醫學界認爲“癡呆症的治療,重點在於良好的保健護理”。護理的根本目的是維持他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並通過調整週圍環境,使之與患者的生活能力相適應,延緩患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現象的出現。

幾乎所有的老年癡呆病人都會出現心理行爲異常,故正確認識和應對這些異常表現顯得尤爲重要,對於護理有事半功倍的作用。老年癡呆患者的心理行爲異常可有以下表現:

1 情感異常 在癡呆的早期,病人的認知功能損害較輕 具有完好的自知力。當病人意識到自己的記憶力日漸下降,工作和學習能力一天不如一天時,會給病人帶來心理打擊,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反應,出現焦慮、抑鬱、激越、欣快、淡漠、緊張、恐懼等症狀。少數病人可有情緒不穩、易怒。癡呆較重 時,則情感日趨平淡或淡漠。

2 行爲活動異常 因認知功能下降,可出現多種無目的或重複的活動,例如言語單調、刻板、斷續、羅嗦或喃喃自語,不能理解,甚至緘默不語。反覆搬移物品,反覆收拾衣物,將貴

重物品收藏在不恰當的地方。有些病人收集垃圾或廢物。不少病人出現“徘徊症”,整天不停地漫步,或跟隨照料人員,或晚間要求外出等。注意力渙散或變得急躁、多疑、頑固、易怒和衝動,自私和不善交際。有些病人表現活動減少、整天呆坐,變得不修邊幅,不知整潔,生活懶散或無目的外出,流落街頭,夜間無故吵鬧而影響家人睡眠。嚴重時大小便不約,生活不能自理。少數病人有尖叫、拉扯和怪異行爲。少數病人有攻擊行爲,最常見的是罵、咬、抓、踢,違抗或抗拒爲其料理生活的人,使得洗澡、穿衣等護理工作非常困難。

3 飲食睡眠障礙   主要表現爲飲食減少、體重減輕。有些病人飲食不知飢飽,飲食過多,導致體重增加,大部分中晚期病人有營養不良。失眠很常見,表現爲睡眠節律打亂,白天睡覺,晚上吵鬧。

4 幻覺妄想 常見的是視幻覺,如看見死去的親人,看見竊賊等。偶爾可聽到偷竊者或死去的親人說話。物品被竊或被藏匿是最常見的妄想,確信有人人室偷竊,並傾聽或與偷竊者對話。有些病人待在家裏還常常吵着要求回家;認爲自己的配偶或親人系別人裝扮而發怒;少數病人認爲配偶不忠;還有的病人認爲有陌生人住在家裏;認爲死去的親人仍活着;認爲自己仍然沒有退休,要求工作等。由於老年癡呆的心理行爲表現多種多樣,因此對待這些特殊的病人要有特殊的護理方式,除了一般的生活、飲食、軀體的護理外,更應注重其心理的護理。

首先,要注意尊重病人。有些老年性癡呆病人對住院環境適應性較差,生活不能自理,不易合作。在病態支配下,可有不恰當的語言和異常行爲的表現,如猜疑、自私、幻覺、妄想,護理人員要充分理解,給予親切、溫暖的關懷,待病人如親人。無論病人的反應能力如何,應儘量使病人感到住院如在家,以建立良好的護患關係。

其次,要用誠懇和耐心的態度對待病人。多與病人交流,耐心聽取病人的訴說,對於病人的嘮叨不要橫加阻擋或指責,對病人的提問,要給予鼓勵、安慰和體貼。回答病人的問題應儘可能簡單明瞭,以免使病人產生迷惑。有些不能作出滿意回答的,應耐心解釋,必要時可以用一些善意的“謊言”來安慰病人。切忌使用傷害感情或損害病人自尊心的語言行爲,使之受到心理傷害,產生低落情緒,甚至發生攻擊性行爲。

再次,要有敏銳的觀察能力。要能夠預見病人的需求,甚至於在傾聽病人的嘮叨中可以發現病人的內心需求,儘量滿足其合理要求。對於不合理或不能達到要求的,要反覆地作說服解釋工作,以爭取病人的合作與理解,增進護患關係。

最後,對於一些難以控制、有明顯衝動、妄想或抑鬱、焦慮等精神症狀的病人,適當地應用一些鎮靜劑、抗精神症狀的藥物,鼓勵病人,按時服用,以促進疾病的穩定與緩解。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