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干預

時間: 2011-01-10

當前,我國的老齡化已日趨明顯,人口老齡化問題也日益突出。老年期是人生中的一個特殊時期,普遍的特點是生活適應能力減退,身體狀況差,各種心理障礙高發,這就對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干預,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和生命質量的羣體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點

1.1  生理特點  生物學認爲衰老是身體的各個生理系統逐漸失去自我更新能力的生命時段,這時許多器官和組織的功能逐年下降,容易出現心率減慢,肺活量減少,腦組織萎縮,視聽能力下降,動作緩慢、易疲勞,骨質疏鬆或增生,關節活動不靈活,免疫力下降,易患各種感染性疾病和各種腫瘤等。

1.2  心理特點  心理學認爲衰老是人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學習以及在常態和應激情況下的情緒反應等能力下降,人對社會各方面的壓力和環境的適應能力均減退的年齡階段,這時隨着年齡的增長,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逐漸衰退而造成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腦組織重量和腦細胞數量減少、萎縮,思維遲緩、反應遲鈍,情緒不穩定,脾氣暴躁、多變,記憶力減退等。

2  常見的心理問題

2.1  孤獨  老年人因其身體日漸衰老,心理狀態也隨着發生變化,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逐漸下降。由於子女的成長不能或不願意與老年人共同居住,特別是當老年人失去配偶後,常常會產生孤獨、失落、空虛、寂寞、傷感等心理。

2.2  抑鬱  是老年人常見的情緒障礙和心理失調現象[2]。隨着衰老,情緒變化也日益明顯,有些老年人因長期生活壓抑、單調、寂寞以及疾病的原因,又由於離退休後,一時難以適應社會角色、地位、關係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使老年人內心空虛,產生焦慮和抑鬱等一系列不良心理反應。慢性疾病的產生和由此引起的功能損害,也是引起老年人自我觀念改變,生活方式改變的原因。

2.3  溝通障礙  老年人由於腦組織萎縮、腦細胞減少,大腦語言中樞受損或感知覺障礙及社會環境的各種變遷,常引起智力水平降低,近期記憶力減退,造成羅嗦、嘮叨等現象,甚至出現語言困難,說話含糊或詞語中斷,表情淡漠等症狀。

3  導致心理問題的因素

3.1  個人因素

3.1.1  婚姻和家庭  老年人的健康與婚姻狀況有密切關係。配偶是老年期生活的主要照顧者,失去配偶是一種無法承受的悲傷和孤獨,會給老年人帶來嚴重的心理創傷;夫妻關係危機及老年人的負性生活也是影響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家庭是影響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是獲得生活滿足的重要來源和精神支柱。完整的家庭結構、和睦的家庭氛圍、幸福的家庭支持有利於老年人的身心健康。3.1.2  理想和追求  有較高的價值觀念和理想追求的老年人都不服老,希望在有生之年能有所作爲,爲社會貢獻。所謂退而不休、老有作爲,但隨着機體功能的衰退和感知、記憶、思維等心理能力的減退,在志向與衰老之間產生了嚴重的矛盾,產生了焦慮、苦惱的情緒。

3.2  社會因素

3.2.1  經濟因素  根據國內的一些研究,缺乏獨立的經濟來源或可靠的經濟保障是老年人心理困擾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說,對經濟收入低、社會地位低的老年人易產生自卑、多疑的心態。在受到子女的歧視或抱怨的老年人會產生自殺的心態,嚴重的會付諸行動;而長期與他人缺乏溝通與來往的老年人,對於別人的幫助和關懷,常常會懷疑是對自己有不懷好意的戒備的心理。

3.2.2  文化經濟社會因素  文化程度的高低是一個直接影響老年人健康的因素,老年人的文化程度越高,經濟收入和家庭地位與社會地位就越高,健康狀況就會越好,經濟收入低下,居住環境差,不良生活方式等,都會影響老年人的健康。社會關係和社會交往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退休給老年人帶來工作角色的喪失和人際交往的減少,空閒時間的增多增加了生活的單調和乏味,好友的去世平添了許多愁思與空虛,極易誘發老年人的軀體和心理問題。

4  心理干預要點

4.1  維持與社會的接觸,鼓勵老年人與社會溝通,保持良好的人際交往,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從社會生活中尋找動力,從而擺脫孤獨,使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4.2   家庭關係的和睦和好的家庭支持系統是構成老年美滿生活的基礎。子女要經常回家看望父母,父母也要逐步適應子女的生活和工作,相互理解,相互適應,才能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從而減少孤獨心理,保持良好心態。還要使老年人從心理上接受衰老,正確認識疾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幫助老年人進行退休後的心理調整,鼓勵參加力所能及的工作,培養積極的情緒,鼓勵老年人蔘加各類活動,如:書畫、戲劇、音樂、體育鍛煉等。讓老年人認識到參加適當的活動可以保持機體代謝平衡,起到預防疾病,促進身心健康,延緩衰老的作用。

4.3   讓老年人學會安排規律的生活與合理的作息時間,加強健腦鍛鍊。堅持健腦鍛鍊是幫助老年人增強記憶、防止腦細胞老化、延緩衰老的重要方法。

    總之,瞭解老年人的思想變化和情緒波動,建立良好、和諧的家庭關係,保持與家庭、社會的溝通,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樂觀的生活態度,及時治療慢性疾病,戒菸、戒酒,生活規律,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是保證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孟天宇,郭華,郭平.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與心理健康水平相關研究[J].臨牀心身疾病雜誌,2004;10(2):116

2.曹楠.老年期抑鬱障礙患者臨牀特點與護理[J].臨牀心身疾病雜誌, 2005;11(1):72

摘自《實用護理學雜誌》2008年139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