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飲食觀念誤區》有感

時間: 2011-02-28

身體超重會減少壽命嗎?喝牛奶可以預防骨質疏鬆嗎?脫脂食品是減肥妙方,還可以降低膽固醇含量,預防心肌梗塞,對嗎?通過雞蛋黃顏色的深淺就能識別出柴雞蛋嗎?食鹽會導致血壓升高嗎?仔細清洗水果就能消除農藥殘渣嗎?牛奶是適合所有人的健康飲品嗎?燒烤食品有害健康嗎?愛吃零食是壞習慣嗎?維生素E能延緩衰老嗎?…….這一系列的問題已經深入到我們生活的各方面,也困擾了我們很久了。不過,我讀了《飲食觀念誤區》,我知道了一些飲食行爲的誤區,也瞭解了關於我們營養學的一些知識。

讀了這本書,真的讓我看到了我們生活上的一些誤區。這本書主要從4個方面來探討我們一些飲食觀念上的誤區,分別是:飲食行爲誤區、食品種類誤區、營養物質誤區以及新型食品誤區。

而在飲食行爲誤區中,減肥的問題就成了一個重點。相信很多人都認爲“只要減肥,都有益於健康”,但這真的是對的嗎?現在很多醫生和營養學家們總是不遺餘力的勸誡、敦促、忠告那些或多或少體“胖”的人們:爲了自己的健康應該減減肥。最後,身體超重簡直就成了一系列令人生畏的富貴病的經典的罪魁禍首。《德國醫學報告》雜誌公佈了一份與身體超重有關的疾病名單:“超重和肥胖增加了心臟循環系統病變的風險,這些病變風險包括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同時伴隨着血管的細化,還會導致更加複雜的疾病如心肌梗塞和中風等。除此之外,肥胖還與膽結石、血管細化、心臟衰竭以及某些癌症有密切關係。這些疾病及其併發症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人們的壽命。”

這一切聽起來絕對會令人憂心忡忡。顯然,每一個不願患病或奢望長生不老的人都應該立即行動,消滅自己的將軍肚。然而,在《飲食觀念誤區》中,卻有一番不同的見解。書中指出了一個決定性的問題:難道掉了肥膘後真的就比大腹便便時更健康麼?人們往往忘記了減肥過程中消極的一面。因爲苗條的身段是如此的吸引人以致人們早把減肥的副作用跑到九霄雲外。

因爲無論是按照何種減肥食譜減肥都會出現最出名的副作用,就是“悠悠球效應”即最終以體重的反彈而收場。這個效應多少還經常會被街頭巷尾的人們提到,然而關於減肥所造成的損害健康的嚴重後果卻鮮爲節食志願者們所知―――無論人們是否能保持這個費力獲得的苗條身段,這些後果都是可能發生的:心率不齊直至心肌梗塞、膽結石、骨質疏鬆以及骨折、尿酸含量增加、肝功能受損、體內水電解環境紊亂、全身甚至心臟的肌肉羣組織損失、糖尿病、胃潰瘍以及厭食症。

直到今天,仍然沒有任何證據能夠支持這種觀點,即超重者通過減肥至少能減低心臟循環系統的發病風險,儘管這也是人們經常被建議去減肥的理由。但恰恰相反,在體重減少後梗頻繁發作的心臟病反而很可能減少人的壽命。在某些研究中,這種情況發生的比例甚至高於50%。無論是瘋狂節食還是所謂的“溫柔”療法或稱“心理”療法;無論減肥竅門是來自女性雜誌還是地方診所、心理教授或者大腕明星;無論這些減肥後面站的是哪路神仙――身體對缺乏營養的反應都是一樣的。

這裏闡述的一個關鍵性的謬誤是,事物的因果關聯往往被搞混了。也許超重可以被描述成某種健康狀況的風險指示器――但遠不是疾病的原因,需要我們與之鬥爭。比如《飲食觀念誤區》中所提到的,如果懶惰(身體缺乏鍛鍊)是導致心肌梗塞的原因之一,甚至可以說是一個相當主要的原因,那麼當然會存在與肥胖超重的關聯:很簡單,因爲胖人們絕大多數是不那麼喜愛活動的。來自不同假設前提的結論總會有不同之處,一種情形下體重減輕了――無論途徑怎樣,這是所有的減肥行動追求的目標;另一情形下通過體育運動或者體力勞動改善了健康狀況――人因此可能減肥了,也可能由於胃口大增反而體重增加了。

而對這些危險的甚至通常是威脅生命的節食併發症,人們必須思考這樣的一個問題:從醫學的角度來看,究竟這場圍繞體重的鬥爭是否值得。如果人們將減肥節食與其他高風險的行爲方式作比較,會看出他與吸菸帶來的危害可相“媲美”。因此早有一些快言快語的人建議,在新年的女性雜誌上應作如下提示:“減肥有害健康!”

所以,即使是減肥都不一定有益於健康,我們應該糾正一些飲食觀念,避免走進飲食觀念的誤區。

當然,除了這行爲上的誤區,《飲食觀念誤區》還詳細介紹了一些食品種類的誤區。相信大家平時都喜歡喝果汁,水果是有益於健康的――因此,果汁也肯定會含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幾乎沒有人會懷疑這條“經典”的飲食指示,也幾乎沒有任何研究會去檢驗果汁對健康的真正意義。因爲,被吹毛求疵挑毛病的往往是魚、肉和酒精,它們幾乎已經完全被假想爲壞傢伙了。

然而,假如說,對骨質疏鬆症、關節炎、糖尿病、癌症及心血管疾病的患病人數增加負有責任的不是上面提到的三個“壞”傢伙,而是柑橘類果汁,那您會怎麼想呢?在《飲食觀念誤區》中,就有一些研究可以說明:自40年代末以來,經常食用柑橘類水果製品的人數在成倍增加,與此同時,各類“文明病”患者人數也成正比地增加了。對這種比例關係甚至還出現過一種令人信服的解釋:檸檬酸和維生素C促進腸道對鐵的吸收能力。因爲,當時很多證據表明,身體中吸收過量的鐵會對上述的疾病產生不利的影響。

由於研究者並沒有刻意探尋果汁與疾病之間的因果關係,所以它們大多是無意中被發現的。比如,當人們在不吸菸的女性人羣中尋找肺癌與飲食之間的關係時,出乎意料地發現,婦女對桔汁和柑橘類水果的消費量越大,則患病的風險就越高。在另一有關腎結石的研究項目中,科學家們發現,導致小結石出現的,不僅在於飲料的消耗量,而且還在於飲料的類型:與普遍流行的觀點正相反,對那些愛喝咖啡、茶、葡萄酒和啤酒的人而言,他們健康狀況不錯,因爲這些飲料可以降低患病的風險,與之相比,經常飲用蘋果汁、葡萄汁以及西紅柿汁的人則有較高的風險。

一項有關骨質疏鬆症的研究出人意料地得出兩條結論,引起人們的關注:在對65萬名參與的婦女進行實驗時發現,雖然通過飲食增加了鈣的吸收,但是依舊不能避免大腿骨折:隨着對鎂、鐵以及維生素C的吸收的增加,骨折也明顯增加了。希臘的研究學者在對兒童進行骨折風險研究中也發現,多喝果汁的孩子更易骨折,和那些常喝可樂的孩子們一樣,他們的骨骼都非常脆弱。

大多數有健康意識的父母情願往他們的小孩手裏塞上一瓶稀釋的果汁而非牛奶。因爲牛奶含有對身體“不好”的脂肪和膽固醇,沒準還會引起過敏症。但是,年輕的父母們不知道,其實,很多果汁裏含有不易消化的山梨糖醇,在蘋果汁和梨汁中的含量尤其高。而且嬰兒還沒有完全發育好的消化系統只能用很有限地在小範圍內對付果汁裏的果糖。所以很多哺乳期的小嬰兒經常會因爲果汁而肚子疼、胃脹氣以及腹瀉――果汁的作用並不如您所期望的那麼美好與純淨。

當美國的醫生對那些有“生長髮育障礙”的孩子的飲食規劃進行調查的時候,他們發現人們是怎樣過量使用“好東西”。所以這些1~2歲的孩子太瘦小而且體重不足。調查表明是因爲他們攝入的卡路里太少了,而這些少量的熱量居然高達60%的部分是來自果汁。這些瘦小孩每天幾乎能吞下一升的蘋果汁,他們擁有好胃口就真奇怪了。結果便是:在他們成長髮育中主要成分的是來自於果汁中的單糖(這足以導致孩子們腹瀉),而那些有利於他們成長髮育的蛋白質和脂肪則少得可憐。

但是還會有極端後果:近年來連篇累牘地出現有關嬰幼兒痙攣的報告指出,這顯然是因爲這些幼兒過量飲用果汁,每天高達2.5升稀釋的果汁!他們體內的礦物質被接二連三地稀釋並隨尿液帶出體外。而且因爲飲料中不含鹽成分,所以導致血液中缺鹽。通常便會造成肌肉痙攣、無精打采、噁心嘔吐等後果。

當然,這並不是阻止大家喝一杯果汁。只不過是想提醒大家,某些東西不經過檢驗就順順當當地被冠以“利於健康”頭銜大肆宣傳,可實際上卻還會有一些細微的跡象能暴露他們的“陰暗面”。過量地飲用被臆想爲“利於健康”的飲料的行爲很可能產生大家原本希望能避免的健康問題。

在各種花花綠綠的書籍雜誌中,常看到這些令人心動的話語:維生素E可以向細胞死亡、衰老、心肌梗塞宣戰。無論是工作還是閒暇時,它都能夠提高身體活力,還可自然加強性功能。勿容置疑,這種能使青春常駐的維生素肯定是藥房的暢銷貨。可是實際上,至今也沒有確切證據能夠證明此物質可以實現上述功能。所以,大家可能存在對營養物質的一些誤解。

相信現在的人一聽到膽固醇就會面色發青,因爲我們覺得膽固醇意味着高血壓、心肌梗塞,所以膽固醇水平低意味着身體健康。如果現在的你有這種觀念,那麼,你就走進了飲食觀念的誤區。儘管膽固醇與心肌梗塞之間的因果關係還有爭議,但是經數據還是容易給人這樣的印象:膽固醇水平總是隨着年齡的增加而增加,同時,升高的還有死亡率――就好像臉上的皺紋一樣,隨着年齡增加而增加,同時與死亡也扯上了關聯。在絕經期到來之前死於心血管疾病的婦女少於同齡的男患者,此時,她們的膽固醇水平還比較低。在這兩個例子中也存在有因果關係,但是這類因果關係說明不了具體問題。

“30歲前的膽固醇含量超過180mg/dl以及30歲之後超過200mg/dl的現象都應當引起醫生的關注”,這是在1990年版的《德國醫師手冊》中提到,文章還繼續提到:“如果有明顯的提高……..需要頻繁地附加藥物治療法。”

如果膽固醇含量升高真的對動脈硬化症、冠心病以及心肌梗塞負有責任,那麼血液中膽固醇含量低的人應該更健康更長壽,不是嗎?――錯!降低膽固醇,不僅不能延長壽命,反而會與心血管疾病扯上關聯。“那些成功地減少刺激心肌梗塞發作危險因素的人果真比那些對此漫不經心無動於衷的活的長久嗎?”這個問題不會馬上得到答案,因爲還有另外的幾個問題需要先得到解決:“如果人們不是因爲心肌梗塞而仙逝,那麼他們會死於什麼呢?有沒有可能,較低的膽固醇水平雖然預防了心肌梗塞的發作,但是同時提高了死於其他疾病的風險?”

在荷蘭組織的一次大規模研究調查中,膽固醇和自殺,這二者之間潛在的因果關係得到了證實。這項實驗有3萬名受測者參與。該調查發現,隨着膽固醇含量減少,人腦中複合氨酸數量也會減少。這是一種可以影響我們情緒的物質,如果缺少了它,我們就會消沉、抑鬱,難以剋制自己的壞脾氣,人會變得易怒、敏感。如果膽固醇含量水平急劇下降,人們還會對自己做出冒犯、衝撞,甚至自我毀滅的事情來。

從兩個相互獨立的研究中得出了一致的結論。其中一個是在法國進行的,另一個則來自意大利。在這個法國研究項目中,受測人羣於1967年參與了實驗,至1994年,先後共有5%的人自殺身亡。這個自殺率竟然民衆平均自殺率的3倍。而這個實驗項目,恰恰就是研究有關血管疾病風險因素。後經證實,最爲危險的自殺傾向分子就是那些膽固醇水平在短時間內急速下降的人。另一項研究是在意大利的一家急救醫院裏進行的,大夫們對321名因有自殺企圖而被送往該醫院的病人進行全身檢查,在將他們的血液樣本與其他的病人做對比時發現,自殺病人的膽固醇指標值明顯地低於參照人羣的。

所有這些事實和數據都告訴了我們什麼?膽固醇水平的升高肯定會在男性中帶來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相反,膽固醇含量降低,卻毫無疑問,肯定也會增加他們死亡的風險,只不過不是死於心臟病,而是癌症、中風,或者其他的原因。因此,我們應該定時到醫院進行身體檢查,確保自己的身體不出現大毛病,即使發現了,也可以及時進行治療。

《飲食觀念誤區》一書,顛覆了我們生活上一些習以爲常的飲食觀念,對我們的健康有一定的幫助,相信這本書能幫助到大家!

下一篇:痔瘡術後五注意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