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的形成及飲食注意?

時間: 2015-10-28

肥胖性脂肪肝 :由於營養過剩 ,肝臟周圍脂肪組織過多而使脂肪酸的釋放增加 ,以致肝臟對脂肪的排泄出現障礙 ,最終導致脂肪在肝內堆積。據統計 ,50%的肥胖者有肝內脂肪浸潤現象 ,重度肥胖者96%可發生脂肪肝。

酒精性脂肪肝 :75%~ 9 5%慢性嗜酒者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

炎症性脂肪肝 :最常見的是病毒性肝炎。其原因主要是慢性肝炎病人進食熱量過多 ,超過身體代謝的需要而轉化爲脂肪積存於全身 ,其中肝中積存則表現爲脂肪肝。

糖尿病性脂肪肝 :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的病人患脂肪肝的機率較低 ,約爲 4.5%左右。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的病人患脂肪肝的機率較高 ,可達 37%。

營養缺乏性脂肪肝 :因長期厭食、節食、偏食、素食、吸收不良綜合徵及胃腸旁路手術等原因 ,造成人體缺乏營養而消瘦 ,需要經常動用組織中的脂肪 ,但又不能在肝臟內實現正常轉化 ,以致發生堆積至脂肪肝形成。這也是瘦人也得脂肪肝的病因。

藥物性及毒物性脂肪肝 :長期服用某些藥物如生長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四環素、抗腫瘤藥、四氯化碳、苯、砷、鋁等 ,可引致脂肪肝的發生。

妊娠急性脂肪肝 :多發生於妊娠 36~ 40周 ,重症者常伴發肝性腦病、腎衰竭、消化道出血。雖然脂肪肝的發生與遺傳無直接關係 ,但因糖尿病、高血脂症 (尤其是乳糜血癥 )多與家族遺傳相關 ,所以與上述原發病相關的脂肪肝與遺傳有一定的關聯。
脂肪肝患者的飲食調養原則
爲了滿足機體的生理需要,有利於脂肪肝治療,飲食調養需要經常與其他療法(如運動療法、起居療法、合理用藥等)配合,原則上要做到適量的能量攝取,合理分配三大營養比例,併兼顧其質量,適當補充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改變不良飲食習慣。
病因不同,調養原則應不同。
如肥胖、高血脂症、糖尿病Ⅱ型所致營養過剩性脂肪肝患者,應嚴格控制總熱量和脂肪的攝人;酒精性脂肪肝,戒酒是最重要;營養不良者,全胃腸外營養及藥物、毒物等所致的脂肪肝,則應增加食慾,改善胃腸功能,合理增加營養,應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等。
能量攝入要合理控制。
蛋白質、脂肪和糖類爲食物中的能量來源,其需要量要根據年齡、性別、體重和工種而定。
能量攝入不夠,就無法保證兒童青少年正常生長髮育及維持成年人正常體力和生理功能,但攝入過高能量可使患者體重增加,脂肪合成增多,從而加速肝細胞脂肪變性。
合理控制每日能量的攝入量,對治療脂肪肝十分重要。
應供給高蛋白質攝入量。
蛋白質中富含必需氨基酸(如賴氨酸、蛋氨酸、蘇氨酸、胱氨酸、色氨酸等),有抗脂肪肝作用,蛋白質還可提供膽鹼、蛋氨酸等抗脂肪肝因子,使脂肪變成脂蛋白,繼而運出肝臟,可防止肝脂肪浸潤。
蛋白質應占總能量的15%至20%,其中1/3爲動物質白。蛋白質的攝入量以90克至120克爲宜。供給蛋白質的食物可選用瘦肉類(如兔肉、瘦牛肉、瘦豬肉、雞肉等)、牛奶、魚蝦類、雞蛋清及少油豆製品(如豆腐、豆乾、豆腐粉等)等。
適量糖類飲食,限制單糖和雙糖的攝入。
一般人需糖量爲2至4克每公斤體重(佔總能量50%~60%),膳食中的糖類,主要來源爲米、面等主食部分,流行病學研究表明,高糖類,尤其是高蔗糖營養,可增加胰島素分泌,促進糖轉化爲脂肪,較易造成肥胖、脂肪肝、高血脂症及齲齒等。
脂肪肝患者應攝入低糖食品,禁食富含單糖和雙糖的食品(如高糖糕點、幹棗、糖果及冰淇淋等)以促進脂肪消退。
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量。
膳食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有利於排便;它與膽汁酸結合,增加糞便中膽鹽的排出,有降低血脂和膽固醇的作用;它可降低糖尿病者空腹血糖水平與改善糖耐量曲線;還可增加飽腹感,防止能量入超,有利於患者接受飲食管理。
膳食纖維的來源爲粗雜糧(如玉米粉、粗麥粉、米糖、麥麩)、幹豆類、海帶、蔬菜和水量等。
專家建議:中國大多數人的飲食中每日含膳食纖維10克至30克,脂肪肝患者的膳食纖維可從每日20克至25克增加到40克至60克。
專家提醒:如長期攝入過高膳食纖維,可導致維生素和無機鹽缺乏。
多攝入維生素及微量元素。
肝臟病人,維生素貯存能力下降,故應及時補充。脂肪肝患者應多進富含各種維生素的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菌藻類食物等。
微量元素硒與維生素E聯用,有調節血脂代謝,阻止脂肪肝形成及提高機體氧化能力的作用,對高血脂症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專家建議:動物性食物如肝、腎、肉、蛋和海產品都是良好來源。
調整飲食習慣與生活方式。
飲食方式不規則,如經常不吃早餐或三餐飢飽不均可擾亂代謝動態,爲肥胖和脂肪肝的發病提供條件。因此,提倡脂肪肝患者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實行有規律的一日三餐。飲食宜清淡,並隨時注意保護肝臟,飲食不宜過鹹,以免水分瀦留,體重增加,一般每天食鹽控制量以4至6克爲宜。
忌用對肝臟有害或有刺激性的食物,如酒類、芥末、咖喱、辣椒等,以保護肝臟;另外,戒酒及充分合理飲水也不容忽視。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