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的生活治理

時間: 2011-10-07

  糖尿病的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糖尿病是相當多見的。據調查,我國城市糖尿病患病率達1%,40歲後隨年齡增長呈直線上升,幾乎每增長10歲年齡,患病率增加1%。這些老年糖尿病人常無典型的多尿、多飲、多食、消瘦等所謂"三多一少"現象,反而以體胖者更爲多見。這是因爲肥胖者常有胰島素受體缺陷,可造成胰島素相對不足。糖尿病常合併高血壓。據統計,在糖尿病人中有40~80%合併高血壓,爲一般人羣的4~5倍。長期糖尿病可引起大動脈硬化、冠心並腦動脈硬化。糖尿病還可引起微血管病變,影響腎臟,出現糖尿病性腎病,此及形成高血壓的另一因素。高血壓又加劇糖尿病性腎病,使腎損害不斷加重。糖尿病還可影響神經系統,出現糖尿病性神經病變,常表現爲周圍神經病變,出現肢體感覺異常、減退。由於肢體感覺減退,極易發生損傷,而且由於神經及血管病變,下肢皮膚營養供應不良,一旦損傷不易癒合,易繼發感染和形成潰瘍,久治不愈。由於周圍神經病變,可導致足底小肌肉萎縮,呈爪形趾。由於足部變形,步態改變,可使着力點發生改變,易產生胼胝、雞眼,摩擦易發生損傷。加之肢體植物神經病變,出汗減少,足部皮膚乾裂,肢體動脈硬化引起缺血,極易發生皮膚潰瘍、感染。由於肢體動脈粥樣硬化,下肢缺血,可引起小腿肚易抽筋,走路久時下肢疼痛,跛行,須歇息後才能緩解,這種現象醫學上稱之爲"間歇性跛行"。以上神經病變、血管病變及感染構成糖尿病足的三大因素。"糖尿病足"的防治重點在個人防護,要注意避免足部損傷,防止繼發感染。糖尿病人應戒菸,因爲吸菸可加重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人要注意鞋襪合適,不宜過緊、過硬,每天應檢查鞋內有無異物、趾甲屑等,鞋墊是否平整。鞋號要合腳,穿新鞋每次不宜超過兩小時,而且不宜長距離走路,以免足磨損。不要穿人字拖鞋;每晚要檢查足部與趾間有無水泡、抓傷或皮損,必要時用鏡子查看足底,如有要及時診治。每晚用溫水泡腳,每次10~15分鐘,以促進下肢血液循環。泡腳前先用手或肘部測一下水溫,以免因足部感覺障礙發生燙傷。泡過後,要用柔軟乾毛巾揩乾,特別要把趾間縫隙輕柔地揩乾。冬令要注意足保暖,鞋子要保持乾燥,鞋墊要經常洗曬,宜用柔軟保暖的鞋墊,宜穿羊毛襪或棉紗襪,有助於吸溼保暖。爲緩解夜間足涼可穿襪套,但不要用熱水袋、湯婆子、小火爐暖腳,以免發生燙傷。皮膚過分乾燥,可局部塗羊毛脂或尿素霜,以免皮膚乾裂。要及時治療足癬,對雞眼、胼胝應及早治療,勿用腐蝕劑如雞眼膏等。如有足痛,要及早診治,不要濫用膠布貼腳。任何時候不要赤足行走(即使在海灘),以免足部損傷。如有視力障礙,應由親友協助修剪趾甲、胼胝,不要親自操作,以免損傷。趾甲修剪不要過短,角要圓鈍、平整,以免發生刺傷。勿長時間雙腿交叉,以免壓迫血管、神經。此外,要積極治療糖尿病,力爭控制血糖在正常水平。一旦發生足部潰瘍、創傷,要及早治療。阿司匹林、潘生丁等可以降低血小板聚集性,緩解血液高凝狀態,疏通微循環。中藥活血化瘀也有類似作用。採取積極保守治療,可使70%"糖尿病足"免於截肢。

  隨着糖尿病人平均壽命的延長,"糖尿病足"患病率增加,對糖尿病足的防治,關鍵在於引起重視,進行精心的自我護理,以防患於未然。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