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症骶管給藥治療的觀察

時間: 2011-10-12

【關鍵詞】  腰椎間盤突出症;骶管給藥;利多卡因;地塞米松
    腰椎間盤突出症(LDH)是腰腿痛最常見的原因,主要是由於腰椎間盤退變與損傷導致髓核脫出於纖維環之外,刺激或壓迫腰脊神經根而引起腰腿痛的一種病症。我科自2006年8月~2008年6月對180例診斷明確的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採用骶管給藥療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臨牀資料
    1.1  一般資料  180例中,男120例,女60例;年齡20~61歲,平均43歲;病程1個月~10年,平均2年。全部病例均根據臨牀症狀、體徵及經CT、MRI檢查爲腰椎間盤突出症。其中L4~5突出者80例,L5~S1突出者40例,L4~5、L5~S1雙節段突出者20例,L3~4、L4~5、L5~S1三節段突出者5例,併發側隱窩狹窄者15例,典型間歇性跛行20例。
    1.2  穿刺方法 患者取側臥位,患肢在下,屈腿抱膝,暴露骶尾部,定位骶裂孔,有兩種方法:在骶尾部觸摸骶骨角,與兩骶角成等邊三角形的第三點作爲進針點;或者醫生以左手大拇指向骶尾部,尾部向上觸摸,可觸及一明顯凹陷處爲進針點,局部常規消毒,以穿刺針與皮膚成50°~60°進針,肥胖者成60°~70°,消瘦者成40°~50°,進入皮下後推入少量藥物1~2 mL,在進針後有突破感,回抽無血,推注無阻力即可給藥。
    1.3  藥物配製  0.9%的氯化鈉注射液20 mL中加入2%利多卡因注射液2 mL。地塞米松注射液6 mg。維生素B12注射液500 μg,胞二磷膽鹼注射液0.25 g。
    1.4  液體衝擊  給藥方法有兩種推注方法,以上述10 mL注射推入,順利後固定針頭,換20 mL注射器,再以10%葡萄糖注射液20 mL推入,以病人主訴腰骶部、下肢發脹爲度,約100~200 mL滴注衝擊。上述兩種注射器推注完成後,固定針頭,接5%葡萄糖注射液,以30~60 滴/min,約60~90 min輸完,輸入速度可根據病人的耐受程度進行調整,每週1次,2~3次爲1個療程。
    1.5  療效標準  治癒:腰腿痛完全消失,活動自如,直腿擡高試驗陰性;顯效:腰腿痛完全消失,活動自如,直腿擡高試驗超過60°(陰性);有效:疼痛解除或減輕,勞累後腰腿痛,直腿擡高試驗較前改善;無效:症狀體徵均無明顯改善。
    2  治療結果
    本組180例,治癒110例,顯效60例,有效9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9%。
    3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病理以突出物對硬膜囊腔及脊神經根的機械壓迫,或至硬膜囊。硬膜外腔及脊神經根的充血、滲出、變性、浸潤、增生及粘連等無菌性反應。本組採用了大量的等滲液體,在一定的時間內注入或滴入硬膜外腔內,對硬膜外腔產生了一定的衝擊力及壓力。通過大量液體的壓力作用,達到鈍性的。無創傷性的分離粘連,擴大壓迫脊神經根的間隙,分開或移動椎間盤突出的壓迫,使神經根得以遊離、復位,糾正病竈及其周圍的酸性環境及高滲狀態,改善細胞代謝,大量液體對神經根產生按摩作用,可抑制炎性滲出,減少有害物質的釋放,減輕細胞損傷,抑制粘連的發生和發展。維生素類參與神經細胞代謝,促進神經細胞修復,抑制粘連的發生和發展,促進神經纖維的再生及修復功能。利多卡因可阻斷疼痛的惡性循環,解除肌肉和血管的痙攣,促進代謝,同時利多卡因可抑制氧自由基的增加,對細胞膜鈉通道有阻滯作用,是動作電位的產生及傳導受到抑制,因而降低了能量和氧的消耗。除少數病人出現頭痛、頭暈、噁心、頸項及腰部疼痛不適調整滴藥或暫停給藥病人能耐受外,餘無不良反應。同時注意配合運動療法及嚴格禁忌症。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