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導航之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防治

時間: 2012-04-10

健康導航之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防治

●  什麼腰椎間盤突出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亦稱爲髓核突出(或脫出),或腰椎間盤纖維環破裂症,是臨牀上較爲常見的一種腰腿痛。本病主要是由於腰椎間盤各部分(髓核、纖維環及軟骨),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變後,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於後方或椎管內,導致相鄰的組織,如脊神經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壓迫,從而產生腰部疼痛,一側下肢或雙側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臨牀症狀。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病因病機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病因素很多,但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方面是椎間盤本身的退行性變;另一方面是超越了椎間盤正常生理負荷的重量。除來自外界的扭、閃、跌、撞等原因引起該症外,久居潮溼住所和長期在陰寒潮溼環境中工作以及腰椎、腰骶發育畸形等都是引起該症的因素。

正常的椎間盤是一個彈性很強的軟組織結構,是能承受一定重量壓力的。但是,一旦超過其正常所能承受負荷的限度,就會導致纖維環的破裂,髓核就會由此破裂處突出於椎間盤之外,直接刺激神經根或馬尾神經而發生疼痛,特別是在椎間盤已經退化的情況下,即使是外力作用不大,如咳嗽、打噴嚏及彎腰取物等也可引起該症。

祖國醫學認爲風、寒、溼邪侵入人體就會導致氣血瘀滯,阻塞經絡,久而久之,經脈不通,不通則痛。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臨牀表現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典型症狀是腰痛及腿部放射性疼痛。但與髓核突出的部位、大小、椎管管徑、病理特點、機體狀態及個體敏感性等不同,臨牀表現也有一定差異。

(1)           腰痛:95以上的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有此症狀。患者自覺腰部持續性鈍痛,平臥時減輕,站立時則加劇,一般情況下尚可忍受,腰部可適度活動或慢步行走,另一種爲突發的腰部痙攣樣劇痛,難以忍受,需臥牀休息,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

(2)           下肢放射痛:80患者出現此症,常在腰痛減輕或消失後出現。表現爲由腰部至大腿及小腿後側的放射性刺激或麻木感,直達足底部。重者可爲由腰至足部的電擊樣劇痛,且多伴有麻木感。疼痛輕者可行走,呈跛行狀態;重者需要臥牀休息,喜歡屈腰、屈g、屈膝位。

(3)           下肢麻木、冷感及間歇性跛行:下肢麻木多與疼痛伴發,少數患者可表現爲單純麻木,有少數患者自覺下肢發冷、發涼。主要是因爲椎管內的交感神經纖維受到刺激所致。間歇性跛行的產生機理及臨牀表現與椎管狹窄相似,主要是由於髓核突出的情況下可出現繼發性腰椎管狹窄症的病理和生理學症狀。

(4)           馬尾神經症狀:主要見於中央型髓核脫出症,臨牀上較少見。可出現會陰部麻木、刺痛,大小便功能障礙。女性可出現尿失禁,男性可出現陽萎。嚴重者可出現大小便失控及雙下肢不全性癱瘓。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突出方式

根據臨牀統計,腰椎間盤突出方式有以下幾種:

(1)           纖維環鬆弛變性向後膨出,但表層纖維環未破裂。

(2)           椎間盤部分突出,纖維環斷裂。

(3)           髓核脫出,遊離於椎管內。

(4)           椎間盤纖維化或鈣化,與硬膜粘連。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分型

通過臨牀實踐,可將腰椎間盤突出症在病理上作以下分型:

(1)     凸起型:纖維環內層破裂,但外層尚完好,

(2)     破裂型:纖維環已破裂,突出的髓核及纖維環僅有  

          擴張部遮覆。 

(3)     遊離型:突出的椎間盤組織遊離於椎管內,可以壓

迫馬尾神經。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具體體徵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體徵有兩組,一組是腰部及脊柱體徵,另一種是神經根體徵。

1、      腰部及脊柱體徵

(1)   脊柱側彎:患者脊柱多有側彎,側彎是使神經遠離突出物,使壓迫緩解,減輕疼痛的保護性措施。

(2)   腰椎曲度改變: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甚至可向後凸,這也是爲減輕疼痛的一種保護性措施。

(3)   脊椎活動受限:脊椎各方面活動,如後伸、前屈、側彎及旋轉,均有不同程度限制。

(4)   壓痛點:腰椎間盤突出症棘旁可有壓痛並向下肢放射,壓痛明顯處在患側相應棘旁。有人統計, 壓痛有放射痛的出現率爲61.5,只有壓痛而無放射痛的爲38.5。

2、      神經根體徵

(1)             直腿擡高試驗: 其陽性率爲90以上,且都在15°~65°之間即出現放射痛,對本症是一個有用的體徵。

(2)             擡頭屈頸試驗:患者仰臥,雙下肢伸直平放,慢慢擡頭屈頸,此時出現下肢放射性痛即爲陽性。

(3)             感覺障礙:被擠壓得神經根支配區有感覺(包括痛覺、觸覺及溫度覺)障礙。椎間盤突出主要侵及下位兩條腰神經及骶1神經根,確定感覺改變區,有利於定位。

(4)             運動障礙:受侵神經根所支配的肌肉功能常減低。腰4~5椎間盤突出壓迫腰5神經根,使所支配的肌肉功能及趾背伸力減弱,佔71.5。骶1神經根受損時,趾及足跖屈力減弱,常不能單用患側足尖着地站立。

(5)             反射改變:膝反射在腰3、4椎間盤突出症時可降低,在腰4、5椎間盤突出時可無改變,但也可出現亢進或減退。腰5骶1突出時跟腱反射減退或消失可達85。

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出現的前驅症狀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在椎間盤退行性改變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所以,在發生腰椎間盤突出之前,就有可能因爲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產生一系列前驅症狀,這些症狀不具特異性,故而不是腰椎間盤所特有。

(1)                 急性腰痛:這裏所指的腰痛有別於從事體育運動或重體力勞動時,不慎扭傷腰部而產生的腰痛。它多是在一些輕微的動作而引發的,故而常常被患者誤以爲是“閃了腰”,而不加以重視。

(2)                 反覆發作的腰痛:在腰椎間盤退變並有椎間關節不穩定或後關節過伸情況下,患者可有反覆發作的腰痛。每次發作之間的間隙期在數天至數月不等。這種患者,由於其退變的椎間隙使其後關節已處於過伸狀態,因此脊椎如再作過伸動作時就容易發生關節囊損傷,而誘發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生。

(3)                 慢性腰痛:部分患者幾經急性腰痛發作的痛苦後,逐漸形成了持續性的慢性腰痛。這種腰痛常在咳嗽、大便用力後加重。

以上症狀都預示着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潛在可能,但也都不具備特異性,望有此類症狀的患者能正確對待。

臥牀休息的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怎樣下牀

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在臥牀休息期間,也仍有大、小便等情況,怎樣下牀才能避免腰椎過度活動,減少腰部負擔呢?患者仰臥位下牀時,先將身體小心的向健側側臥,即健側在下,兩側膝關節取半屈曲位,用位於上方的手抵住牀板,同時用下方的肘關節將半屈的上身支起,以這兩個支點用力,患者會很容易坐起,然後再用手掌於牀板,用臂力使身體離牀,同時使半屈的髖、膝關節移至牀邊,然後再用柺杖等支持物支持站立。按上述方法起牀可使軀幹整體移動,從而減輕了腰部屈曲、側屈、側轉等動作,不致引起腰部疼痛或不適。如患者難以單獨下牀,可在家屬幫助下以同樣方式下牀。

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怎樣保持良好站立姿勢

 站立姿勢不良,特別是脊柱不正,會造成椎間盤受力不均勻,是造成椎間盤突出的隱伏根源。正確的站立姿勢應該是兩眼平視,下頜稍內收,胸部挺起,腰部平直,小腿微收,兩腿直立,兩足距離約與骨盆寬度相同,這樣整個骨盆就會向前傾,使全身重力均勻的從脊柱、骨盆傳向下肢,再由兩下肢傳至足,以成爲真正的“腳踏實地”。此時人體的重力線正好通過腰椎椎體或椎間盤後部,可有效的防止髓核再次突出。

   勞動時應採取的站立位是:膝關節微屈,臀大肌輕輕收縮,自然收縮腹肌,這樣可使骨盆輕微後傾,腰椎輕度變直,減少腰骶角的角度,增加脊椎支撐力,減輕椎間盤的負擔。

   長時間一個姿勢站立是不可能的,可以改爲 “稍息”的姿勢,即一側腳向前跨半步,讓體重放在一側下肢上,而使另一側下肢稍加休息,兩側交替。站立不應太久,應適當進行原地活動,尤其是腰部的活動,以解除腰背肌肉疲勞。一旦發現不良站立姿勢應及時糾正,良好的站立姿勢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髓核再次突出。

推拿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作用

推拿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治則是:活血止痛、舒筋通絡、剝離粘連、理筋整復等。

通過常規手法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狀, 其作用爲:

(1)   解除腰臀部肌肉痙攣。

(2)   拉寬椎間隙,降低椎間盤內壓力。

(3)   增加椎間盤外壓力。

(4)   調節後關節、鬆解粘連。

(5)   促使受損傷的神經根恢復功能。

復位和矯正手法的應用,能使患者症狀顯著改善,功能明顯恢復好轉(因是特色手法,具體操作手法省略)。

●典型病例

患者王某,男,45歲,出租司機。駕齡15年,因長時間開車,腰肌有慢性勞損史。 於當年偶被大雨淋後,當夜感到腰腿痛,早上疼痛加劇,行動明顯受限,逐步發展到不能長時間坐臥。

經檢查:步態斜g,下蹲困難,脊椎明顯側彎,腰部活動受限,腰4~5左側椎旁壓痛,壓頸試驗(+),直腿擡高試驗(+),左腿直擡5°,右腿直擡20°,左腳拇指背伸試驗明顯減弱。X線拍片可見腰椎排列左突側彎,曲度變直。 腰4~5間隙前窄後寬。診斷爲腰椎間盤突出症。

通過常規和特色手法治療(同時配合鍼灸、外用膏藥),每日一次,一週後,症狀有明顯改善,之後1次/2天,又3周後,症狀消失,功能明顯恢復好轉。後又鞏固2周, 經檢查各項均恢復正常(具體操作過程省略)。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康復需要正確的治療和康復指導,是一個綜合的、需要一定時間的過程,希望我的淺淡文字和經驗對大家有一定的幫助,衷心祝福您健康、快樂。)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