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管狹窄症狀及診斷

時間: 2013-08-02
腰椎管狹窄症的症狀
1、間歇性跛行:當患者步行一定距離(數米-數百米)後,出現一側和雙側腰痠、腿疼、下肢麻木、無力以致 跛行,當蹲下或坐下休息數分鐘後有可繼續步行,但距離較正常人爲短。因有間歇期,故名間歇性跛行。 嚴重者不能下地行走。 2、腰部後伸受限及疼痛:當腰椎由中立位到後伸位時,椎管後方的小關節囊及黃韌帶擠向椎管,椎管長度 亦縮短2.2mm,椎間孔變窄,以致管腔內壓力急劇增高,並由此出現各種症狀.
3、主述與客觀檢查的不符合:病程早期,由於椎管狹窄使椎管及神經根管容積降至正常低限,當患者處於 各種增加椎管內壓的被迫體位時,主述多。而就診時因經短暫休息,故客觀檢查常爲陰性。
4、除上述三大症狀外,臨牀還可以出現以下症狀和體徵:
(1)腰部症狀:主要表現爲腰痛、無力、易疲勞,但屈頸試驗陰性。
2)下肢根性症狀:多爲雙側性,可與腰椎間盤突出症相似,尤以步行時爲甚,但休息後緩解或消失。
5、慢性病程反覆發作。
一經出現以上症狀,應立即到醫院接受專業檢查,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腰椎管狹窄臨表現牀及診斷
① 長期反覆的腰痛,酸困,有時可放射至下肢,一般先有腰痛,逐漸出現腿痛,可不受咳嗽,打噴嚏等腹 壓影響,少部分患者可有下肢麻木發冷,無力,肌肉萎縮,大小便障礙。骨科袁鋒
②間歇性跛行是椎管狹窄的特發性臨牀徵狀,主要表現爲患者步行數百米後,出現一側或雙側,腰困腿 痛麻木、無力、抽筋、並逐漸加重以至跛行不能行走,下蹲或坐臥休息數分鐘後症狀緩解消失,又可繼續 行走,原因與直立行走時,椎管內壓力增高,血管受壓,神經缺血有關,而騎車並無此現象,主要是騎車 時,身體前傾,椎管內空間增大,血管不受壓有關。這就是所謂“車能行百里,難邁百米步”的道理。
③體格檢查:腰部過伸可引起下肢麻木,少數無任何陽性體徵,直腿擡高試驗多爲正常,但合併腰椎突 出,陽性率可達80%以上,跟腿反射可減弱或消失,肌力減弱,感覺減退,主訴多體徵少也是椎管狹窄的 又一特點。
④X線表現,椎弓根粗大,椎板間隙變窄,後關節增生肥大,骨紋理紊亂,椎體後緣增生,少數出現椎體 滑脫,測矢狀徑在12mm以下,CT表現椎管矢狀經小於10mm,即可診斷椎管狹窄,椎骨周圍骨刺,後縱韌 帶骨化,黃韌帶肥厚或骨化,關節突肥大,硬膜囊擠壓變形,MRI檢查比CT分辯準確率更高,但費用較高必 要時可以檢查。
腰椎管狹窄症的診斷:
應根據臨牀表現選擇適當的輔助檢查方法,如各種投照方法的X線平片、脊髓造影、CT掃描、CT脊髓造影 、核磁共振等,以做出精確的定位、定性及定量診斷。與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最大區別是:腰椎間盤突出症 一般不具備間歇性跛行,主訴與客觀檢查不符、腰部後伸受限三大症狀,腰椎間盤突出症屈頸試驗和直腿 擡高試驗多爲陽性,而腰椎管狹窄則爲陰性。此外,腰椎管狹窄症在影像學上與腰椎間盤突出症有較明顯 的區別,即腰椎管狹窄症在CT、核磁共振、脊髓造影等檢查時均顯示椎管矢狀徵小於正常,而腰椎間盤突 出症則無。二者是單獨的兩種疾病,但同時還有一定聯繫,可以相伴發生,而且伴發比例相當高,這也是 人們易將二者混淆的原因。因爲在腰椎間盤突出症後期,由於相應的小關節發生滑膜炎性滲出反應、關節 軟骨磨損及碎裂,導致在椎體側後緣及關節突處出現增生的骨贅,繼發腰椎管狹窄症。在兩病同時發生時 ,患者可同時表現兩者的症狀及體徵,臨牀診斷多無困難。
  腰椎椎管狹窄
  症狀:
  能明顯的腰腿痛症狀和間歇性跛行。患者常在步行一、二百米時產生腰腿痛,彎腰休息一會或下蹲後 症狀會立即減輕或消失,若繼續再走,不久疼痛又出現。脊柱後伸時症狀加重,前屈時症狀減輕。少數病 例因壓迫馬尾及神經根而影響大、小便,甚至造成下肢不完全性癱瘓。椎管狹窄病人往往主訴多而體徵少 。檢查脊椎偏斜不明顯,腰椎正常,只是後伸痛。直腿擡高試驗正常或只有中度牽拉痛。少數病人下肢肌 肉萎縮,跟腱反射有時減弱或消失。 腰椎椎管狹窄症的診斷要點
  腰椎椎管狹窄症常見於中年人以上者,男多於女,患者主要症狀是長期反覆的腰腿痛和間歇性跛行。 疼痛性質爲痠痛或灼痛,有的可放射到大腿外側或前方等處,多爲雙側,可左、右腿交替出現症狀。當站 立和行走時,出現腰腿痛或麻木無力,疼痛和跛行逐漸加重,甚至不能繼續行走,休息後症狀好轉,騎自 行車無妨礙。病情嚴重者,可引起尿急或排尿困難。部分患者可出現下肢肌肉萎縮,以脛前肌及伸 肌最明 顯,肢體痛覺減退,膝或跟腱反射遲鈍,直腿擡高試驗陽性。但也有部分患者主訴多,沒有任何陽性體徵 。由日本骨病專家組聯合研發的高科技產品腰椎康組合,綜合多維方式在治療腰椎疾病方面獲得驚世突破 ,從根本上解決了腰椎病難治癒易復發的難題,被世界醫學界譽爲“不用刀的大手術”。
  拍攝腰椎正、側、斜位X線片,有助於診斷,常在腰4~5,腰5骶1之間可見椎間隙狹窄、骨質增生、椎 體滑脫、腰骶角增大、小關節突肥大等改變。椎管內造影、CT、 MRI檢查,可幫助明確診斷。
相關文章
評論